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的五礼:从祭神到现代

中国的五礼:从祭神到现代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是一个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礼的重视从古代的五经之一《周礼》就可以看出来。“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是常用来形容中国的词汇。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最初的礼仪来自人们的饮食生活,叫作“食礼”。最早出现的食礼,又来自远古的祭神仪式。周公的这套礼乐制度,维持了周王朝四百年的统治,但是后来礼崩乐坏,社会陷入了混乱。

中国的五礼:从祭神到现代

我们是一个讲究礼节的国家,对礼的重视从古代的五经之一《周礼》就可以看出来。礼不仅是一套规范,更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庄重和美的思想。古代的贵族要学习五礼,才能算作是有教养的人。

“礼仪之邦”“食礼之国”是常用来形容中国的词汇。我们懂礼、习礼、守礼、重礼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最初的礼仪来自人们的饮食生活,叫作“食礼”。最早出现的食礼,又来自远古祭神仪式。先民把黍米和猪肉放在烧石上烤炙,献给神明享用;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双手掬捧着给神明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长槌敲击土鼓,表达对鬼神的敬畏。

食礼是人与神鬼的沟通,后来逐渐扩展到人与人的交际,这样就演变出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这“先秦五礼”,奠定了古代礼制的形式。

为了使礼仪更好地发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的作用,周公提出了“明德”“敬德”的主张,通过制定礼仪和相关的音乐规范,来对皇家和诸侯的礼宴制定一套具体的规定。周公的这套礼乐制度,维持了周王朝四百年的统治,但是后来礼崩乐坏,社会陷入了混乱。(www.daowen.com)

周公之后五百年,出现了孔子孟子荀子,他们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和正常运行,对周礼继续加以规范,并且补充了仁、义、礼、法等内涵,“以礼定分”。经过这三位思想家的整理,最后形成了《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经典著作,礼思想成了社会的核心与灵魂。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和在筵席、餐饮上的礼尚往来,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成为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演变成各种合理的饮食礼仪与礼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