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布达佩斯:欧洲古典之都的国际哥特式艺术中心

布达佩斯:欧洲古典之都的国际哥特式艺术中心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Art of palace与歌剧院之间,有一个米黄色螺旋状的Ziggurat。多瑙河夜色中的议会大厦布达佩斯另有美名——温泉之都。新政的成果之一是——1990年代以后,许多国际合拍片选择在布达佩斯拍摄。除了制作费用低廉,布达佩斯多元的建筑风格与中古风情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有皇宫,有城堡,堪称一座国际哥特式艺术中心。罪恶被揭发后,她被终身监禁在一间小黑屋里。

布达佩斯:欧洲古典之都的国际哥特式艺术中心

布达佩斯的Ziggurat

旅行会让人发现一些常识,比如向女性问路不如求助于男性的效率高。对于怎么去Art of palace,一个女孩很热情但是讲得糊涂,旁边一位等车的男子按捺不住,上前告知了方位、路线、站名,连乘车地点在大桥下面都有提醒,我按图索骥,稳准狠,这位指路人也是全程遇到的最帅的一个小伙子。

Art of palace是必须去的——如果你想了解布达佩斯的现代部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它的内部设计比德国新国家画廊还富现代感,每层楼都有标志性艺术品,二层是一只巨大的八音盒,表明这里可以听音乐会;三层是一处全部用报纸叠层的一人高装置艺术,表明这里是画廊。在一楼书店,我买了一张链桥的透明明信片,3欧元,虽然价格不菲,但是清新淡雅有创意

Art of palace与歌剧院之间,有一个米黄色螺旋状的Ziggurat。Ziggurat源自古巴比伦的金字神塔,古时主要供祭祀用,神塔的高度可以使烹饪祭祀食物、焚烧动物遗骸所燃烧的烟被吹走,不至于污染城市。如今成了一种时髦的建筑风格,据说迪拜有一座Ziggurat可容纳100万人。布达佩斯这座Ziggurat仅一个入口,绕着螺旋上升的地面来到高点,壮阔的多瑙河就在眼前,河畔的年轻人偶尔在橘色夕阳里接吻,令古老的制高点变得甜蜜起来。累了可以坐下来,处处有雕塑,或是一位沉思的“男子”在身边陪着你,或是一双“大皮鞋”在脚边陪着你。来到大桥,躺在宽厚的木凳上,闭上眼睛,任壮阔的车流声纵贯我的身体。如果灵魂可以飞翔,那一刻,我也许真的飞了起来。

多瑙河夜色中的议会大厦

布达佩斯另有美名——温泉之都。我们选了著名的Gellert Hotel,享受了Gellert bath。一位正在看书的中年女性,竟热心地以东道主姿态带我们参观了Gellert酒店内部所代表的20世纪典型的匈牙利建筑风格以及户外的露天温泉池。都是东欧国家,都有历史创伤,何以布达佩斯与布拉格的人们对待外人的态度如此不一样?Gellert bath气氛典雅,天顶有雕花,阳光从浴池的圆形穹顶长驱直入,投在清澈水面,激起耀目的光。泉口温热的水流抚慰着颈和背,不愧是全世界最好的矿泉水温泉,往后的几天,皮肤都特别光滑,一路的奔波中非常想念它。

布达佩斯最著名的一道菜Goulash——古拉什,有游牧民族的粗犷遗风:牛肉、青椒、洋葱番茄土豆面条炖制,味道不错。吊锅下面点着酒精灯,我猜想,这是不是以前匈奴人为了御寒而发明的菜式?在伊丽莎白桥边,随时髦的当地姑娘排队买冰激凌,还有一种夹着朱古力即时烤制的甜点,有点像华夫饼,装在纸袋里边走边吃,我喜欢这样无拘无束地淹没在一个城市的生活里。

在书店看到了阿尔·帕西诺的图文传记,在意大利也见过,可惜没有英文版。这本亦是匈牙利文,一位书卷气的年老女店员推荐我去另一家,那边有英文版。等泡完温泉再去,为时已晚,书店周日14:00关门。就这样,我与AL频频错过。在我印象中并不发达的东欧小国匈牙利,电影书籍却有一些北京所没有的,在现代艺术中心买到MOVIE ICONS这一系列的英文版《WELLS》,很多图片,铜版,黑白,装帧漂亮极有质感。到不同的国家,我喜欢浏览一下它的电影书籍,大致嗅出各自的口味。在印度德里国际机场也遇到了MOVIE ICONS这个系列,它摆放的是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罗尼、玛丽莲·梦露、詹姆斯·迪恩;欧洲多见杰克·尼克尔森、奥森·威尔斯、约翰·韦恩。是不是可以说——印度人更喜欢大明星,重视视觉;欧洲人则更喜欢怀旧,热爱老电影,重视历史?

