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来上中做教师的第四年,刚刚入职的我就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大中学合作育人”项目,成为其中的一员。四年来,我先后承担了与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合作的生物、能源、医药、海洋等方向的实验课题指导工作,还在与复旦大学合作的“导师计划”中负责教授接待及课程协调工作。两项工作各有侧重,一个从课题实验方面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实验及论文撰写,另一个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将大学的很多内容讲授给同学,巩固和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作为这两个项目的参与者,收益良多。下面主要谈谈自己在指导学生课题与实验方向引导上的收获。
还记得在4月举办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建构”研讨会上,我参加的是生物和医药方向的小组讨论,我是讨论会上的记录员。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位教授的发言。他说:“众所周知,上海中学是在全上海甚至全国都非常出色的学校,每年从上中走出去的学生高考成绩都非常优秀,都能被国内外顶尖大学录取。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与他们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上中同学们平时的学习一定非常紧张,时间应该非常宝贵。而据我所知,目前通过科技课题在大学录取方面取得优惠的机会其实是非常少的,如果从功利的大学录取方面看,可以说做课题不如搞竞赛,搞竞赛不如好好学习。而且科技课题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搞不好还可能影响学习,到最后也不一定保证能够得到什么像样的结果或者满意的成绩,可以说是性价比相当低。但是,我所看到的上海中学,并没有因为高考录取优惠少而放弃或减少科技方向的投入,反而继续鼓励和支持更多的同学们参与科技课题。我想,这就是上中成为一流学校的原因之一。上海中学看中的不仅仅是高考成绩,更加注重的倒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善于发现在某些方面有特殊天赋的同学,给他们科学的启蒙,这才是一流学校和教育该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这些教授参加这次研讨会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听了这位教授的发言,作为上中科技工作中的一员在感到十分自豪的同时,也思考良多。是啊,我想无论是参与科技课题研究的同学还是科技指导老师,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与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在这四年里,我指导了四个科技方向,分别为能源、生物、医药、海洋方向。第一年我指导的是能源方向,能源方向并不是我熟悉的专业,所以刚刚开始能源方向指导时,我确实有些迷茫。随着工作的不断开展,我渐渐明白对自己所带的课题专业能熟悉固然重要,但即使并不擅长也可以找机会去努力学习。多了解,多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学科之间还可以触类旁通与相互借鉴,这样对学科知识教学也是有帮助的。我们学校的科技指导有非常强大的后盾,会跟很多高校的教授直接对接,有了他们的专业指导也让我对后续的科技指导工作充满了信心。
在每位同学正式开始自己的课题之前,都会听取教授对本方向内容的简单介绍和讲解,俗称为“广告课”。在每次“广告课”之前我会提前与各位教授沟通,了解各位教授研究的方向,提前搜集教授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和新动态,每节课之前会向同学们做相应的预告,以便各位同学在听教授讲解之前可以先做一些功课,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能更好地与教授交流。这个方法很奏效,当我和同学们介绍下一次即将讲广告课的教授以及他们的研究内容时,总会有一些同学表现出兴趣,提出一些问题,对于那些我比较了解的内容我会先简单给同学们讲解,不是很了解的问题,我会即时反馈给教授,请教授在广告课上一一为同学们解答。这样不仅加强了同学们与教授的沟通,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随着广告课的顺利开展,同学们对于自己将要研究的课题方向越来越了解,只有激发了自己的兴趣点,才能选准自己的指导教授。当然,作为指导教师的我,也收获了很多教学以外的经验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广告课结束后就是课题开题,这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兴趣点,初步选定了自己的方向,而真正开始确定自己课题时,却发现其实问题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些想法经常因为不切实际或根本无法实施而中途被“毙掉”。即使课题确定后,反复修改方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此时,作为科技指导教师,除了协助教授给同学专业上的指导外,更重要的是给同学们提振信心,肯定他们的想法是有价值的,虽然有时他们的想法确实有些天马行空和异想天开,但还是有些合理想法、思考角度不乏独特性,会令人眼前一亮。如何在确保课题能够顺利实施的基础上,让同学们的“异想天开”成为现实,是开题最令人头疼也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开题过程虽然痛苦和疲惫,但是这也是课题研究最关键,往往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步。看着同学们一字一句地啃着自己研究方向写下的大牛论文,一边吐槽,一边大呼收益匪浅,前一秒还在唉声叹气,后一秒会突然间豁然开朗,教室里有时是激烈的讨论,有时是快乐的欢呼,此时我便知道,同学们已经进入科研状态了。科学研究从来就没有什么错误的想法,只有不敢前行和轻易放弃才是错误的。开题的艰辛让同学们初步体会到科学研究不能仅仅凭一开始的满腔热情,还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也让我明白,作为科技指导教师,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关注同学们的科研心理,多在思想上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让同学们在感受科学研究确实不易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乐趣,更加坚定自己要走的道路。
