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柏林公寓:邪与无邪的历史与魅力

柏林公寓:邪与无邪的历史与魅力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住柏林公寓恢弘的柏林大教堂古老不止于罗马。在柏林住宿的旅馆,无声无息的红地毯、大理石台阶、厚重铜门把手,最是那小得只容1人+1行李的老式电梯,令人猜想这里曾是贵族之家、如今改做商用。圣火传递,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1928年10月的一天,人们涌入柏林火车站,急着一睹一位美国女演员的芳容,她将在德国导演巴布斯特的新片中扮演女主角。虽然脸蛋不见得美到黄金分割,但天真与无畏,使那张脸过目难忘。

柏林公寓:邪与无邪的历史与魅力

所住柏林公寓

恢弘的柏林大教堂

古老不止于罗马。在柏林住宿的旅馆,无声无息的红地毯、大理石台阶、厚重铜门把手,最是那小得只容1人+1行李的老式电梯,令人猜想这里曾是贵族之家、如今改做商用。旅馆先生温文尔雅,哪里像旅馆先生,全然一个大学教授,于是我又顺理成章地为他杜撰了身份——吃遗产的子嗣。

圣火传递,始于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彼时的德国不可一世,建筑样式诉说着跋扈的野心。我住的旅馆,屋顶极高;漫步柏林街头,高阔门廊需要仰视;地铁站火车站统统大,旧虽旧,老虽老,但是威风。去看望旅居柏林的朋友,他们租房时特别指定要1850—1950年的房子,建筑内外不见得精致奢华——华丽是罗马帝国的风范,德意志重气势,它不要繁复的巴洛克洛可可,阔门高顶就OK!而战后德国变得谦逊内敛了,议会大厦首先平和起来。

长长的菩提树下大街,沿途有许多重要历史地点。洪堡大学校园不大,门口有个旧书摊,大厅亦不大,迎面墙上刻着金字语录,落款:卡尔·马克思。二层,360°环绕着校友的肖像照,中央有桌子,摆着矿泉水和纸杯,免费供人饮用。别看这个小又朴素的不起眼的地方,却培养出大批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最popular的当然还是马克思和爱因斯坦

汉堡火车站,今现代艺术博物馆

新国家画廊正在举办一个摄影展,摄影师天真得像个小孩,创作前先在心里来一个“ask and answer”。有天他突发奇想地问自己:如果像拍电影那样,长时间对准剧院的舞台,会是什么效果?于是他拍了纽约伦敦各地的剧场演出,同一位置同一角度,结果,舞台一律呈现为爆光的白。但我的问题是,怎么把新国家画廊当成了贝聿铭作品呢……追随贝大师而来,却错过了他的德国历史博物馆和军械库。对于学习建筑设计的人,欧洲是天造课堂,环保意识渗透进各个方面,很多大型公共建筑都采用玻璃,自然光不仅节约能源,也利于艺术欣赏——避免了灯光反射,比如在中国美术馆参观时,我常因为灯光反射在画框玻璃上而小小懊恼。不知贝聿铭的设计理念原本如是,还是被国际业主调教而成,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只以一点鬼斧神工的人工光成功逃过业主的犀利眼睛,德国历史博物馆同样是通体玻璃。北京长安街上的中国银行总部亦是他的作品,亦秉承了相同的设计理念,光线是第一位。一直想进去看看,一直没进去过,外部也不觉有什么特别,有天恰好路过,阳光灿烂,天空湛蓝,这座大厦就在这格外的好天气里显出格外的美——惊人的巨大的玻璃穹顶,几层楼那么高,阳光如神迹般气贯而下。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参数,柏林就有50多家,柏林大教堂周围甚至有一个博物馆岛。老汉堡火车站被改造为现代艺术博物馆,巴黎塞纳河畔的奥赛美术馆前身也是一座火车站。简洁的白墙大窗,由黑色金属线分割了空间,典型的包豪斯风格。二战后柏林的包豪斯开启了现代设计新纪元,此间博物馆也主打现代艺术,收藏了不少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如最具标志性的波普艺术之一——玛丽莲·梦露。我想拍一张照片,可是来来去去总有人逗留,玻璃画框里总是不干净,只好悻悻离开。过了一会儿,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位中年德国男子,忽然挥手向我示意,意思是:过来吧,可以拍啦,现在没人啦!多可爱的人,看得懂我的心思。

《潘多拉的盒子》

而在另一个火车站,上演了天雷地火的一幕。1928年10月的一天,人们涌入柏林火车站,急着一睹一位美国女演员的芳容,她将在德国导演巴布斯特(Georg Wilhelm Pabst)的新片中扮演女主角。殊不知,这位女主角曾令巴布斯特满世界寻觅,应征者无数,包括葛丽泰·嘉宝和玛琳·黛德丽这样的绝代佳人,后者还因未被青睐而对导演耿耿于怀了好久。那么,这个光芒盖过冷美人嘉宝和雌雄同体黛德丽的人,究竟是谁?“露露终于找到了”——这就是当天德国报纸的标题。在柏林火车站,布鲁克斯(Louise Brooks)现身了。(www.daowen.com)

