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与中学合作的育人衔接:经验与挑战

大学与中学合作的育人衔接:经验与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视野下,呼唤大中学开展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育人内容、育人评价等方面的衔接。大中学合作视野下的育人衔接,将进一步推进高校与有条件的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大中学合作育人的领域衔接体系、教育教学体系与管理评价体系等。我们希望通过学校承担的这一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同行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下大中学合作育人协同系统。

在国家建设的新时代,必须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在这一视野下,呼唤大中学开展实质性合作,进一步推进育人方式、育人内容、育人评价等方面的衔接。2020年1月14日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一计划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促进高校与有条件的实验性示范性中学建立实质性合作,推进大中学合作下的教师与学生成长。上海市上海中学从2008年开始在上海市率先开展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2010年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探索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首批试点学校

自2008年以来,上海市上海中学大力推进大学与中学的实质性合作,促进大中学合作背景下的育人衔接,在数学班、科技班与工程班等实验班探索(刚开始主要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后拓展到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诸多高校的相应双一流专业领域合作),在金融、法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实验组建设上也加强与相关领域的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合作。在2014年开始推进了“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学术兴趣与素养培育的导师制计划”,进一步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链的建构,为同类高中推进大中学合作视野下的育人衔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今后“强基计划”推进过程中深化大中学合作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探索与思考,将为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及进一步深化我国“双一流大学”与“双一流专业”真正达成“一流”的内涵作了诠释。

对于我国“双一流大学”与“双一流专业”来说,要真正达成“一流”,就需要集聚适合的、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进行早期培育。这样的早期培育,需要对高中阶段各个领域有潜质学生进行早期识别与发现,进行大中学校实质性合作育人路径探索。在“强基计划”视野下,需要一批大学从服务国家战略出发,及早识别、发现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并花功夫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不仅仅在招生阶段关注高中阶段,对有发展潜质学生的选拔,而且大学需要早期介入到一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对各个领域有发展潜质的学生进行早期识别与培育,推进大中学实质性合作育人。

我国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应立足于国家发展的视角,大力推进大学与中学合作。高校在与各省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合作过程中,发现有志向、兴趣、天赋的资优生以及早期进行学术兴趣引导与创新素养培育,应立足于为国家输送后备人才的整体布局出发,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各尽所能地主动参与到高中阶段资优生的学术兴趣激活与创新素养培育。无论这批学生通过高中三年大中学合作培育后进入到哪一所高校,都是为国家发展培育后备人才服务,每一所参与其中的高校都应有这样的格局与胸怀。

大中学合作视野下的育人衔接,将进一步推进高校与有条件的高中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大中学合作育人的领域衔接体系、教育教学体系与管理评价体系等。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的重要时期,拔尖创新人才所具备的许多重要素质条件,是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出来的,[1]推进大中学合作育人是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包括鼓励高等学校与集聚资优生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联合培养创新人才。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也就是说,不仅要关注大中学合作育人内容、方式、载体等单个系统的探索,而且应当在大中学合作育人的协同系统、大中学合作育人多样路径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有利于参与高校和一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共同解决高中阶段资优生对未来发展专业取向与学术志趣不明晰的问题。对于高中阶段资优生感兴趣领域的专业知识,仅仅依靠中学教师的力量难以胜任,也无法给学生足够大科学探究或志趣引领平台。如果资优生能够在高中阶段就接触到,哪怕是初步了解大学的专业研究方向及未来发展,必将有助于学生树立起基本理性的专业取向,从而使得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得以延续,更有助于缩短人才培养周期。(www.daowen.com)

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为大中学合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但也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当前我国大中学合作机制还不健全,各自为政的情况十分突出。一些高校参与到对应高中阶段学校,主要是从招生以及各自专业需要发展出发的,并没有从高中阶段资优生学术兴趣、潜能开发的视角进行早期识别与培育。高校应有的胸怀是努力投入到高中阶段不同领域资优生的早期识别与培育中,在高校介入力量使高中阶段学生受到影响后,进入哪一所高校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做任何要求,但由此引导学生获得高中阶段的学术兴趣,激活并发展其潜能,为这些学生今后成为某一领域或专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海市上海中学申请的课题“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视野下的大中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这一课题立项与研究,进一步推进了我校对大中学合作育人的实践探索与育人思考,进一步丰富了我校构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创新型中国基础教育领先名校的内涵。我们希望通过学校承担的这一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研究,引起更多的同行探索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下大中学合作育人协同系统。“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奠基”是大中学合作育人的价值追问,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下大中学合作育人需要形成参与高校、中学的育人协同系统,不仅在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指导、强潜能学生引导、学生选拔评价等方面形成相互合作,共同分享育人经验,定期开展育人交流,建立大中学合作育人的学生跟踪信息系统,为“学习者画像”,进一步通过多样化的合作路径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精准化、立体化指导。

大中学合作育人的最终产出是“高层次人才”,其效果评估是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合作育人的长效评估机制,在选拔合作育人对象过程中既要注重面试环节,不仅看重学生知识掌握程度,更看重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应变、适应、沟通的能力。未来国家的栋梁必须具备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慧眼识人、甄别与培育具有优秀潜质的学生,是大中学合作育人实施的重点,应将立德树人、学术道德放在学生成长的首位。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下大中学合作,将带来育人方式的新变革。

【注释】

[1]郑朝卿.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新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