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欧亚油气合作:石油管道项目与军事协议

欧亚油气合作:石油管道项目与军事协议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件是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投资修建石油管道,即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出发,经过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提供将阿塞拜疆和土库曼的里海石油不经过俄罗斯而运往以色列和其他欧洲市场的路径。另一件是格鲁吉亚和美国签订协议,由美国派遣特种部队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训练。

欧亚油气合作:石油管道项目与军事协议

海西广袤地,四野皆苍茫。

烟尘骤然起,前军报擒王。

在这些赶来参战的外籍兵团中,不乏出了名的雇佣兵民族——骁勇善战的哥萨克人,以及不惜绑着炸弹在身上和你同归于尽的车臣人,当然还有格鲁吉亚人指责的由俄军装扮成的假民兵。结果格鲁吉亚军队惨败,不得不从阿布哈兹撤军,并使得所有当地的格鲁吉亚族都被赶了出来。这场战争,导致了1. 4万人丧生, 30万人流离失所,但也使阿布哈兹族和格鲁吉亚族有了一个清晰的居住地理分界,所以再开打的机会要小得多。

而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就要顺利得多,格鲁吉亚军队在放火烧毁奥塞梯人的数座村镇,造成数百人死亡后,奥塞梯人只能采用“打不过就跑”的战术,超过十万之众逃过边界,躲入俄罗斯的北奥塞梯地区。不过因为格鲁吉亚在阿布哈兹的惨败,造成了两个后果,一个是在西南部接近土耳其,在黑海边与阿布哈兹南北相望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获得事实上的独立;二是逃到车臣的加姆萨胡尔季阿,卷土重来,和他的支持者开始了反政府的武装叛乱,并占领了格鲁吉亚西部位于阿布哈兹和阿扎尔之间的港口波季。

格鲁吉亚的相对位置和当时的沿黑海的战局

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犯了一个极大的战略错误。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叛乱,给邻近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带来了不安,担忧格鲁吉亚的内乱会造成整个地区的动荡。俄罗斯当时还想用独联体的方式,重新构造出一个旧苏联的松散版,因此不得不掺和这件事。如果俄罗斯想达到目标,必须和加姆萨胡尔季阿摈弃前嫌,交好合作。虽然加姆萨胡尔季阿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而且是格鲁吉亚独立脱离苏联的始作俑者,并拒绝加入独联体,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如果能选择支持他和格鲁吉亚政府对峙,并控制黑海港口城市波季,就可以把独立的阿布哈兹和阿扎尔这一北一南连在一起,由俄罗斯控制,则格鲁吉亚政府必然不战自降,老加被送回总统宝座,看到自己整个海岸线都没了的傀儡国主自然会知道自己的斤两,加入独联体也未尝不可,而格鲁吉亚整个沿海就会名正言顺、货真价实地继续留在俄罗斯的手中。

俄罗斯/里海对欧洲的能源供给路线图:石油(粗)和天然气(细)两大类能源的具体路线和特定区域的规划,请读本卷三、四、五篇

但老谢的温和面孔对俄罗斯似乎更有吸引力,而且不能低估他在俄罗斯高层里深厚的私人关系,再加上他本人从来都倡导和俄罗斯保持友好的关系。结果俄罗斯出兵支持格鲁吉亚政府平叛,在1993年12月把加姆萨胡尔季阿的叛军全部消灭,其本人则以自杀收场。于是谢瓦尔德纳泽以加入独联体作为报酬,来感谢俄罗斯的军事和政治支持。

阿布哈兹战争情景和逃亡的格鲁吉亚族难民

很快俄罗斯就享受到了错误政策的苦果:在1994年,俄罗斯境内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共和国为了脱离俄罗斯而独立,开始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而格鲁吉亚这一次既忘记了独联体成员国的身份,也完全原谅了车臣勇士们两年前在阿布哈兹将格鲁吉亚军队杀得人仰马翻的国仇,对车臣战士提供避难所和各种物资。至于那个“希望保持和俄罗斯良好关系”的谢瓦尔德纳泽,也差点在1995年8月的民族主义者策划的一次汽车爆炸中被暗杀。为了继续保持他的权力,老谢虽然狠狠打击了企图干掉他的政敌,但不得不向国内的反俄罗斯势力让步,其做法就是前门拒熊,后门引鹰,把美国引入自己所处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外高加索地区,即俄罗斯的南大门。

老谢在1995年11月和2000年4月的两次总统大选中,靠舞弊而赢得了大多数选票。但是这只老狐狸已经开始廉颇老矣,力不从心。他的手下和家庭更是贪赃枉法,胡作非为,留下无数把柄。虽然接受了来自美国的大量军事和经济援助,并和北约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要求加入北约和欧盟,做出和美欧亲如一家的姿态,但随着美国势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格鲁吉亚内部的亲美倒谢势力,开始抬头。

