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的烹调技艺能形成为中国烹饪的全面发展阶段,是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北宋(960-1127)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割据的混乱局面,继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一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冶炼业的空前发展。北宋前六十年垦田五百二十四万倾,比唐朝耕地扩大了一倍,手工业有军器,造船,织锦、陶瓷,制茶、酿酒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火药、造纸及活字版印刷:冶矿业英宗时二百七十一处(唐一百六十八处),年冶金一万五千两,银三十万两(唐一万五千两),铜五百一十万斤(唐六十万斤)。由于农业,手工业的空前发展,城市人口急剧猛增,全国十万户以上的大中城市由唐朝的十多个,发展到四十多个,如:苏州、江宁(南京)、洛阳、成都、广州、太原、大名(北京)、福州……等都是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大城市。餐饮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突破了隋唐以来市坊制的束缚,走向了开放的街道店铺,贴近了人民,服务了商贾,引来官宦,形成了街市餐饮行业,改变了数千年的饮食文化习俗,开创了饮食文化的新纪元,因此,北宋兴起的烹调行业成为中国烹饪全面发展的标志。
北宋时期的“烹调”文化能列为中国烹饪文化的全面发展阶段,还可从北宋京都(开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官、商,寺、民饮馔窥视豫菜兴盛之一斑。
北宋的都城开封,又称东京,俗称汴京,人口百万以上,“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不觉少”。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皆可行船,直达海外,通航线路四条,可抵越南、印度、大食(阿拉伯)、日本、高丽……等地区。汴河岁运粮七百万担,自淮河而南,邦国之所仰,百姓之所输,金谷财帛,岁时常调,舢舻相衔,千里不绝。各州岁造船三干艘,内河大船“万石船”,远洋民船“客舟”,可载两千斛。朝庭用的海船“神舟”,相当“客舟”的三倍。外国使团常在百人以上,高丽使团最多达二百九十三人。汴京有来自江淮的粮米,沿海的水产,辽和西夏的牛羊,洛阳、成都的酒,河东、江南、福建的果品,江、淮、蜀、闽的名产,西北的石炭,大食的香料、珍珠等。“集天下之珍奇,皆归市易”。为了市场发展的需要,突破历代宵禁,宋太祖召令开封府三鼓后夜市不禁,设“早市”、“夜市”、“鬼市”,御街亦可设店。汴京按业组行,计一百六十行,入行商户六千四百多户,年纳税五十万贯,居全国之首。京都界身巷金银彩帛,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铜策不敷,铁币不便”,宋室不得不发行屡禁不止的“交子”,成为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促进了商业繁荣,“店铺栉比,货物山积,南船北马,云集京师”,“系天下富商大贾所聚之处”,历称“水陆一都会”,不仅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无一伦比的“首屈一指的大都会”。
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推动了京都饮食业和烹饪技艺的大发展,形成了“会寰区之异味,系在庖厨”的鼎盛时期,现仅从京都官、商、寺、民饮馔窥视之。
官府之饮馔、高雅清淡,鲜奇滋补。祟宁年间太师蔡京享用侈靡,做一碗羹竟用鹌鹑数百只。一次留讲议司官员吃饭,单蟹黄馒头一项就用钱一千三百贯。家中厨房还有专管切葱丝的女婢。北宋在东京传九帝一百六十七年,何止一个蔡京。
汴京饮食业,其店铺之多,“不能遍数”规模之大,能容千人。“在东京正店七十二产”。皆自酿造名酒,著名的杨楼、八仙楼,樊楼客常至千余人,仁和店、会仙楼“常有百十分厅动使”。“唯任店入其门,一直主廊百余步,南北天井,两廊皆小阁子,向晚灯烛莹煌,上下相照,浓妆妓女数百,聚于廊槛面上。”经营品种仅据《东京梦华录》一书记载就有280余种,技法可识别的有五十余种,如,烹、烧、炸、烤、爆、熘,蒸、煮,炖、囟、腊、炙、蜜、葱泼、洒、冻、签、腌、糟、托、兜……等。超过唐及唐以前历代文献记载,为中国烹饪技艺全面发展时期。(www.daowen.com)
北宋制瓷有很大的发展,不仅制作高级瓷在工艺上有突出的成就,而且生产出大量的民用瓷,把瓷器普及到民间,促进了制瓷业的大发展。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五大名窑是:开封(陈留)官窑、汝州(河南临汪)汝窑、禹州(河南禹县)钧窑、越州哥窑、定州定窑,三个在河南省。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把唐出瓷的新平务,改为景德镇,扩大制瓷生产,以满足人民生活对瓷器的需求。因之,北宋餐饮行业使用的器皿最贵重的是琉璃,其次是银器,再次是瓷器。由此,北宋街市饮食行业已形成色、香、味、形、器之完整体系。
尤其应当特别指出的是:河南省偃师县出土的宋代“斫脍”画像砖,有燃煤镣炉(注5)一架,火力旺盛,有焰无烟,可移动。从地锅灶台到镣架风炉是烹饪工具的一项重大改革,加之“汴京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推动了烹饪技法的创新和发展。爆,炒是北宋出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法,时至今日,历经元明清,除拓展丰富一些复合技法外,尚无出现超越爆炒之法,因此,它也是北宋烹调全面发展的标志之一。
同时,北宋的面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结束了汉唐以来面食统称汤饼,馄饨,蒸饼和互称混用的局面。开始出现馓子、油饼、饺子、包子、糕点、冷淘之名和分类,因此《中国烹饪百科全书》称北宋面食为:中国面食的“全面发展阶段”。
素馔斋食,是寺庙观庵的主要饮食。河南古寺名刹甚多,是素饮馔的故乡。汴京佛寺、道观众百余所,如;相国寺内划四百五十五区。方丈,僧众斋饭的“量”是相当可观的,他们还与皇家贵族、国外高僧往来不绝,其饮馔的“质”也是可已想见的。即是寺庙之外,也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也”。素菜营养丰富,延年益寿,不仅为僧众所食,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后创制出的素鸡、素鱼、素鱼翅,素燕菜等名馔佳肴,大大丰富了豫菜烹饪文化。
民食丰富多彩,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是豫菜发展的基础。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的东京,除正常的民食之外,一年之中有二十多个节日都有特定的祭祀、纪念食品和特定食物,而且风味不同,各具特色。如;上元节的元宵、焦追,鹤鹑馉饳,白肠、水晶脍、科头、细粉等;寒食节的枣饣固、姜汁;夏日的冷淘,凉粉、素签、彩荷包子;九月九的重阳糕;腊月八日的七宝五味粥等数十种。凡民间红白喜事,诸如:订婚、娶亲,嫁女、生子、做寿都要设宴请客,亡故安葬、周年也要设宴祭奠。其待客常至数十桌,乃至数百桌,因此,民间又出现了筵会假赁的“门活派”,专门承担此事,一直延续到解放之前。筵会“置四司六局”(注6)分工明确,凡事整齐,“椅卓陈设器皿合盘,酒担动使……安排座次,歌说劝酒”,都有人专管。由此,出现了“四四”、“八八”、“五簋八”等不少的宴席名目,其馔肴品种也相当繁多,诸如:门活肉片,大苏肉、红烧肉、黄焖鸡……等,成为豫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