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礼经中的善行与礼的本质的介绍

礼经中的善行与礼的本质的介绍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言行合乎道义,这就是礼的本质。礼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只要言语得体,落落大方,就足够了。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人一旦不讲道义和礼节,唯利是图,就枉称为人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礼经中的善行与礼的本质的介绍

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

解读:修身养性,信守承诺,这就是好的品行。言行合乎道义,这就是礼的本质。礼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只要言语得体,落落大方,就足够了。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解读:只有学习之后,才能明白不足之处,受教之后,才知道知识上的困乏。越是善于学习的人,越会明白自己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只有不学无术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已经很有学问了。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解读:只求有利于国家,不求个人富贵。一个人能够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他的人生才会更加宽阔和有价值。为国家做贡献不全是上战场、当政客,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利国利民。

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

解读:君主用人要用他的智慧,而摈弃他的奸诈;用他的勇气,而摈弃他的急躁;用他的仁慈,而摈弃他的贪欲。任何人都有缺点和优点,聪明的人善于运用别人的优点而不取别人的缺点。这样才是善于用人。

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解读: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义礼。人一旦不讲道义和礼节,唯利是图,就枉称为人了。

父母有过,谏而不逆。(www.daowen.com)

解读:父母有了过错,子女能劝谏但不要冒犯他们。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需要别人的提醒,但是身为子女,在提醒父母的时候要态度恭敬,不能过于尖锐刻薄,这是有违孝道的。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解读:只是让学生记忆背诵,这种人做不了老师。要成为合格的老师,就要懂得启发学生去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解读:如果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的话,那就应该日日更新,不断进入新的境界。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才能不停留在原地而有所突破,这样才算是真正的成长。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解读:如果学习中缺乏学友之间的交流切磋,就会导致知识狭隘、见识短浅。古今中外许多善于读书治学并且成大器的人,大多十分重视结交学友,并在讨论交流中获益匪浅。学习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多向他人请教,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拓宽认识的角度。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解读:虽有精美的食物,不吃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美;虽有很好的道理,不学它,就不知道它的高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今天读了很多优秀的书,也知道了历史上伟大人物所具有的品质。但是,这还不够,当我们面对事情的时候,我们只有按照书中的那些观点去做,才知道对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