“亲美派”中的佼佼者就是现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小萨其实是格鲁吉亚的亚美尼亚裔人,毕业于乌克兰的基辅大学法律系。在加姆萨胡尔季阿倒台后,出任格鲁吉亚政府的人权委员。后来被美国看中,由美国国务院的基金会弄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并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学院毕业。他还同时拿到了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人权学院的毕业证书。在1995年任职于纽约的大律所,几年后,被老谢在全球招募格籍青年才俊的物色活动中相中并带回到格鲁吉亚,成为国会议员。在他主导的委员会成功建立了一套新的选举制度,独立的司法系统和非政治的警察力量,这让他名声鹊起,成为谢瓦尔德纳泽之后,第二受欢迎的政客。但是在2000年成为司法部长之后,他和内阁里的其他部长的矛盾越来越大,遂在一年后辞职,退出执政党,成立了自己的反对党。

萨卡什维利以新进的改革派和西化派的身份,对腐败的官僚体系提出挑战,再加上他受到美国和欧洲的大力支持,自然声势十分浩大。结果在2003年的大选中,通过指责执政党选举舞弊,小萨发动了大规模的街头运动,逼使老谢辞职,完成了著名的玫瑰革命。

2003年格鲁吉亚玫瑰革命的情景与萨卡什维利总统

其实这场革命在那个时候发生是预料之中的。因为在一年前的2002年,发生了两件对于格鲁吉亚来说事关重大的事件。一件是世界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投资修建石油管道,即从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出发,经过格鲁吉亚的首都第比利斯,到土耳其的地中海港口杰伊汉,提供将阿塞拜疆和土库曼的里海石油不经过俄罗斯而运往以色列和其他欧洲市场的路径。这个项目总投资是39亿美元,光建设就为格鲁吉亚人带来了非常大的经济利益。另一件是格鲁吉亚和美国签订协议,由美国派遣特种部队帮助格鲁吉亚军队训练。这两年来经美特种部队训练的士兵都提拔有加,估计格鲁吉亚军队自己也就明白了在下一轮内斗中,应该往哪一边站队。

2007年格鲁吉亚在第比利斯发生的街头运动

以格鲁吉亚这样一个穷国,有了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大量投资,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然很快。而对比一下当时的欧洲的富裕和俄罗斯的相对贫困,任何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提议,参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外交主张,当然听得人民心里发痒。而对官员腐败的攻击,自然容易被人民拥护。于是萨卡什维利在2003年的选举中大胜,只不过他的政府也不比之前的任何一届政府干净多少,结果三年后的2007年,又见大批抗议群众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腐败,只不过这次是要求小萨总统下台。但有美国军事撑腰的小萨先生可不是孤家寡人的老谢,调动手下的“美械师”通过镇压扑灭了反抗活动,并关闭了所有反对他的媒体,将反对派打下。

接着小萨又展开宣传攻势,指控俄罗斯情报人员在背后主导了这次针对他的“俄版颜色革命”。其实在抗议发生之前,萨先生已经和俄罗斯之间发生了间谍纠纷,并以格鲁吉亚国内“反俄罗斯”的“天然”政治正确性,给反对派安上“俄罗斯走狗”的大帽子。萨卡什维利是铁了心要跟着美国走,甚至他往伊拉克派遣的部队数量也不断增加,紧跟英美之后名列第三。在如今的普京眼皮底下玩火,俄罗斯当然不会放过任何推翻这个小萨政府的机会。

精心策划将中亚里海能源与欧美连接的BTC石油管道

美军装备、训练格鲁吉亚军队

萨卡什维利虽然在2008年初的提前选举中,以52 %(还不知有没有舞弊票在内)的微弱优势当选,但很明显,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导致的美国军事和经济衰退,以及俄罗斯在油价高企下的经济和军事复兴,格鲁吉亚境内的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改变。而萨卡什维利为了改变颓势,决定对国内的事实独立地区——南奥塞梯、阿扎尔、阿布哈兹等地——开刀,用披上格鲁吉亚民族主义外衣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在美军的训练和军火供应下,他的第一次行动是在2004年,赶走了独立了13年的阿扎尔自治区的军阀阿巴施德泽,并于2007年年底逼迫俄罗斯放弃了在阿扎尔首都巴统的军事基地。而这次行动的目标只是抢回南奥塞梯的控制权,把那里的两个俄罗斯军事基地和维和部队赶出格鲁吉亚。

据称小萨和普京之前曾通过电话,小萨不知天高地厚,要求俄罗斯从南奥塞梯撤军,还加上一句:美国和欧盟都支持他保持格鲁吉亚领土完整的主张。普京则是以他一贯的强硬态度回绝了萨卡什维利。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看到的俄格战争,在格鲁吉亚军队先动手后,早已整装待命的俄罗斯军队,立即就杀进了格鲁吉亚。

对于这次冲突,不能简单的归咎于俄罗斯和美国的对抗,也不能更轻易地用西方和东方间的冲突来定义。这次冲突必须放在一个更大的地缘政治框架下,理解成一种多个角色在打群架的局面。对这个大局有所了解之后,才可以明白中国在这一混战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如何寻找最有利于中国利益的势力平衡。

