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基于学生发展的经济学课程全新开讲

基于学生发展的经济学课程全新开讲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海市上海中学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大中学校合作“经济学”课程,可能是上海中学在实验组层面较早开发与实践的课程了。为此,笔者认为,大中学校合作育人视角下的经济类课程更要突出“知行合一”的特征。

基于学生发展的经济学课程全新开讲

上海市上海中学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大中学校合作“经济学”课程,可能是上海中学在实验组层面较早开发与实践的课程了。作为联系教师,自己也由一个刚入职的毛头小伙已然成为中年大叔。现在回忆起来,10年前,上中时任校长唐盛昌与时任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晓菊教授的合作签字,是非常有前瞻性的。这10年,是上海中学处于高位发展的关键10年,是我国基础教育扎实发展的关键10年,是以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落地生根的关键10年。作为见证者,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对于这门科目的思考以及自身的成长。

1.经济学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过一种有道德、有智慧的生活

生活在现实之中,人从历史中走来,又面向未来。在生活的长河中,历史是起点,现实是依据,未来是目的。人活在当下,但必然要超越当下,追求未来。这是建构主义教育的基本思路。

高中阶段的教育,连接着初中和大学两个重要学段,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高中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历练与成长,已然对客观世界有了自己丰富的认识。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个性化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实践性的。实践是客观性主观活动,体现着必然性与自由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学生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人向世界”和“世界向人”的双向生存中,发展了自己,丰富了自己。既感受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又对超越现实生活有着一种本能的冲动。如果说,过去他们把现实生活归纳为抽象概念,主要借助于学校课程中的语文、历史、道德与社会等课程的话,那么,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最多的一类活动,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活动——经济活动,高中生对其理性抽象的经历是最欠缺的。究其原因,一来没有专门的课程与老师,二来经济学给人的感觉本来就有一种“高大上”的错觉。为此,上海中学与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合作,开展经济类课程,就给了学生以机会去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更是引导他们去过一种有道德又有智慧的生活。

很多人认为,经济学只讲究效率与效益,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凡是上过上中经济类发展课的学生都能够清晰的回答,经济学在宏观上是要促进社会发展、财富增长,但是,从微观上来看,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和体验过有道德、有智慧、有质量的生活。佛教说,人生在世有“七苦”,追求幸福是人的最根本追求。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德福一致”“德得相通”很有道理,但很多人并不能很好理解。大学教师来到中学课堂,给学生讲授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行为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实际上,既有知识层面的价值,更有哲学层面的意境。通过教师的引导,很好地帮助学生思考更加形而上的问题。比如,财富对于我们的价值是什么?如何看待幸福与财富的关系?经济社会中的分配问题为什么需要如此关注“效率与公平”等问题。总而言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人生观是有意义的。

2.大中学校协同育人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高中阶段,经济学知识是包含在思想政治课程之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定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www.daowen.com)

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所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来看,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些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学生作为学习与实践主体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与学校教育,特别与教师的传授关系密切。上海中学作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中国基础教育名校高屋建瓴,尝试打通了大学与中学合作育人的模式,发挥大中学校合力,体现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显著特色。高中教师对高中生相对更为了解,通过必修课程,给学生讲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基本脉络,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大学教师,知识渊博,高屋建瓴,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拓展学生的学科延展。“一大一中、一高一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补充,更符合上中学生正处于发展中的高中“资优生”的基本学情,也就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3.大中合作育人下的经济类课程更要突出“知行合一

按照教育部发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学给高中生提供了包括经济学常识在内的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类型。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视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强调学生的活动体验是重要途径。

为此,笔者认为,大中学校合作育人视角下的经济类课程更要突出“知行合一”的特征。在高中的常规课程与课堂上,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强力干预与指引,要真正落实和体现“做中学”“玩中学”等高阶活动型课程,实际上是十分困难的。因为除了考试指挥棒与课堂效率等原因,其课堂的主要引导者——教师自身的水平能否符合高阶活动型课程的要求,都要打上一个问号。但是,在上海中学的发展型课程中,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群来自中国顶级金融类高校的教授、博士们,他们完全有能力、有资历去保证课程的高定位,引导学生的高思辨和把握课堂的高互动。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使得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实验科学回归其实践本质,也能更好地抓住学生、发展学生,让他们学有所得。

总之,如何引导大学教师重视合作课程,备好每一节课,用好每一分钟,突出经济类课程的“知行合一”性是我们需要思考与推进的。现在,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各门实验组课程,金融实验组的实验室建设也在筹划当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教师的辛勤工作中,在大学教授的鼎力支持下,我校的金融实验组的发展型课程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在其中收获的是自己融经济学知识于政治学科教学中,让学生认识政治与经济之间的联系。

(撰稿:“金融实验组”校内指导教师蔡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