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革命与性:电影《戏梦巴黎》的致敬和诠释

革命与性:电影《戏梦巴黎》的致敬和诠释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戏梦巴黎》,既是对这座电影之都的致敬——请看主人公房间里的电影海报,也是对革命×性的最佳诠释——三个年轻人幽闭在家中玩着暧昧不伦的性游戏,窗外是大学生与警察的激烈对垒……一个是为国家带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一个是点燃了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的要求民主、反对专制的青年运动的“五月风暴”,二者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影响,这一场致敬源自何处?是的,革命的另一面是浪漫。

革命与性:电影《戏梦巴黎》的致敬和诠释

卢浮宫

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最著名的电影,都事关巴黎:《巴黎最后的探戈》Ultimo tango a Parigi(1972),《戏梦巴黎》The dreamers(2004)。

《巴黎最后的探戈》,是“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在sex上诚实以对的X级电影”。它没有引发成人艺术电影的热潮,相反,把跟风者都吓退了。在它之后,好莱坞迅速调头,转向关于年轻人、高科技、超英雄的电影,艺术电影被大片取代。而《戏梦巴黎》,既是对这座电影之都的致敬——请看主人公房间里的电影海报,也是对革命×性的最佳诠释——三个年轻人幽闭在家中玩着暧昧不伦的性游戏,窗外是大学生警察的激烈对垒……伊娃·格林以几近“下流的美”,独树一帜地登上影坛,她的“断臂维纳斯”做了1968年“五月风暴”的情色背景。

与贝托鲁奇相反,波兰斯基的情色浇灭了激情。晚年改编舞台作品,炉火纯青的当属《穿裘皮的维纳斯》La Vénus à la fourrure (2013),仿佛无人操纵的摄影机神秘地推开一座巴黎小剧院的门,戏中戏后又神秘地关上了门。瓦格纳《女武神》的经典引用是什么?《现代启示录中美军战斗机冲向越南丛林时。波兰斯基荒诞地将男主角的手机铃声设为《女武神》,反讽了这部后世虐恋文学的经典范本。“上帝为了惩罚他,将他交到一个女人手中”,这个女人用高跟鞋踩碎他的眼镜,也踩碎了SM外衣下的两性权力博弈。最后,不忘留下美术史上那些古典唯美的维纳斯,当然,她们都不穿裘皮。温和的女权主义,总是发生在法国。

卢浮宫与《戏梦巴黎》的维纳斯

意大利最重要的政治电影导演弗朗西斯科·罗西说:“1960年代才是永恒的,你只需看一部戈达尔的影片,便看得出那确实是一场革命。”事实上,戈达尔在银幕内外掀起革命:不仅用他的电影《中国姑娘》(1967)预言了五月风暴;并且走上街头,带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围攻法国电影资料馆,抗议政府解除馆长职务,引爆了“五月风暴”。

戈达尔有言:电影史可以说是男孩子拍他们的女朋友的历史。那么,这位带领年轻人学习红宝书“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的巴黎姑娘——即象征意义上的“中国姑娘”,几乎是戈达尔唯一一个不被视为厌女情结下的“女朋友”。领袖形象频繁出现在关于那个时代的欧洲电影中:意大利导演贝洛奇奥的《中国已近》(1967)中,主人公房间贴着中国工农兵画像;英国版“五月风暴”的预言《如果……》(1968)中,学生宿舍贴着领袖画像;意大利导演塞尔吉奥·莱昂内的《革命往事》(1971),以领袖语录作为题词……英国独立音乐节上的一支摇滚乐队唱道:“枪杆里面出政权。”

《中国姑娘》(www.daowen.com)

巴黎歌剧院的魔幻穹顶

由于不满老左派一味追随苏联的种种做法,以及认为传统理论缺少解决当时西方现实问题的能力,“新左派”应运而生。法国、美国、德国的左翼学生把“三M”视为精神导师——马克思、毛泽东、马尔库塞。全世界研究毛泽东最多的恐怕也是法国,“五月风暴”爆发时,巴黎大街上出现了身穿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戴领袖像章、挥舞着红宝书的法国青年,法国报刊疾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

一个是为国家带来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一个是点燃了全球范围内轰轰烈烈的要求民主、反对专制的青年运动的“五月风暴”,二者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影响,这一场致敬源自何处?戈达尔说——过去我认为自己是了解的,实际上,我和人们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很模糊;法国作家奥利维埃·罗兰在《纸老虎》中写道:毛泽东的《论游击战》是我们枕边的必读书。我们曾以为那些知识不多的人要去教育那些知识比较多的人,这个想法不过是个幻想。除了遥远的误读,不要忘记这是一个大革命诞生的国度。与戈达尔一样,《电影手册》前影评人出身的导演阿萨亚斯,更为中国人熟悉的身份是张曼玉前夫。当他研究了冷战时期世界头号恐怖分子后,发现其几十年犯罪生涯与整个西方左翼运动的发展是平行互文的,毅然将一个人的故事大写为一代人的故事。6小时、120多个人物的《胡狼卡洛斯》Carlos (2010),交付我们的是一个切·格瓦拉式的摇滚明星般的国际革命家。阿萨亚斯爱摇滚,在《清洁》中为张曼玉量身定做的角色是摇滚明星的遗孀,张曼玉献唱了歌曲,也从此追逐摇滚梦。“五月风暴”的“孩子”阿萨亚斯,最终拍了《五月之后》Après Mai (2012):听着Pink Floyd的黑胶唱片,大时代下的一群年轻人美如莫奈。男孩带着完成的画作给女孩看,而后烧了画:“它是给你的,你已经看了,任何人不能再看到它。”

巴黎一角

是的,这是小男孩唱出“Do you hear the pepole thing”的悲惨世界的国度。

是的,革命的另一面是浪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