首先要探讨的是,这次冲突中的主要角色格鲁吉亚,在挑起和俄罗斯的纷争后,有什么好处。格鲁吉亚是一个小国和穷国,人口大约有460万,GDP是103亿美元。如果你对比一下中国的香港,人口是700万,GDP 2067亿美元,新加坡人口400万,GDP 1613亿美元,就知道它的经济水平。即使和中国的穷省相比,格鲁吉亚大致比最穷的贵州要富一点,和排名倒数第二和第三的云南和甘肃接近。格鲁吉亚在2001年时,有54 %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在玫瑰革命皈依西方后,通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会和欧盟的各种经济输血援助,总算在2007年,减少到34 %。格鲁吉亚的经济主要在于旅游业和葡萄酒,但是这些产品和服务80 %的消费来自俄罗斯。2006年,因为俄借口酒里的重金属超标,格鲁吉亚葡萄酒被禁止出口到俄国,给这个穷山国的经济造成重大打击。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格鲁吉亚主要是靠吃买路钱为生的。它的最大资产就是自己的地理位置——地处黑海口,是欧洲和亚洲的路冲。早在当年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上,格鲁吉亚这块地区就起了重要的中转站作用。今天,格鲁吉亚想要在世界经济里分一碗饭吃,就有赖于亚欧大陆桥的重建。亚欧大陆桥可以使位于西部的欧洲和位于东部的中国通过陆路进行物资交换,以替代遥远的海路。欧亚大陆的两端本来就比较发达,有世界两大制造大国中国和德国,加上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强强结合如虎添翼,当然,处于路途中间的东欧、巴尔干、南俄罗斯、中亚等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的原因,相对比较落后。

如果能重新建立起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新丝绸之路,将有助于将中亚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原材料向东西两个制造中心输送,又可以让东西中三块互通有无,进行产品贸易,提供各类生活用品,提高这些位于桥中间的落后地区的生活水平。而这些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又有助于东亚和西欧的制造大国开发新的市场,刺激本国生产发展。

两条亚欧大陆桥的走向情况及关键经过的枢纽城市

现在的亚欧大陆桥有两条,一条基本是利用20世纪初俄国首相维特建设的西伯利亚铁路,贯穿俄罗斯,东西连接海参崴和莫斯科,然后向西从莫斯科通到欧洲,这条线的南部可以导向中国,从北京通过蒙古的乌兰巴托在贝加尔湖接上,还有一条南部支线是由哈尔滨接海参崴。但这条路的气候环境比较恶劣,铁路也比较年久陈旧。另一条大陆桥则大致沿着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原线,从中国的连云港开始,向西经陇海,兰新线的徐州武威哈密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再由西经北疆铁路到达中国边境的阿拉山口,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德鲁日巴(即俄文版的“友谊关”,因为Druzhba即友谊之意) ,然后从这里分三路通往欧洲。

对于这后一条亚欧大陆桥的建设思路,可以主要由中国牵头,中亚的六个国家跟进,恢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对中国来讲,这条线可以缓解中国海外市场运输线的脆弱,从而逐渐避开今日的海上匈奴美国对海外丝绸之路的钳制。这条铁路线的主要通道是哈萨克斯坦,因此可以依赖哈萨克斯坦境内占人口40 %的俄罗斯族帮助守卫。如果俄罗斯将来出现实力衰落的情况,则中国可以像盛唐时控制西域一样,掌握从伊犁到里海的地域,通过强大的陆军和本国的哈萨克族人,保护这条通往欧洲的经济动脉。而在中国国内,这条交通线可以带动西部经济发展,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并使新疆的各族,尤其是哈萨克族受益非浅,从而保证中国的西部安宁,并将中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恢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时的水平。

这条路出中国阿拉山口后,北线从哈萨克北上与西伯利亚铁路接轨,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最终到达欧洲最大的港口荷兰的鹿特丹。此线已经在2007年11月开始运行。通过这条铁路,中国产品从连云港到莫斯科只需15天路程,到德国的汉堡只需18天。而相同的海运路线,则需要40天才能到德国和荷兰。

而这条通道的中线有三条选择,一是通过阿克特科一直向西,过俄罗斯萨马拉,再接入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最西边的延伸段,进入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直到荷兰,也可以选择南边走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奥地利、瑞士、法国,直到英吉利海峡的港口,最终可通过海运连接英国和爱尔兰。另一条是从南边经阿拉木图,顺着吉尔吉斯斯坦边界过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再折回哈萨克斯坦向西北或西直行,接入俄罗斯境内的铁路。还有一条则是到乌兹别克的塔什干后继续向西南前行,到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巴哈德,然后再向西过里海到阿塞拜疆的巴库,路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从格鲁吉亚的波季港过黑海入保加利亚的瓦尔纳到达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再过罗马尼亚、匈牙利,到奥地利。萨卡什维利2006年访问中国,估计和商量这条通道有关,因为俄罗斯的铁路网完全可以从里海的西岸巴库对格鲁吉亚进行截流,让物流在到达格鲁吉亚之前转而北上,进入俄罗斯汇入中线的北支,那么格鲁吉亚的买路钱就会打水漂。