《WELLS》

黄昏时的布达佩斯

皇宫城堡的门

东欧初变颜色的几年,匈牙利电影遭遇了寒流。政府、商界大大减少了对电影业的投资,又因在匈牙利拍片的成本高于周边国家,外国投资者也少光顾。21世纪以来,政府开始实行新电影政策,鼓励用现代手法拍摄符合新一代口味的电影,前面述及的那位年轻凶猛的尼莫洛德可能就是新政的受益者;同时给予来匈投资的外国电影人税收优惠,匈牙利电影业开始回暖。这样的举措值得中国参照——虽说中国自身的庞大市场让它对国际输出及国际合作不怎么在意,但放眼望去,比如英国,随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全球成功,英国也对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工业宝莱坞展开公关:在英国开办印度表演学校;成立宝莱坞基金,为那些没有拍摄经验的印度以外的印度人提供资助;印度电影人在英国拍摄可以节省20%的成本,目前已有近400部印度电影在英国拍摄,几乎对英国经济贡献了1亿英镑……

新政的成果之一是——1990年代以后,许多国际合拍片选择在布达佩斯拍摄。电影里的布达佩斯常常扮演着著名的西方城市,有好事者梳理过它的多重“身份”:在麦当娜主演的《贝隆夫人》里,它“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布拉德·皮特和罗伯特·雷德福主演的《间谍游戏》里,它“是”柏林;在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慕尼黑》中,它“是”伦敦和罗马;2010年又在改编自莫泊桑小说的《漂亮朋友》里“成为”巴黎……除了制作费用低廉,布达佩斯多元的建筑风格与中古风情也是它的魅力所在,有皇宫,有城堡,堪称一座国际哥特式艺术中心。

法国版《女伯爵》

匈牙利版版《女伯爵》的瑰丽视觉

当然,布达佩斯也扮演它自己。最著名的恐怕是《女伯爵》,讲述匈牙利历史上一位吸血女伯爵的骇人故事。影片有匈牙利和法国两个版本,才女朱丽·德尔比(Julie Delpy)一手包办了编剧、导演及主演的法国版The Countes(2009),将女伯爵的血腥归咎于爱情受阻。自从丈夫战死沙场,美丽的女伯爵一直寡居在阴暗的城堡里,在一次舞会上与英俊的贵族青年坠入爱河,不料遭到对方父亲的反对和阻挠。女伯爵以为是年老色衰令她痛失爱情,为了永葆青春和美貌,她开始吸食处女的血——据说历史原型曾杀害了600多名处女。罪恶被揭发后,她被终身监禁在一间小黑屋里。德尔比显然对女伯爵充满了同情与辩护之心:男人为了权力和财富而发动战争、杀人,与女人为了青春和容颜而杀人,性质相同,但男人没有因此被定罪,因为他们是胜利者,说得直白些,因为他们是男人。历史是赢家的故事,而赢家作史,会将凶手塑造为英雄,至于女伯爵的真相,也许永远埋葬在那个小黑屋里了……

斥巨资拍摄的匈版Elizebeth Bathory(2008),厚重大气、史诗格局,更符合匈牙利壮阔的美学风格。它不满足于只令爱情大过天的法式浪漫,而是发力在宏大复杂的历史背景上,不仅关乎领土,还关乎宗教。时代坐标清晰,在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匈牙利的时期,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与信奉新教的匈牙利贵族展开了战争,另一些新教贵族又与信奉穆斯林的外侵者土耳其展开了战争,国家处于危难的十字路口。女伯爵推崇新教,加之有人虎视眈眈于她的财富,因此“吸血女伯爵”完全是被编造出来的一个谎言。最终,匈版女伯爵以一个男权社会牺牲品的正面形象得以确立,不像法版中的女伯爵那样残忍——虽然貌似拥有某种道义合法性。

国家歌剧院

李斯特音乐学院

我更喜欢匈版,大概复杂动荡的历史只有他们自己能够参透。影片的视觉浓郁而瑰丽,许多镜头的色彩和构图堪比油画效果。阴森的古堡,诡异的巫术,魔幻色彩,哥特音乐,一派纯正的中世纪风味。看来,无论形式或内容,只有匈牙利人自己,能够“从心所欲,不逾矩”。多年后再次造访,依然难以穷尽布达佩斯的美。多瑙河夜色中的国会与链桥;犹太教堂旁的墙上记载着1953年匈牙利队以6:3大胜英格兰队;富丽堂皇的国家歌剧院;建于1872年的李斯特音乐学院,内部装饰着令人惊叹的马赛克壁画,克罗地亚酷帅钢琴家马克西姆曾在此深造。(www.daowen.com)