在科技指导的过程中,我真正看到了上海中学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他们的研究课题往往涉及最前沿最热门的科学领域,如有一位同学的课题与人工智能相关,他通过模仿大脑奖赏系统的神经元工作原理设计程序,让计算机以人脑奖赏通路的工作模式实现无监督人工智能探索能力。有两位同学在进行神经生物学方向的研究,他们以合成生物学的方法开展自己的实验……每一个课题都体现着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同学们经历了确定方向、开题、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撰写论文、参加各种科创大赛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方面的不懈努力与训练,有些同学收获了满满的荣誉,有些同学养成了严谨理性的科学思维,有些同学则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做事变得更加专心。在大中学合作育人项目的帮助下不仅同学们收获良多,作为校内指导教师的我也受益匪浅,接下来我再来谈一谈在课题指导过程中作为指导教师的我有哪些收获吧。
作为校内指导教师,在对同学们课题的指导过程中,我始终离不开大学教授的帮助和支持。在与大学各位教授的交流中首先感受到的是各位教授对科学事业的热情、在科研工作中的严谨态度及他们对基础教育的关注。每一位教授都是科研领域的“大牛”,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都颇有建树,但是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他们都十分谦卑有礼,凡事都是亲力亲为,面对有些同学在初次接触课题时提出的幼稚可爱的问题,他们从不讽刺嘲笑,而是耐心解释和说明,并鼓励同学们多多思考,循循善诱,让同学们自己去揭开谜题。(www.daowen.com)
还记得一次生物课题讲座课上,我们请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李胜天教授为大家讲座,李教授的研究领域是神经生物学方面。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理论十分艰深难懂,同学们在课本中学过的相关知识也十分有限,李教授利用神经生物学很多有趣的实验,以实验视频和图片等形象展示,以生动的动物行为学小实验结果展示,引发同学们思考,再将其中说明的问题和涉及的神经生物学相关理论娓娓道来,本来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也由此变得生动有趣易理解,课后很多同学都表示很喜欢神经生物学领域,希望能跟随李教授做相关研究。
讲座过后,一群同学还继续围着李教授问这问那,那一次讲座课从下午一点上到了五点,整整四个小时的讨论和交流,李教授始终面带微笑,不厌其烦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鼓励大家多多思考,勇于提问。李教授还将自己在从事科研工作之前做医生的经历分享给有志做医生的同学们,鼓励他们在高中阶段打牢基础,坚定信念,不怕吃苦,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从李教授的讲座课上,我不仅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很多神经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课堂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素材,同时也学习到了李教授善于启发鼓励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我经常将它们应用课堂教学,以引导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
另一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交通大学的周莲教授,作为曾经的上中学子,周莲教授经常亲切地与同学分享自己在上中求学时的经历,用自己的学习经验指导同学们完成课题研究。周老师作为课题指导教授不仅给予了同学们课题方面的指导,更像师姐一样关心同学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动态。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的老校长叶克平先生的话: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无论是科技指导工作还是日常教学工作,仅仅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够的,还要想同学之所想,给予同学们真诚的关心和爱,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科技指导过程中给予同学们和我以无私帮助的还有很多教授,从他们身上我不仅学习到了指导学生们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并将一些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为我的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动力。同时,也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他们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更要感谢这些高校与科研院所为同学们课题研究提供的实验设备的支持和经费支持,为同学们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便利。
也许,一年后有些同学会凭借自己的课题研究取得可喜的成绩;也许,有些同学的课题并没有得到令人欣喜的结果;也许,有些同学通过两年的实验班研究最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还有很多也许……但是我想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无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比最终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课题研究的收获。这段学历将会成为同学们走向人生科研之路的启蒙;也许有同学日后并没走上科研的道路,但这段难忘的经历肯定丰富了同学们的人生阅历,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美好科研体验。当然,也可能对某些同学是一个“美丽的错误”,他们会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走这条道路,那么这也是一次幸运的“试错”,可即时止损。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比成绩更重要的是经历后的收获,学生如此,作为教师的我更是如此。大学各位教授和前辈同事们对我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将这些种子播下去,希望能在更多同学心灵发芽,并有望日后能开启科学研究的大门,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撰稿:实验班多方向校内指导教师朱婷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