南线则是从中线第三条路中的土库曼斯坦的阿什巴哈德,分出一条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新线,向南进入伊朗,到达东北部大城市马什哈德,再西进首都德黑兰,然后从西北的大不里士进土耳其,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保加利亚,从这里可以分流到南欧、中欧和西欧。

有意思的是,这个以货运为主的铁路线基本上和俄罗斯、中亚及西亚北部的石油及天然气入欧洲的路线相同,所以很自然就要面对由俄亚—欧洲的油气管道派生出来的地缘政治争斗。

在之后的几篇中,笔者将算几笔账,说说俄罗斯与欧洲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能源。

俄欧能源问题,目前主要是石油与天然气。能源问题,归根结底,是能源从产地向使用地输送的问题,在输送过程中,大有文章可做。这个问题不可避免的要把未来能源基地里海牵扯进来,而这个地方,西部就是高加索,东部是中亚,南部则是伊朗、阿富汗,牵扯到无数分故事,东可连中国,南可达中东,西边自然就是本篇的主角——欧洲。而对于欧洲来说,石油是小头,天然气是大头。笔者先讲小头这块。

石油的输送和天然气大不相同,石油可以全程管道输送,但也可以用管道输送到港口后运上船再输送,还可以在管道出现故障时,改用油罐车,通过火车运送到港口。但是天然气就不同,没有管道,就只有用液化的方式,才可以罐装运输,但这样做会导致运输成本大幅增加。

俄罗斯通往西欧的石油管道基本是三个走向。其北线基本上是运到波罗的海边上的港口装船运出,最北的路线(也叫波罗的海管道系统)是从圣彼得堡附近的港口出国,而稍南一些的管道隶属于“友谊”石油管道系统,则经过白俄罗斯——这个俄罗斯事实上的领土——的北部,与部分波罗的海管道系统汇合,到立陶宛后分成两支,分别去拉脱维亚的文茨皮尔斯港和立陶宛的帕兰加港。而中线是苏联时代修建的“友谊”管道主体,也分两道,北道由白俄罗斯南部插入,西入波兰然后分成两支,一支是为了给当年小兄弟波兰供血用的,贯穿波兰,直到格但斯克港口,另一支则是当年民主德国的生命线,所以插入今天的德国东部,在其境内分南北两只,一只北上直到罗斯托克,一支南下莱比锡;南道则在白俄罗斯南部靠近切尔诺贝利的地方插入西乌克兰后又散开分成两支,当初的主要目的是供应原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以及前南斯拉夫和南欧,所以一支经斯洛伐克到捷克的布拉格,另一支经匈牙利,再进入克罗地亚到奥米沙利港,经亚德里亚海装船去意大利。至于南线,也是分两大部分,北边的南线网络由俄罗斯中部伸出的三条油管进乌克兰,一路供应东乌克兰,然后汇聚到黑海港口敖德萨上船,另外在此还分道北上接上中线“友谊”管道覆盖中乌克兰;最南边则是所谓“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系统,直接从俄罗斯中部的石油州萨马拉一路南下接到俄黑海东岸港口新罗西斯克和图阿普谢出海。

俄罗斯及南部里海的前苏联共和国向欧洲供应石油的管道示意图

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笔者打算放到论述乌克兰问题的时候再加以描述。这里还是先谈一下“棋眼”格鲁吉亚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

为什么说棋眼是格鲁吉亚?因为欧洲来自东方的能源——无论是上文做了介绍的石油还是下文将要介绍的天然气——供应大头,基本在原苏联境内(尤其是天然气)。原苏联境内的这些能源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另一类是俄罗斯境外,其他苏联共和国境内的——这主要就是里海沿岸国家。苏联时期开发的能源,主要在俄罗斯境内,而里海的能源,除了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是老产地以外,其他的都属于正在建设的新兴之地,他们的能源走哪条路输向消费地,还没有完全决定,因此也成了各大国博弈的地方。

里海主要在前苏联地区的南部,如果沿西北方向,并入俄罗斯境内既有的输送管道(无论石油、天然气) ,那么自然是俄罗斯求之不得的——尤其是天然气,将强化俄罗斯对欧洲各种事务讨价还价的筹码。欧洲自然不太愿意这样,它和美国都希望能够相对摆脱俄罗斯的路径控制,因此希望建设一条“极南线”,即从里海向西南延伸,走土耳其这一条线路,不粘俄罗斯领土半寸。目前的几条石油、天然气的“极南线”皆经过格鲁吉亚。石油方面就是“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而且希望土库曼的油田也能有一根海底管道铺过来接上。俄罗斯自然是把它看作眼中钉,千方百计要让欧洲在这个地区的努力无功而返。

走“极南线”,经过高加索供应西方和土耳其的油气管道主要来自前苏联的三块地方,一是上面所说的俄罗斯本土,有少量原油从北边运下来分摊运力,一个是老牌石油开采地——里海西岸的阿塞拜疆,另一个是新兴的里海东岸地区——中亚的哈萨克和土库曼(虽然这块还没真正开发出来)。目前通过格鲁吉亚所在的南高加索咽喉的石油主要来自阿塞拜疆。从阿塞拜疆的巴库出来西运欧洲的石油路线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入土耳其经埃尔祖鲁姆到地中海港口杰伊汉,从地中海上船供应以色列和欧洲。这就是号称世界第二长输油管道(仅次于“友谊”管道) ,于2005年投入使用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简称BTC石油管道)。另一条则是到格鲁吉亚的黑海港口苏帕沙那里装船。此外,巴库的石油还可北行,沿里海岸边北上俄罗斯,最后加入俄罗斯的最南线。(www.daowen.com)

