曾经听到过一句话,意思大概是如果把人类已知的知识比作一条封闭曲线所封闭的图形,那么一直到高中结束,甚至到大学前几年,我们都是在这个图形的内部对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扩充;而这之后做的毕业设计等等课题,都可以说是在这个图形的边缘作出一些前人未有过的突破。
因此,能在高中接触到课题,有幸走进大学的实验室,并且有幸能够做出一些自己的努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其意义并不在于课题的内容、做出了多少贡献——没有人能期望高中生在这方面做出什么成就——而在于一种视角、观念的提升。换句话说,大多数情况下,对高中生而言,课题对自身的意义远大于奖项、远大于课题本身。
当然,我也有一位同学,或许是机缘巧合,又或许因为课题对自身的激励,他在大学得以选择一个与高中课题相符合的专业,从而能够在大学把这个课题继续下去。这样,这个课题对他的意义实际上又深了一层。
但是,对我自己而言,高中的课题与我大学的专业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即便如此,做课题对我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且不可忽视。
这一次经历让我初步地、有亲身经历地了解了研究该怎么构思、怎么想。从毫无思路甚至文献都读不懂,到了解一个个概念,阅读一篇篇文献,再到反复思考,获得一些自己的想法,再反反复复与教授对可行性进行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耐心与毅力;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经验。在我的课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局限于有关研究的文献,视角要再广一些:研究某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止要看这种催化剂的有关文献,还要看其他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有关文献,从这些文献中寻找灵感,而这些灵感或许就能够成为一个课题的思路。这并不是学科交叉,而是同一领域下的类似借鉴;但它的确诱发了我对于学科交叉的思考,想必要比这难得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一旦有所收获,也将会有更大的惊喜。(www.daowen.com)
不止如此,作为高中生,研究课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去联系教授、要作为一名什么都不懂的初学者一步步熟悉各种实验仪器、各种实验过程。与教授、学长学姐的接触,能够作为打开自己未来的一扇窗。在交流过程中,不仅能收获对他们思想的惊叹,懂得更多的有关领域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兴趣,如果足够细心好学,甚至能够粗略了解其研究模式——如果与大学专业契合,这便是坚实的基础;若非如此,这可能会成为一生中对这个领域最深刻见解的来源。
最重要的,这种进行自己实验、做出自己的东西的事情,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也正是在这时,能够拥有一种站在人类知识边缘,向外踏出的感觉。即使这步很小、微乎其微到几乎看不见。但从此以后,审视身边事物时,会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渴望去质疑,渴望去学习,直到有一天真正站在那里,坚实地迈出属于自己的一步。
(撰稿:2019届陈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