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浮士德》:歌德与魔鬼的契约与爱情悲剧

《浮士德》:歌德与魔鬼的契约与爱情悲剧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较之下,我更喜欢歌德的《浮士德》。于是魔鬼下到人间诱惑浮士德,与之订立契约,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了满足,灵魂就归魔鬼所有。魔鬼继续用女人的美貌、皇冠的权力来诱惑浮士德。浮士德爱上了纯洁少女玛甘蕾,为了和浮士德幽会,玛甘蕾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母亲死去。魔鬼挑唆少女的哥哥与浮士德决斗,哥哥死于浮士德的剑下。

《浮士德》:歌德与魔鬼的契约与爱情悲剧

法兰克福最著名的人物当属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了,他的故居成为重要的观光景点之一。虽然德国出了许多大哲学家,但是大文豪不多,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意大利有但丁,德国有谁?歌德。

他出生在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家庭,学过法律,年轻时梦想成为画家,但看到意大利著名画家的作品时,没有像庸才乐师嫉妒莫扎特那样,而是颇有自知之明地打了退堂鼓。他曾应聘到魏玛共和国做官,却一事无成,后来终于在文学上闯出了名堂。以《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举成名,维特就是歌德,出生在富裕的中产家庭、靠父亲遗产过活。整部小说就是一个文艺青年的多愁善感:在美丽的乡村爱上了一个女孩,不幸女孩已经订婚,他烦恼;回城做了公务员,官僚体制和人情冷漠又为他添了新烦恼;再次回到乡村,心爱的女孩已经嫁人,他的烦恼更深了,向她诀别后,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过,电影《少年维特的烦恼》Jeune Werther, Le(1993)倒没有把维特拍得多么多愁善感,虽然是部平庸之作,但拍出了维特的真性情。他竭力为一个雇工辩护,因雇工将真挚纯洁的爱情视为最重要的事,而雇工爱的女人为了钱和地位移情别恋,所以在“更高的层次上”,杀了情敌的雇工是无辜的。这“更高的层次”听上去极可爱,亦使维特在当时的陈腐社会里格格不入。

《少年维特的烦恼》

浮士德

我一直很纳闷,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颇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何以获得那么高的声誉?连歌德自己也没有料到这本自传体小说会这么火。现在看来,任何一种成功都是因时因地的,它的法语译本被拿破仑读了七遍,而歌德也曾与拿破仑碰面,或许他们对自由的意志是相通的。而歌德借维特之口所说的话也许点醒了彼时的务实之风,“我不过是个漂泊者,是个在地球上来去匆匆的过客!难道你们就不是吗?”

相较之下,我更喜欢歌德的《浮士德》。浮士德原是德国的一个民间传说,后来成为很多作家的创作素材,而最重要的版本就是歌德创作了60年的诗剧。老浮士德花了一生时间,深居象牙塔里研究学问,但是对人生的体验太少太浅,于是他很懊丧,仿佛人生还没开始就要结束。适逢魔鬼与上帝打赌:魔鬼认为人类的欲望必将使其堕落,而上帝认为人类最终能够克制欲望、抵达真理。于是魔鬼下到人间诱惑浮士德,与之订立契约,带他重新开始人生,条件是:一旦浮士德感到了满足,灵魂就归魔鬼所有。浮士德是继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之后,西方精神的第三个典型意象。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浮士德难题”,在追寻人生的意义时无法逃避欲望与理性的两难,但不同于空斩风车的堂·吉诃德,也不同于为存在还是不存在而优柔寡断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不再是悲剧人物,他凭借理性和意志驾驭了欲望,最终抵达了人类的至高境界。

德国表现主义大师F.W.茂瑙(F.W. Murnau)拍摄的黑白默片《浮士德》Faust (1926),也是一部杰作。电影全部在摄影棚内拍摄,因此也给了茂瑙尽耍光影的空间,大量的逆光和侧光使轮廓、剪影、阴暗的勾勒近乎极致。这位伟大的光影实验家挥斥方遒地驾驭着宏大场面,在早年原始的条件下,浮士德坐在魔鬼的斗篷上飞越山川的一幕令人惊叹,茂瑙为此建了巨大的山川模型,开创了电影史上第一个模拟轨道摄影。基于这样的视觉震撼,《浮士德》堪当20世纪初的“大片”,而茂瑙着重选取了浮士德和少女玛甘蕾的爱情故事,又使其商业和“大片”野心更显端倪。玛甘蕾丢花瓣的一幕,被后世很多女孩子学来:当不确定心上人的心时,那就丢花瓣来占卜吧,丢一瓣,他爱我,丢一瓣,他不爱我……

光影大师

詹宁斯扮演的魔鬼(www.daowen.com)