俄罗斯借打击格鲁吉亚对欧洲敲山震虎,又一手安抚土耳其和里海产油气国的战略布置图

和去土耳其的BTC油管平行的是从阿塞拜疆巴库油气田供给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但只修到土耳其东部的埃尔祖鲁姆就停下了。很耐人寻味的是,在格鲁吉亚动手招惹俄罗斯的四天前,即2008年8月2号,在土耳其境内的油管中转站被人放炸弹炸了,使这条每日可输送上百万桶的油管不得不关闭。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族分裂武装——库尔德工人党——宣布是他们干的。但石油管道旁边的天然气管道毫发未损,这让人感到非常蹊跷,因为库尔德工人党的仇人是土耳其政府,不去破坏供应土耳其的天然气管道,反而破坏主要输给以色列和欧洲的石油管道,似乎不太合逻辑。在之后的战争中,俄罗斯并没有像格鲁吉亚大肆渲染的那样去炸毁格境内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只是在黑海封锁格鲁吉亚海岸,使本来就因为战争而被英国石油公司关闭的苏帕沙港无法通行。管道破裂,海港封锁,所以阿塞拜疆石油只能改为罐装,通过铁路向土耳其运输。但是铁路必须通过交通要道,即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而俄罗斯军队随后就占领了该地,使所有的交通都瘫痪。无怪乎战争爆发后,美国和欧盟大声疾呼,要俄罗斯退出哥里这个战略要地。

格鲁吉亚哥里城被俄军攻占,铁道枢纽被毁

当然,俄罗斯不想得罪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所以巴库的石油反而增加输送量,通过去俄罗斯的油管和铁路双管齐下。对土耳其,因为战争初期BTE天然气管道关闭了两天,俄罗斯就增加了穿越黑海向土耳其供气的“蓝流”管道的供气量,另外伊朗也雪中送炭,多输气到土耳其救急。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政治顾问杜金则在接受土耳其媒体的访问时,直截了当地告诉土耳其,应当将“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当条死亡管道,因为这条管道不能再运作下去了——库尔德工人党的游击队会一路破坏下去。看来这条欧洲花费390亿美元建成的1770公里长的石油管道前景堪忧。

如上面所说的,西方修建这条BTC管道的目标,可不只是阿塞拜疆的里海石油和天然气,而是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尚未真正开发的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条通道的重要性在于给予西方唯一的绕过俄罗斯的里海能源通道。而要保证拿到里海的能源,西方就不得不保证卡在中间的格鲁吉亚的安全。

欧美俄中四家对于里海石油运输的不同规划(虚线表示尚停留在纸面上)

其实除了通过俄罗斯拿油外,里海石油通往外界海洋的最短路线是穿过伊朗下波斯湾,但是众所周知,美国、以色列与伊朗势不两立,西方的石油公司不太可能参加这个计划。本来另一个计划是从土库曼斯坦走东南路线过阿富汗,巴基斯坦,从印度洋出海,占据亚洲石油市场,但这个计划因为沿途搞不定塔利班武装而无法成功(而且不排除俄罗斯或伊朗的情报人员借塔利班之名捣乱)。其实即使是从阿塞拜疆西行,从土耳其东部边境插入的方向来看,也不一定非要过格鲁吉亚,更短而成本也更低的路线是走亚美尼亚,但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亚美尼亚和俄罗斯关系不错,二是亚美尼亚对百年前遭到土耳其人屠杀的事刻骨铭心,对土耳其人至今仍不肯背“种族屠杀”的骂名耿耿于怀(也许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认定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迫害并强行迁移亚美尼亚民族的行为是种族屠杀,就是为了拉拢亚美尼亚) ,三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领土争端还没有解决。这就迫使西方不得不多花点冤枉钱,从格鲁吉亚绕道,来保证这条唯一的不受俄罗斯和伊朗控制的通道。

而以色列本来想分一杯羹,利用一条旧油管,从杰伊汉装油,入港口阿什凯隆,既供应以色列,又可以南下红海港口埃拉特,从红海运往亚洲,还可等他们的犹太兄弟们在石油期货市场上把油价炒上天后,好好地赚一笔。不过据说对于以色列来说有一条更省钱的方法是,通过黎巴嫩沿地中海岸,借叙利亚一小块飞地,接上土耳其的杰伊汉。如果以色列以其超强的军事实力,将亲伊朗和叙利亚的真主党打残,扶持亲西方和以色列的黎巴嫩基督教长枪党民兵,估计叙利亚不得不乖乖就范。可惜的是,在2006年那一场恶战中,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军队,竟拿真主党毫无办法,结果造成其势力越发强大。而且俄罗斯开始在这个叙利亚飞地上开设军事基地,不但能阻断以色列的通道,还可以在必要时封锁土耳其的杰伊汉港口,这条油路只好作罢。

