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上海中学2018届科技班的唐睿杰。在母校学习生活的这三年时间里,在科技班的培养框架内,受到母校郑思老师与上海交通大学梁如冰教授的指导,完成了生物方向的课题研究,课题内容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能力的测定”。同时,我参与了“复旦导师制计划”,乐永康导师给予我很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启发。现在,我就读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希望将来有机会能从事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
从母校毕业之后,我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在与身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交流之后,越发觉得在上海中学前两年间的课题研究经历是十分宝贵的。
与上海其他开展类似大中学校合作的,由高校老师直接分配课题给学生的模式不同,母校在我们进行课题研究之前,邀请了分属各个领域的知名教授来为我们介绍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前沿方向。记得当时,我选择了物理学和生物学方向的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生物学科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给当时年少的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我因此最终决定选择生物学方向的课题。这种学习先行,不是为做而做的培养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找到不同领域之间自己相对更感兴趣的那一个,进而使我们的课题研究更为顺利,同时对我们未来的发展也更为有利。虽然我最后并没有选择物理学方向,这部分的课程与我也并非毫无价值,当时为我们授课的教授所介绍的凝聚态物理学和量子理论也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这种培养模式下所进行的跨度极大的知识介绍,显著提升了我们的知识广度,大大提升了日后我们应对跨学科问题时的能力,对我现在的大学学习大有裨益。
毕业之后,科技班中的许多同学或许都会从事与科研相关的工作。母校在大中学校合作机制下为我们所提供的平台,使得我们能够提前很多年对科研有一个完整的体验。在母校郑思老师与上海交通大学梁如冰教授的指导下,我完成了主题为“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与降解能力的测定”的课题研究。这一选题是在我学习了大量生物方面的知识之后,与同学和导师共同讨论产生的。在确定选题之后,我们阅读了大量相关的论文,加深了我们对这个科研领域的了解,也使我们能在导师的帮助下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完整的规划。在正式开展研究后,我们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师兄师姐的指导下掌握了不少生物学方面的实验技能。最终,科研项目顺利结题并撰写了论文,还参与展示。我在筑波大学的教授面前进行的全英文展示至今给我留有深刻的印象。在这样的过程中,我对科研“寻找问题,进行大量的调研,提出方案或可能的解释并进行验证”的基本流程,以及科研所必需的“严谨细致、刨根问底”的精神有了较深的体会。这项科研既规范又灵动,目标明确且富有挑战,激发了我的兴趣。现在,我在日常学习之外选择加入课题组进行学生科研,并打算在日后也选择科研生涯,可以说,我的人生科学道路是源自在母校所提供的这两年课题研究之经历。(www.daowen.com)
课题研究的经历不仅使得我对科研本身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影响了我在大学的学生科研中研究方向的选择。高中生物学课题的研究经历让我认识到了生物学科的巨大潜力,但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让我认识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我现在正在进行生物3D打印方面的工作,这是生命科学与机械工程的交叉方向。在过去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对细胞的培养、基因编辑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粗浅的了解,我也曾亲手进行培养和转染工作。这些在高中阶段所造就的生物学方面的学科素养和实验技能不仅使我更快上手,也能帮助我相比组内单纯机械或生物学方向的师兄师姐拥有更好的跨学科意识,这些对我当下所进行的科研工作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撰稿:2018届唐睿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