她把男人们抱在怀里,使他们走向毁灭,当然也包括她自己。《潘多拉的盒子》Pandora's Box(1929),讲了一个既具有诱惑力又具有杀伤力的美貌女子的故事,契合了其原型含义,潘多拉的盒子一打开,美人来了,极乐来了,祸患也来了。《堕落少女日记》Tagebuch einer Verlorenen, Das(1929),讲了一个未婚先孕少女的故事。巴布斯特与布鲁克斯仅仅合作了两次,却成就了彼此以及影史经典。两部影片若论艺术性并不惊天动地,戏剧痕迹划破了现实的纸,诸多不幸怎么那么凑巧地撞上了“露露”与“堕落少女”?而在此时,巴布斯特的表现主义德国同辈茂瑙(F.W. Murnau)已经拍出了大题材《浮士德》Faust (1926),并将黑白片的光影实验与视觉造诣推上巅峰。那么巴布斯特两部电影的奥妙何在?我觉得就在于布鲁克斯。看着布鲁克斯,我会对自己身处的这个时代提不起精神,那些惊世骇俗的人儿,早把我们远远丢在屁股后面,带着一身的无畏与彻底,走了。她塑造的那个取法天然和本性的放荡女孩,无人能及,因为那就是她自己。情人数不胜数,从导演卓别林到演员鲍嘉,从染指有妇之夫到自己红杏出墙,从被富商老头子包养到与小白脸厮混,她就这么无论幸福或毁灭都毫不在乎地滑下去,滑下去,滑下去……两部巴布斯特电影如同一句谶语:露露死了,而布鲁克斯回到纽约后卖淫。

如此无邪的堕落少女

这是个不一样的美人,因为不自知。虽然脸蛋不见得美到黄金分割,但天真与无畏,使那张脸过目难忘。《堕落少女日记》的英文名是Diary of a Lost Girl,但布鲁克斯的lost不是《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 (2003)里斯嘉丽的lost,后者是衣食无忧下的迷失,前者是命运无法掌控下的迷失。一个美丽少女被迷奸后生下孩子,家人厌弃地将其送往少女劳改所,刻板、压抑的环境使她逃出来又沦为酒吧女,孩子也死了。没人拯救她,直到父亲死后将财产留给她,眼看着新生活要开始,她又善心地将遗产转给继母和两个小妹妹。一位伯爵把她带回家,她巧合地被请去指导曾经呆过的少女劳改所,最后,不惜冒着暴露过去的风险,也要把昔日的朋友带出冰冷世界。伯爵说,多一点爱,世上就不会有人迷失堕落了。同样地,布鲁克斯也生活在一个男人掌控的世界,在欧洲不会说德语、法语,在美国又不肯乖乖听好莱坞的话,最终没戏可拍,男人也都离她而去,只好随波逐流做了妓女。她为率性付出的昂贵代价,就是堕落。

不过有谁比她更有种呢。往往是这些无所畏惧的家伙,让人觉得带劲。你不能把她与道德拴在一起,如果照硬汉侦探小说家钱德勒的话说,她的道德感不比一只小猫多;如果照洛丽塔之父纳博科夫的话说:“深感亨伯特同洛丽塔的关系不道德的,不是我,是亨伯特自己。他关心这一点,我不。”布鲁克斯后来当了作家,她的自传据说有着其他好莱坞明星所无法企及的深刻。著名的“恶棍”作家亨利·米勒,也是吸食着放荡生活的精华而成为文学圣徒的,他打响世界的第一部自传性作品《北回归线》被自己的国家美国拒之门外,只好在法国出版,这个情色“孩子”的老爹后来隐居大瑟儿,麾下信徒无数。如果他们有幸相识,说不定会是好朋友。

在柏林,巴布斯特遇到了他的黑色精灵布鲁克斯。也唯有巴布斯特,才使布鲁克斯作为布鲁克斯而存在,之前是小角色,之后是小角色。记得十年前在《新闻调查》的时候,制片人想做一个未婚妈妈的报道,但这个选题对于彼时的媒体和社会都还敏感,当事人难找。我带着一股英勇之气准备大干一番,一早跑到北京妇幼医院“蹲点”,不怀好意地盯着来检查的各色女性,特别想盯出一个一看就是娃娃脸的准妈妈,一小时,一上午,一天过去了,我的那位不知是谁的“少女妈妈”终未出现。看了这部电影,我在心里任性地嘟囔了一下,70多年前,布鲁克斯就已经在银幕上无所顾虑地扮演少女妈妈啦……1920年代,是柏林的黄金年代。纳粹甚至批评说,柏林是堕落的避风港。玛琳·黛德丽在《蓝天使》Der blaue Engel(1930)里戴着黑礼帽、穿着燕尾服、抽着香烟于夜总会出场的一幕,不知激起多少骚动,男人的,女人的,身体的,心理的。事实上,当代裸体主义风潮亦兴起于1920年代的德国,后来才传入美国。1920年代不仅是柏林的全盛时期——欧洲大陆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德国电影的巅峰时期——以柏林为基地的德国出产了世界上最好的电影,比如弗里兹·朗(Fritz Lang)的《大都会》Metropolis(1927)系后世科幻片鼻祖。

柏林的勃勃生机,终于1930年代,纳粹来了。他们拉拢过弗里兹·朗,朗不仅拒绝为其效劳,还和倾向于纳粹的妻子离了婚。然而,就像邪与无邪集于一身的布鲁克斯一样,巴布斯特曾是最伟大的默片导演,也曾与戈培尔合作。柏林又何尝不是?有最正直的灵魂,也有最堕落的恶之花;出过马克思,也出过希特勒。是不是,正因为这样的难以定义,柏林才叫人着迷?

私享List

柏林大教堂 现代艺术博物馆 洪堡大学 布兰登堡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