魔鬼说,世界是我的。天使说,世界属于上帝。魔鬼就与天使打赌:若能毁掉浮士德,世界就是他的。魔鬼开始为城市布下瘟疫,浮士德想拯救却不得,于是两人订下契约,魔鬼做仆人,带着浮士德开始新的人生。浮士德以魔鬼的名义拯救了小镇的人,人们却朝他砸石头。当他伤心地想一死了之时,魔鬼又用年轻诱惑他。重新变得年轻有力的浮士德沉醉在花花世界里,当沙漏即将漏完,浮士德也即将恢复年老,他留恋地请求着:把年轻留给我吧。

魔鬼继续用女人的美貌、皇冠的权力来诱惑浮士德。浮士德爱上了纯洁少女玛甘蕾,为了和浮士德幽会,玛甘蕾给母亲服了过量安眠药,致使母亲死去。魔鬼挑唆少女的哥哥与浮士德决斗,哥哥死于浮士德的剑下。可怜的少女成了镇上的罪人,在冬天诞下自己的孩子,饥寒交迫中孩子死去。玛甘蕾被当成杀人犯施以死刑,浮士德得知后赶回小镇,懊悔为何要留住年轻,酿成这些悲剧,他决心和少女一同赴死。魔鬼将他重新变回垂垂老者,但他的行为感动了上帝,魔鬼约定失效,在少女看到浮士德的一瞬间,他又变回了年轻。片中,风头盖过浮士德的魔鬼,扮演者是第一位奥斯卡影帝,也是第一个世界级的德国影帝艾尔米·詹宁斯(Emil Jannings)。他的唯一污点是,曾狂热支持纳粹,积极参与纳粹电影宣传。

茂瑙对默片技巧的探索,可谓登峰造极。而对于自己没能赶上的有声电影时代,他曾这样评价:“我唯一遗憾的是它来得太快了,我们刚刚发现了无声电影的奥妙,刚开始懂得利用摄影术的所有可能性,而现在有了有声片,当人们为麦克风的使用绞尽脑汁时,摄影就会被遗忘了。”假如茂瑙赶上了有声时代,他会带给我们什么呢?这部电影是以商业片的模式来运作的,演员投资、发行,统统国际化。同样拜好莱坞所赐,德国的民间故事得以传播到全世界。也许正由于这个原因,茂瑙简化了情节,亦使影片的剧力嫌弱,后半部分彻底变成一个通俗剧。天使对魔鬼说:“我赢了,你输在一个字。”“什么字?”“一个永恒的字,爱。”茂瑙版《浮士德》最终用爱解决了问题,而原著中对诱惑的抵抗和妥协,这些更加复杂、更加富有力度的内容都没能尽现。

茂瑙的父亲是个严肃务实的传统德国人,不希望儿子成为穷得没饭吃的艺术家,而热爱文艺、喜欢作诗弹琴的母亲对茂瑙影响很大。一战时茂瑙参了军,退伍后来到柏林,拍完《浮士德》后去了好莱坞。要知道,当时的派拉蒙公司几乎雇用了世界上最杰出的德国导演——刘别谦、冯·斯登堡还有茂瑙,直到1930年代的大萧条使电影公司无力支持茂瑙这样的外国导演拍摄巨片。

中国也爱浮士德,早有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于1999年搬上舞台的《盗版浮士德》;今有81岁的徐晓钟大手笔制作的《浮士德》。巨型钢铁轮盘,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这是中国版话剧《浮士德》的舞台布景,也是迄今为止国家大剧院的最“重”的一台戏。均由真实的钢铁浇铸,动用了百余工人、花费数天才搭建起这个重达万斤的“巨人浮士德”。但是走出剧院,我的感受是,噱头那么大,舞台那么“重”,其实都是浪费。徐晓钟版的《浮士德》不过是一出庸俗爱情剧,玛甘蕾因为爱情而疯狂的大段独白,更使浮士德“对诱惑的抵抗与妥协”的重头戏跑得无影无踪了。

说爱情,最好说说我去法兰克福的“邻居”美因茨探望的一对懂事、上进好青年,是朋友的朋友。虽然德国大学免学费,但生活费要自己挣,他们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且以体力为主,来德三年,只出去玩过一次。吃苦,是中国孩子需要学习的第一课。美因茨的老城有许多童话般的老房子,文文开车带我们观光,小南在家做饭:寿司酸菜鱼、油焖大虾!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发生后,德国的华人自发组织起来,几千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柏林举行示威游行,文文和小南也参加了,回来的深夜汽车翻下山,差一点后果不堪设想,两人都受了伤,但是没有任何怨言,只说,人生,什么事都要经历。文文学建筑设计,小南学土木工程。文文在图纸上画好一座大楼,小南帮她作模型图,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有天,小南在天台上神秘鼓捣三小时,文文被“骗”上来时漆黑一片,忽然眼前出现一颗几百支蜡烛装点的心,心上有支丘比特的箭。而后,文文听到有人说:愿不愿意嫁给我?这般浪漫,不差歌德的维特吧……

茂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