俄罗斯也是乘机发力,看准了美国和北约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徒劳无功,在伊朗和巴基斯坦无计可施,再加上布什政府即将下台,而西方各国和中国在奥运会前刀光剑影,无暇北望。于是借小国挑衅之机,一剑封喉,将格鲁吉亚局势打得稀烂。

那么中国在这个棋局中,应当如何应对,来获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呢?其实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从里海向东运油的管道正在建设。这条油管分三期建设。最西端的第一期已经开通,但目前主要是将哈萨克中西部的石油沿此管道从东向西运输,运输能力是每天将12万桶汇入俄罗斯的网络。而2005年竣工并开始输油的第二期部分,就是连接中国的哈境内的东段,这部分全长962公里的二期油管,从哈萨克斯坦中东部的阿塔苏出发,抵达中国和哈萨克边界的阿拉山口,目前建成管道的输油能力大致一日20万桶,原定在2011年增加到每日40万桶,但是在中国于2008年完成新疆独山子的炼油厂等配套设施后,也有提早提高供油量的可能。目前正在继续修建的是连接这东西两部分的“肯基亚克—昆库尔段”第三期工程。预期在2009年下半年竣工,并在2011年达到预设的最大输油能力。

哈萨克—中国石油管道示意图

其实从陆地上运输石油,经济成本要比海运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石油进口,约40%—50%来源于中东(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 , 30 %来源于非洲(主要是安哥拉、尼日利亚和苏丹)这些远隔大洋的地方。但是因为目前这些地方通往中国的海路受制于人,再加上路途遥远,和平时期还不是问题,一旦局部地区动荡,对中国的能源打击就比较大。

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的主要好处是安全,因为中间不经过任何第三国,而且花钱在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反“疆独”恐怖组织有很大助益。但不好的地方就是管道线路长,光是从边界的阿拉山口到新疆独子山炼油厂就要264公里,等到2011年哈境内全线完工,接上阿克托别油田,到里海边的阿蒂拉乌,总长是3000公里,成本也并不低。而且哈萨克斯坦的冬天寒冷,容易造成油管里的油凝固,使输油困难,对油管的维修和保养费用也都相对增加。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石油合作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里海海底石油的勘探和开采在技术上要求较高,中国技术力较为不足。哈萨克斯坦的里海北部油田基本上是高压油田,含有大量的毒气硫化氢,而且冬天还结冰。当然如果中国能够购买一些比较有经验和技术的欧洲公司,尤其是来自北欧的对中国不敌视的石油开采公司,可能会在这方面有所帮助。另外一个拦路虎就是开采权问题,里海的很多油田,在20世纪90年代独联体国家一片混乱的时候,被美国及欧洲人捷足先登,为雪佛龙和其他欧洲公司控制。这些实权力量比较倾向于支持美国提倡的南向和西向的输油管道。

当然在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交火之后,里海西岸去土耳其的杰伊汉的BTC管道(大约日供应量85万桶)和黑海东岸苏帕沙的管道(大约15万桶)都无法运作,而北向去俄罗斯的管道基本上只是每天10万桶容量,这样的管道网堵塞会对中亚的石油出口尤其是阿塞拜疆带来影响,令它不得不考虑其他路线。但在短期和中期,这些事情都还不会对中国有多少帮助。俄罗斯在格鲁吉亚促成的动荡,主要是强迫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乖乖就范,支持俄罗斯的里海石油输送计划。

看看俄罗斯在里海东西两岸的部署。西岸阿塞拜疆已经在通过格鲁吉亚进行运作。而对东岸的哈萨克斯坦,现在从哈萨克斯坦里海出产地到俄罗斯黑海港口新罗西斯克的管道可以每日运输大约70万桶,而且可以再增加十个新油泵站达到130万桶。这条线还可以加进俄罗斯几大石油公司的油田的油,是现在最为理想的里海外送油路。其实美国的石油公司,如雪佛龙等,也在这条路里有大约22%的股份,对他们也是大有利润可图,但问题是,西方与俄罗斯的几大合伙人内斗不停,在转运费和执照费,还有税收问题上,西方石油公司经常和俄罗斯公司大打出手。另外一个大问题就是如果走这条俄罗斯出海的线,油轮规模还是受到狭窄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制约,运输能力多少受到限制。

俄罗斯主张的里海北岸石油线,将哈萨克乃至土库曼的能源出口纳入本国网络

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中亚国家虽然对俄罗斯依赖很大,但又不愿完全被它控制。俄罗斯人有一句谚语,扒下一个俄国人的外皮,你会发现里面其实是一个鞑靼。俄罗斯不善于用胡萝卜,太喜欢用大棒,总是搞不定身边的小老弟们,这与其直接率真、简单粗暴的民族习性有关。而这次拿大棒狂揍格鲁吉亚这个泼皮小弟,恐怕引起恐慌的不只是乌克兰、波兰和捷克,大概白俄罗斯和中亚的“斯坦”家族众兄弟,都会有些芒刺在背。如果俄罗斯老是陶醉于自己的政治复兴,重新幻想自己当年的世界超强地位而没有其他根本性的生产力进步,那么只不过是换了个能源武器代替过去的飞机大炮而已。而这些小国们就不得不想办法,抱外人的大腿,以作为对俄罗斯的牵制。

