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爱情态度:坦诚还是保留

爱情态度:坦诚还是保留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什么吞噬了我们的空虚感对于那些发生外遇的人而言,内心深处的这种空虚感总是特别强烈。尤其是在孩子成年以后,遭到所爱之人的遗弃时,这种空虚感所带来的痛苦将令其更加难以忍受。还有许多人会下意识地采取否认其存在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空虚感,甚至不乏有些人会选择酗酒、暴饮暴食、疯狂工作、外遇或离婚来填补心中的空虚感。可惜的是,人们并不清楚我们是无法从这种空虚感中逃脱的。

爱情态度:坦诚还是保留

每一个看似或有理或无理的举动下,都掩藏着一段悠久的渊源。那些花心的男男女女背后也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务因……

◎我们都是受伤的孩子

杰出的心理学家约翰·布拉德肖曾让百万人明白一个事实: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受过伤的孩子。

我们每个人都曾徘徊孤单过,都曾经历过骄傲受挫、梦想破碎的人生低谷,某些人的才华受到不公的贬抑,有些人的梦想则因不完美的父母未能提供协助而无法达成所愿,尽管父母在我们眼中一直拥有着神一般的权威

我在家庭关系治疗协会参加培训时,婚姻治疗专家哈维尔·亨德里克斯博士曾把这些父母对孩子无意的伤害解释得很好。“我们对父母怀有最初的、最高的期待,”他写道,“但是通常父母给我们的反应却令我们感到无比失落。我们总是被告诫有些想法是想都别想的。总有些原始的、自发性的行为我们得压抑下来,还有一些才能或态度我们不能发挥出来。”

为什么最高的期待总是换来最低的失落?因为我们父母在童年时期,就有很多需要未能得到满足,因而使得下一代的我们也未能获得满足。而这种让孩子的期待受挫或不让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的结果,是孩子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有必要的。

不过,这些没有获得满足的需要也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生活中遭遇挫折、伤害,以及情感上的痛苦。这些失落的感受会烙在我们内心深处,影响我们对于自我形象的认可。

福格蒂博士,是我在家庭学习中心的老师及精神导师,他将这种心灵上的深坑称之为“空虚”。他形容这空虚仿佛“黑洞”一般一是一种家庭的期待落空带来的空虚感。

◎是什么吞噬了我们的空虚感(www.daowen.com)

对于那些发生外遇的人而言,内心深处的这种空虚感总是特别强烈。其实,早在他们很小的时候,这种空虚感就已根植于心。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比如,从婴儿到18个月这个时期,往往会对父母产生一种强烈的依赖感。如果此时照顾婴儿的人让婴儿感到不够温暖或不足以依赖的话,在这个婴儿的心中就会发展出一种担心被遗弃的恐惧感。待其长大以后,就会强烈地寻求被爱,但是与此同时,他们又非常害怕过于亲密的关系,这不正是一个遭遇过背叛的人最真实的写照吗?

对于18个月到3岁的儿童,在这个时期,他们已经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如果父母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也同样会使孩子产生一种被过度亲密吞噬的恐惧感。当孩子被这种恐惧的阴影笼罩时,长大后会不自觉地逃避亲密关系渴望自由空间,正是所谓浪子们总是流连于不同的女人,一颗心不能踏实安定下来的原因所在。

类似的伤害还会在我们成长中的不同时期发生,然而,每一次的发生都会增强这种空虚感。对于孩子来说,最严重的伤害莫过于父母的离婚或外遇,他们觉得自己被遗弃了。尤其是在孩子成年以后,遭到所爱之人的遗弃时,这种空虚感所带来的痛苦将令其更加难以忍受。

读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深究这种寂寞、不适和恐惧的感觉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这是很正常的反应。因为即使生活在现实社会,我们都很想逃避它,甚至好多病人在多年的心理治疗过程中也都对此避而不谈。还有许多人会下意识地采取否认其存在的方式来逃避这种空虚感,甚至不乏有些人会选择酗酒、暴饮暴食、疯狂工作、外遇或离婚来填补心中的空虚感。

如此说来,外遇是我们在无法面对内心深处的空虚感时,为逃避这种深深的痛苦所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可惜的是,人们并不清楚我们是无法从这种空虚感中逃脱的。外遇的行为只会影响你选择配偶以及享受亲密关系的能力,而你内心深处的空虚感,还得由你自己亲自去面对。

就是说,每个遭遇外遇困境的人,都有必要试着用一种清醒却残忍的方式去诚实面对自己的空虚感,找出在童年时期偷偷植根于心里的空虚感的根源。这种方式看似残酷,但是恰恰在这种赤裸裸的伤痛记忆面前,我们才能一同卸下心中的重担并真心原谅彼此,鼓励彼此。任何时候都要相信,爱的本身就具有最伟大的力量,当你以爱与支持面对空虚感时,它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最终反倒会因为爱而败下阵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