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中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大中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校自2008年起,率先开办了高中创新科技班,与优质高校携手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这种模式称为“大中学校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在这过程中,我参与的是物理学微课程,复旦大学的教授们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结合同学们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不同主题的生动讲解。通过对这一堂课的观摩,我感受到“创知”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也是很重要的。

大中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随着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教育不断进步,各个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这既关系到国家下一代的人才质量与创新水平,也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实力与长远发展。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纷纷推出各类计划,提升本国创新人才的培养水平。创新教育的关注重心也在发生三种转变:从“谁是天才”转向“天才是怎样思考的”;从“学生认知能力的单向提高”转向“学生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从“量少单调的课程结构”转向“多元综合的课程规划”。我校自2008年起,率先开办了高中创新科技班,与优质高校携手共同培养创新人才,这种模式称为“大中学校衔接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该如何定位高中阶段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赋予其什么样的内涵?需要以什么样的理念来指导、以何种方式来进行?需要开展哪些项目、配备什么样的资源?如何衡量、评价其结果?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而且,有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基础培养,尽管我们不可能直接培养出科学家,但是关于人才基本创新精神、创新素养、创新品质的培养,高中教育绝不能袖手旁观。作为上海中学的青年教师,我十分幸运地获得这个难得的机会,能与大学教授们共同参与课题指导,能与优秀学子一起聆听专家们的讲座,站在前沿的视角,体验大中学衔接培养创新人才模式的优秀理念和方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开发选修课,也都有很大的影响和收获

(一)

复旦微课程是以某一学科的知识为主线,通过聘请不同的专家来开设的短学时课程。依据相关原理,微课程不同于传统的以整个学期为单位的课程组织方式,它以短学期为单位,围绕不同知识主题、安排若干课时、构建系列的课程方案。目前,我校已经开设的微课程包括: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地理历史数学、生物、物理学、化学等。在这过程中,我参与的是物理学微课程,复旦大学的教授们会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结合同学们所关注的话题,进行不同主题的生动讲解。学生感到:“在微课程里,既有文理科内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一般来讲,每个微课程紧扣一个主题,由此展开。老师会将这个事物的内涵、历史、原理、现状、问题、措施、前沿等,一一展现给我们;还会结合生活、实践和我们的目前状况,具体分析,把主题和我们联系到一起,教会我们学以致用。”“老师们丰富渊博的学识,总是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堂关于物理学未知奥秘的课程。我终于知道原来物理学也有那么多的未解之谜,而且不仅涉及天体的演化,也包括物质的基本粒子、微观作用等。我想好好地积累知识,等长大以后说不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在这堂物理学未知奥秘的探索课上,复旦的教授以其渊博的知识,准备了丰富的教学材料,从微观的基本粒子衍生出的纳米科学、石墨烯材料等,到宏观宇宙的演化,引力波的起源等,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系统完整、密切适中。前沿性的物理学概念和知识本身是比较晦涩难懂的,但教授还是能以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的语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一些复杂的概念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的常见实物进行类比,生动直观,化繁为简。其中几个小段子令我印象深刻,“地球物理是个什么鬼。物理大家都知道,人类认识物质世界,最基本、最普遍的科学就是物理学。地球是星球中最温柔的那个。能养活脆弱的生命,而这些生命也在一点点的改变地球。改造了空气成分、湿度;制造、固定土壤;改变全球水循环碳循环等。远古生物的尸体在地层下慢慢熬成石油。多年以后,它们的后代来勘探开发这些石油,用的就是地球物理知识。地球物理,就是用定量的物理学方法研究地球、寻找矿藏的一门学科。”“玻尔认为光是波还是粒子,是由你的意识决定的,用民间传说就可以阐述这个理论。传说,苏轼和佛印论禅,相对打坐,问对方看到什么。佛印说看到一尊佛,苏轼说看到一坨屎。苏轼以为得胜。传说中的苏小妹评曰:‘心中有佛,看什么都是佛;心中有屎,看什么都是屎。’断定哥哥输了。现在玻尔的观点和苏小妹的禅语如出一辙,他解释得相当清楚:你选择什么观测手段,决定你看到什么。就拿光来说,在双缝实验中去观测,你看到的就是波的一面;在光电效应中去观测,你看到的是粒的一面。”“平行宇宙:哥本哈根解释就是玻尔掌柜开的量子江湖饭店,你知道好用就是了,波函数是怎么坍缩的,月亮姐姐到底在哪里,让大家在意识的迷宫中恐惧,在因果中挣扎,这样看来玻尔的鸵鸟政策,倒成了最明智的选择。关于多维空间,以及投影之类的概念。二维空间的一点有两个投影,那三维空间一点有几个投影呢?当然有三个。以此类推n维空间就有n个轴,一个点就有n个投影。”

通过对这一堂课的观摩,我感受到“创知”对于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也是很重要的。创知,即知识的创新。青年教师不仅要立足于本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知,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健康发展。同时,对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也尽可能的往深处钻,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教材中的基本要求,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一些科学有趣的见解,使得一堂课是富有个人特色的,而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

(二)

大中学校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教育制度等各个环节都有所差异,这就涉及必须要做好大中学教育的衔接。教育衔接的问题对于高中教师也是难以避免的,毕竟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与高中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在一次有关“相对论与相对性原理”的课后,学生谈道:“在这次相对论的微课程里,教授让我们先用微信扫码回答问题,并且能及时反馈出各题正确率,这种方式很新颖。而且我发现,教授在错误率比较高的问题上就讲得比较细致,大概是通过问卷结果掌握了我们的知识盲区,所以这节课我听得很明白。”“我虽然选择了物理学方向,对物理学很有兴趣,但我在看课外书时,总是觉得相对论这块知识特别难理解,教授每次讲解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小组讨论,我就可以先听听大神们的想法,再去听课,相当于学了两遍。一遍来自同学,一遍来自教授。”(www.daowen.com)

通过对这堂课的观摩,我明白要做好教育衔接,就要注意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实现共同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手段。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而愉快,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复旦教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第一,讲授法。教师通过准确、到位、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传递知识、发展能力。教师既要注重讲授的科学性,又要注意趣味性,要与学生的认知基础相联系;要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善于设问解疑,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尤其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提升他们的素养、自信心,以一种开放式、包容式的态度进行教学。

第二,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班级、小组或几位同学为单位,围绕某一主题,探讨、发言、辩论、各抒己见。这样的方式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与思考能力。创新人才需要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刺激每位同学踊跃思考、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经过同学相互之间的交流、探讨,可以更大程度地活跃思维、拓宽眼界。

第三,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练习来巩固、掌握知识。练习既可以是语言的练习,也可以是书面的练习,还可以是实际操作的练习。当前我们的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普遍实践能力低、操作水平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化为亲身的实地行动,帮助他们在练习、实践中探索真理、反思规律,通过行动的方式查找不足、完善提高。

第四,任务驱动法。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寻找线索、归纳方法、发现答案。任务驱动法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任务驱动法让学生以某一特定主题为目标,在实践中增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探索研究、勇敢前行的精神。学生通过这样的机会,既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锻炼自己的水平,也可以培养信心,提高应对难题的综合素养。

在高中日常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缺少师生互动会使教师不能全面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实时理解情况,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并且利用好现代媒体资源,可以把学生的随堂练习、听课过程中的小困惑等及时反馈出来,以便随机调整教学安排,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撰稿:彭雪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