最令笔者捧腹的是,这次的兄弟阋墙中,有来自车臣的维和部队和哥萨克的志愿兵参加搅局。其实无论是成天打杀的车臣死士,还是收钱为人消灾的哥萨克雇佣兵,都是为了帮自己的弱小亲戚奥塞梯人才跳进去的,而不是对俄罗斯人有好感来为帝国卖命。即使是俄罗斯军队从格鲁吉亚的杀戮中救出来的阿布哈兹人和南奥塞梯人,都并不喜欢俄国人,只不过没有选择,两害之间取其轻。而一旦局势变化,民族利益需要他们和俄罗斯人开打,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倒戈,如同当年在车臣发生的战争一样。而当初美国希望将势力推入格鲁吉亚,拉其和乌克兰一起入北约,就是希望能够造成北高加索,如车臣和达吉斯坦的独立,把俄罗斯的南部边界推出北高加索,将里海和黑海打通。

北高加索民族林立,西方意图将其分离出俄罗斯,从而方便自己的运作

当然任何俄罗斯和北约在西部的你争我夺,对东边稳定求发展的中国都是一件好事。相对于西方在格鲁吉亚部署的BTC管道被俄罗斯折腾,俄罗斯的管道被乌克兰乱搞,只有东边送向中国的管道一路畅通,而且还是从安稳的北疆入口。这不光有利于中亚的石油东送,还对中国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的计划极其有利。

以现在的经济情况来看,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大致是一天650万桶,自身产量大概是350—400万桶,需要进口来补偿250—300万桶的缺口。如果中国可以对自己的石油消费结构进行一次全面的检讨,并推出相关的引导政策,应该可以争取在石油进口这个头痛的问题上有所缓解。

比如说中国的交通用油,在汽车燃油能耗节约水平上比欧洲平均水平要低15 %—20 %。如果赶上这个标准,就会为中国一天节省40万桶油。在中国未来的交通发展方向上,应该是以公共交通为首要考虑对象,发展以电力为主的高速列车网、城市地铁网、扩大使用清洁再生能源的公共汽车网和长途汽车网。在发展私人汽车市场上,提高汽油价格,增收燃油税,尤其是对耗能高的油老虎SUV等车型,应增收每年的环境保护税。

而在发电方面,不光是彻底禁止燃油发电厂,而且要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替代电力不足的小型柴油发电机。如果把这部分用油省下来,一天恐怕就可以节约35—40万桶原油。

在化工方面,从节省能源的角度也可以发现很多可以节省的地方。光是过去超级市场用的塑胶袋,就需要一天10万桶油,简直就是哈萨克斯坦油管现在一半的输油量。另外在建材工业上,发展替代材料,也可以减少石油消耗量。

其实中国的能源需求和美国有所不同,主要在于中国的能耗大部分用在发电上,主要是煤电,进口的石油,用于生产的居多,汽车等交通用油比例相对较小。美国的能源消耗中石油是大头,但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耗国,这头号能源中用于发电的只占4%,反而交通运输占了70%。如果中国可以在以上几个方向努力,减少石油进口量三四成的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

美国在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图表

注:下表包含了上表的原油。下表比上表的数字高出越多,说明该国越有本国的石油加工能力。

中国在石油的使用上,不仅需要完善生产、加工这些供给体系,而且要在需求调整上下功夫,这就必须要建立一个更合理有效的国内市场,调整价格机制,在节能上多下一点功夫。中国的能源政策,一定要避免重蹈美国的覆辙!美国自身的石油生产量已经超过每日900万桶,邻近的加拿大可以向它供应180万桶,墨西哥向它出口160万桶,委内瑞拉还可以供应140万桶,这四个美洲大国给美国的供应量合计高达1380万桶,却连美国国内各类汽车的油耗都不够。

中国的能源政策还是应该以提高电力生产为主,尤其需要在传统火电以外的电力开发上下大功夫。除了在风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上增加比重,还要投资在清洁煤上,另外在天然气上可以考虑增加比重。至于电力部门曾经着重的水电,在汶川大地震后,进行大水电开发,尤其是在四川和云南进行梯级大水电站的开发计划,应该慎重考虑,而且中国的“西电东送”计划,从贵州的乌江、南盘江、北盘江到云南的澜沧江、红水河等各路电站向华南地区的送电,以及金沙江各电站和三峡、葛洲坝等水电站向华东地区的送电,都基本上已经完成,而且再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已经降低。相反,在边远山区进行小水电站建设,以满足当地人民生活的需要为目的,既减少建设输电线路的成本,又非常经济而且对生态环境没有太大损害,可以多加考虑;唯独企图建立更多的大型水电站来满足向大城市和东部供电,在今天似乎已经不是一个明智和经济的选择。

