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世界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永恒发展的。恩格斯曾经指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这个世界时,会看到,“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生成和消逝。”毛泽东也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所谓的新陈代谢就是发展。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它把世界看作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新事物不断取代旧事物的前进过程。
“发展”和“运动”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运动是指一般的变化,它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着重说明事物不是静止的。而发展则是指前进性、上升性的特殊的运动形式,着重说明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更不是事物由高级到低级的倒退或复辟,而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而旧事物则是指已经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并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它们在时间上出现的前后,新产生的事物不一定就是新生事物。形式的平奇也不能做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形式新颖和具有新特点的事物也不一定就是新生事物。力量的强弱也不能作为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因为新事物刚产生时,往往是弱小的,由弱小到强大需要经过一个发展过程。总之,判断一个事物是否为新生事物,不能看现象,必须看本质,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新事物一定能够最终战胜旧事物。这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所决定的。
首先,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违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可见,新生事物能够迅速成长壮大,并最终取代旧事物。
其次,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它抛弃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加了旧事物所不容的新内容,有着更强的适应能力。所以,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最终一定能战胜旧事物。
最后,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生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因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过程的主体,所以,新生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10]所谓过程,就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是作为或久或暂的过程而存在的。永世长存的事物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就科学在今天的成就可以证明,在客观世界中绝对完美的再也没有丝毫发展潜力或余地的事物是根本不存在的。不仅自然存在物处于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思想观念、理论学说也无不处于不断的修正、补充、发展的过程之中,终极真理也是根本不存在的。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的绝对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11]
关于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思想,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基本思想。坚持这一思想,要求我们善于辨别新旧事物,热情地保护新生事物,支持新生事物迅速成长壮大。坚持这一思想,要求我们对现实事物采取科学的批判态度,要认识到任何现实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当它还有存在的合理性时,我们就要维护它的存在,使它获得正常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但绝不能把它看作是永恒的东西而五体投地、顶礼膜拜,而是要把握住它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时,就要对它实行变革,用新的、更高级的东西来取代它。
在发展问题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是根本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www.daowen.com)
联系观点与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任何事物只有在一定的联系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因而要求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在研究个别事物时,不能忽视它与他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研究某一部分时,不能忽视它同整体以及其他部分之间的联系。形而上学把世界看作是孤立的,事物及其在思想上的反映是固定的、孤立的,应当逐个和分别地加以考察,他们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他们的说法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不仅有数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而且有性质的根本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灭亡的过程。发展的观点也就是历史的观点,任何事物与现象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以,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和现象。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静止不变的,如果有运动和变化的话,也只是数量的增减、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而没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存在于事物的外部。所以,形而上学用静止不变的观点观察事物、处理问题。
矛盾的观点与否认矛盾的观点的对立,也就是在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上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的展开,就会使事物内部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一个事物转化为“他物”。矛盾是客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源泉。因此,必须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处理问题。形而上学主张事物内部是绝对同一的,不承认事物内部存在矛盾,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作用。比如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或者换句话说,真实地产生的矛盾甚至是背理的顶点。”[12]由于否定了事物本身的矛盾,形而上学就必然否认事物的联系、发展和变化,用片面的观点来观察事物。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关系到对事物的发展的源泉与联系的本质的理解,在矛盾问题上的分歧决定着在其他哲学问题上的分歧。可见,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的发展动力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由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组成的。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普遍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事物联系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最重要的是事物联系的内容和发展的动力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本质内容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由其内部矛盾所推动的自我运动。这就解决了世界为什么会发展这一最重要的问题,从而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根本上区分了开来。
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事物的量变与质变的相互转化,事物自己对自己的否定,都只能用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来解释,所以,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只有用对立统一规律这把“钥匙”才能打开其奥秘。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如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等,它们之间彼此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再次,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毛泽东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13]这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作为宇宙观,最根本的就是关于世界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作为思维方式,最根本的就是矛盾的规律,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方法,最根本的就是矛盾分析法。
最后,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把握全部唯物辩证法的钥匙,是坚持这一科学宇宙观的关键。而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并由此否认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发展,则是形而上学之要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