这一年最大的惊喜是参加西盖特音乐节——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露天音乐节。搭乘有轨电车,抵达老布达岛,买一张周票或日票,“啪”地一声盖上章,欢迎来到自由岛!对,音乐节手册被做成了一本护照王国名为“free island”。

好像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来了。禁止烈酒上岛,因此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佯装无辜的女孩被老练地安检员从背包里摸出一瓶层层包裹的威士忌,又看着她若无其事地向前走去,“扑通”一声,威士忌被扔进垃圾桶……

岛上备有快餐、啤酒和各式彩色帐篷,供自由人类宿营。在按照主题设置的分舞台——Jazz、Classic等之外,真正的高潮在夜晚的主舞台。这一年,电音大咖Major Lazer来了。主唱钻进一只巨大的透明气球,滚过人群头顶,还不够,他煽动着:

Take your T-shirt!

Lost yourself!

T恤衫抛向天空,整个小岛疯了!

西盖特音乐节

近年令这座城知名的还是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2013)。我当然要去寻访,找到了,但是这座布达佩斯大饭店不是片中的。事实上,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饭店,且建在高山上。这是一个现代美国人对老欧洲的一场巴洛克想象,韦斯·安德森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在欧洲,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像维也纳这样热衷于文化生活,欧洲文化的各种潮流汇聚于此,每个居民都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成一个世界主义者。”安德森用这部混搭了欧洲与时代风尚、历史影射和类型惯例的百科全书式的电影,向“世界主义者”茨威格致敬。他的明星阵容也来自英国、法国、美国,混搭了捷克、匈牙利、波兰、德国、俄罗斯等传统音乐风情。茨威格给了这部电影真实的历史背景。我先读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看琼·芳登的老电影。直到《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才知茨威格的忧伤。茨威格出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结交了很多文化艺术名流,收藏莫扎特乐谱歌德的手稿。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吞并,他的作品被禁,母语世界抛弃了他,他开始了流亡生涯。

1932年,米高梅推出首创“全明星电影”的代表作《大饭店》:在柏林的一个豪华饭店里住着各式名流,有葛丽泰·嘉宝、琼·克劳馥等。《布达佩斯大饭店》也是全明星,画面也遵循了特定时代的银幕宽高比:1932年是1.37:1;1968年是2.40:1。1985年是1.85:1。

做《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影译节目,我特意穿上了片中颜色

安德森用套层结构的古老讲故事法,想象了一个逝去的老欧洲。所有地点的名称都是想象的,拟真的白日梦、阿加莎墨西哥地图般的胎记、D夫人的哥特式古堡。了不起的拉尔夫·费因斯出演的古斯塔夫就像茨威格,一个无根的世界主义者,唯一的资产是一把象牙刷和收藏的浪漫诗集。费因斯就像唱出那些诗歌般的台词,充满技巧地透出忧郁与绝望。这是一个混合型人物:介于礼宾经理与最后的浪漫艺术家之间,什么都不能阻止他创造美与意义。越狱时不忘喷上华丽香氛,逃亡时依然念诗。他是一个他从未真正成为其中一员的世界的秘密守护者,以超凡的魅力维持了一种假象:古老的礼仪和优雅。这一次安德森喜剧变成了悲喜剧:战争机器让文明倒退,茨威格自杀,古斯塔夫殉道。

安德森是一个有视觉思维的导演,在他所有偏爱的视觉元素中,最浪漫、最风格化的是舞台造型:画框置于前景或背景,人物经常处于画框内(镜子、窗口)的画框,直接看向镜头,如同摆出肖像造型。没有任何一位同代导演像安德森这样强调设计,他着迷于前数字时代的印刷艺术,带有手的温度的纸和墨水,因此专门邀请平面设计师设计了《布达佩斯大饭店》所有平面道具,创造了一个完全虚构的王国:旗帜、钞票、邮票、报纸、电报、地图、护照和所有手写书信,名画Boy with Apple也被印在饭店菜单上。

这是一个美术天地:政治气氛压抑时,色调变成单一的灰色;当虚构的朱布罗卡共和国解体,换成了黑白影像。而最纯真、最梦幻的粉蓝色给了Zero与阿加莎——片中唯一的爱情。他们坐着旋转木马,背景里跳跃着红黄色的暖暖光点。

古斯塔夫相信礼仪的道德性:好人彬彬有礼,坏人野蛮无礼。

这也是我心中的老欧洲、老布达佩斯。

私享List

夜游多瑙河 国会大厦 国家歌剧院

李斯特音乐学院 老布达岛的西盖特音乐节(Szige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