中国需要做的是加大向煤矿工业的投资,使中国的煤矿工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化成资金密集型。一方面提高产出,另一方面不至于因为设备落后导致屡屡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现在已经实现的对燃煤价格的市场化放开,使煤炭工业增加了利润。但必须对利润率进行严格管理,保障按一定的比率提取,成立一个安全基金,甚至可以灵活掌握调整,价高的时候多提,价低的时候少提,用于生产设备更新和安全条件提高,而不是令煤矿老板一夜暴富及管理阶层单独得益。另外一个做法是,在煤价中抽取安全赔偿费和保险费,为出矿难的煤矿工人提供高额补偿基金。大家要明白,在以利润为主的企业中,想靠政府命令意志去强调安全政策,实效不会太大。只有用货币信号诱导,让一个企业在发生矿难下赔偿受难工人的成本大大高于投资安全设备的费用,企业才会不需要政府天天去行政督促,而是自动就将生产安全放在首位。

中国的另一个出路就是利用天然气发电。以中国的经济发展,如果大家想生活水平翻两番,那么对能源的消费,即使算上节能技术的进步,恐怕也要比现在的消费量增加三倍。而中国天然气利用在国内总能源消耗的比重,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相比于西方国家天然气使用占到能源总用量的20%—30%,要低得多。由于中华民族是一个喜欢炒菜做饭的民族,因此发展天然气用在民用、交通、化工、肥料等等方面上非常重要。

世界天然气的主要蕴藏国生产国和消费国示意图

其实中国在天然气上的优势非常明显,一个原因是中国本身是天然气大国。光是陆地上发现的天然气已经超过26万亿立方米,还不包括东海盆地和海南岛南部的莺歌海—琼东南盆地。第二个原因是因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美国也是天然气大国,据美国能源部的统计发现的天然气资源为5. 9万亿立方米(但据不同私人机构的估算,美国的天然气储量有可能达到60万亿立方米)。美国的天然气2007年消费量是6525亿立方米,而生产量是5473亿立方米,缺口只有1052亿立方米,很容易解决,所以和中国的竞争没有这么激烈。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所有世界天然气大国土库曼斯坦、俄罗斯、伊朗等等,都距离中国比较近,而且可以通过陆路到达。

据现有资料表明,土库曼斯坦(当然,任何关于天然气的储蓄量的资料都是预测)是天然气世界第一大国,大约有100万亿立方米。俄罗斯第二,大约有48万亿,伊朗第三,大约27亿立方米,和中国接近。而在天然气用量上,这些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是欧洲,而不是美国,由于欧洲本身军事实力弱且不喜欢对抗,又靠近俄罗斯这个大天然气出口国,只要可以解决和俄罗斯的关系,应该在天然气来源上不存在太大问题。

中国与中亚、俄罗斯相结合的西气东送大战略示意图

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也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大棋局,而在这个棋局中,中国占据领先地位。在中国的西气东送大战略中,第一阶段的战略是建设了由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和鄂尔多斯的长庆油气田的供应基地(两地加起来差不多接近20万亿立方米) ,从新疆的库尔勒、吐鲁番、哈密,入甘肃的河西走廊,过张掖、武威、兰州和宁夏的中卫,然后到榆林的靖边,再到河南的洛阳,穿过安徽的合肥、江苏的南京,最后过常州、无锡和苏州,到达上海,全长大约4000公里。这个天然气管道可以每年输送170亿立方米给沿途各地,现在已经基本饱和,需要提高输气能力。而新建的陕京二线天然气管道,则是由靖边出发,沿鄂尔多斯市的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过内蒙古,经黄土高原入山西,过吕梁山和太行山,进入河北,最后到北京的大兴区。这条线路共长935公里,输气量是每年120亿立方米。

第二阶段的战略在土库曼斯坦。土库曼斯坦向东走的输气管分三段,分别在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段长188公里,于2007年8月开工,乌兹别克斯坦段长525公里,于2008年6月开工,哈萨克斯坦段长1293公里,于2008年7月开工。这条线起点是土库曼斯坦境内阿姆河边巴格德雷区的边境城市格达伊姆,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在进入霍尔果斯后,过乌鲁木齐,然后接上西线东送第一期的管道,过甘肃到宁夏的中卫,再折向南,到陕西的西安,通过一条支线在这里和北边的靖边相连接,从西安继续向东经河南,转向南,从湖北到江西南昌,最后到广东的广州,其数条支线则分头去安徽、浙江、上海、湖南和广西,全长超过7000公里。大概会在2010—2011年全部完工,年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并可以增加到400亿立方米。

这条线对中国未来的能源安全非常重要,有需要的话,连中国在伊朗北帕尔斯的天然气生产基地(一年44亿立方米)也可以接上这条管道,不再需要用船以液化气的方式过波斯湾,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绕一大圈运回中国。而且中国和俄罗斯签订的在2011年由俄罗斯双线向中国一年供气680亿立方米的计划,也可以考虑从西线经阿尔泰接乌鲁木齐,东线则由库页岛,经伯力(哈巴罗夫斯克)进中国,通过哈尔滨,过沈阳和北京接在一起,建立一个中亚、北亚和中国合一的天然气大网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