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助力教师追求学术高度的方式与建议

助力教师追求学术高度的方式与建议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授们带给学生们的不光是具体知识,更是播撒了学术的种子。这样的大中学校合作项目给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必将助力我们追求更高的学术高度、营造教研组的研究型氛围。

助力教师追求学术高度的方式与建议

我从2016年开始接触导师制计划项目,参与了化学方向的微课、大讲座对应教授与专家的安排、学生的组织、导师面谈的接待。

我组教师听了赵东元院士、马达等教授的讲座,赵院士的讲座涉及石油的加工,重油加工中的催化剂,分子筛技术等,结合他自己的研究讲了这一领域的前沿技术,学生对大学教授们从事的工作很有兴趣。马达先生介绍了各大化学方向的研究进展,如有机、药物、分析等领域。这些讲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学术兴趣。

课程,前后有岳斌、孙兴文、贺鹤勇先生等来上中授课,我们组先后有多位老师参与接待并全程听课,他们也感觉收获颇丰。比如:贺鹤勇教授的课程是《能源与催化化学》,既有世界面临的能源问题的探讨,又有化学热力学动力学基础(这个是大学化学的内容),还有催化与人类生活。在他第二轮授课期间,增加了一些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加贴近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比如:催化剂的改进使得很多反应能够实现,用水煤气可以合成液体燃料,燃料电池的电极上的催化剂,催化剂的选择和性能测试……贺教授的课让学生接触了中学课堂中不会涉及的问题,学生听得兴趣盎然。学生觉得虽然理论部分比较难,但还是学到很多新知识、了解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孙兴文先生就他自己感兴趣的陶瓷出发,讲述了从古至今瓷器的发展及其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工艺中涉及的化学原理,他应学生要求在最后一次课讲了大数据和化学间的关系。其实孙先生本身是有机专业的,但陶瓷研究是他的兴趣,准备得很充分、讲得很有激情,学生和上中听课的教师都觉得很过瘾。孙先生还会在课上与同学分享他自己的科研经历,活生生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教授对于科研的热爱、科研的不易与乐趣。我们组的教师在听了这些微课也很有启发,如贺鹤勇先生的微课中讲的催化研究中的现代仪器表征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相关仪器分析的方法,被我们引用到我校steam课程中介绍给学生。我组的教师通过全程听课,也了解了自己在本科、硕士阶段的学习中未曾深入涉及的领域,大讲座和微课成为了我组教师提升自己、接触学科前沿发展的一个途径。

导师制面谈的接待工作中让我领略了更多复旦教授们各异风采,也都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他们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对科研的热情。如:卢宝荣先生每次都做很多前期的准备,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希望学生从中获得更多;岳斌先生、孙兴文先生的小组中有化学竞赛的学生,他们都会在面谈内容之外多给一些学习上的点拨、答疑;钱睿哲先生说她看见朝气蓬勃的学生就觉得开心,这学期她特地把会谈地点放在医学院,带学生们参观,感受医生们的工作;冯玮先生在他擅长的历史研究之外,还会给同学们讲讲语言学习……教授们带给学生们的不光是具体知识,更是播撒了学术的种子。(www.daowen.com)

这样的大中学校合作项目给我校的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影响远不止这些,必将助力我们追求更高的学术高度、营造教研组的研究型氛围。

(撰稿:龚 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