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性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性与特点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除了上述客观条件外,还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主观条件分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获得了新生,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必然性与特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中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科学发展和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机器大工业普遍地发展起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都日益尖锐起来。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先后爆发了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的宪章运动。这三次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迫切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同时,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使社会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经济根源日益明朗化。生产规模的扩大,又打开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科学地、唯物辩证地认识社会历史及其发展已有了可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哲学作为知识体系中的“最高智慧”,只能建立在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基础上,并由此来决定哲学的形式。19世纪初,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由搜集材料阶段发展为整理材料阶段,一些研究自然物质过程的新学科,如地质学、胚胎学、生理学有机化学等相继建立。特别是关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等伟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沉重地打击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全面地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哲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秀传统。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义历史观,吸收了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创新发展,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除了上述客观条件外,还和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主观条件分不开。他们亲自参加并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刻总结了历史上阶级斗争的经验;他们有渊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并积极地吸取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他们从革命民主主义立场转向无产阶级立场,坚持面向实际,面向真理,决心献身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事业,这些都为创立新世界观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点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的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的完整严密理论体系,代替了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思想的伟大革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有过某种结合,但缺乏科学根据。近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分离的,产生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在这种状况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所造成的矛盾曾经达到了相当尖锐的程度,形而上学限制着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窒息着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其自然观和历史观也是分离的,唯物主义哲学往往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在历史观上却是唯心主义,不能在社会历史领域贯彻唯物主义原则。所以,已往的旧哲学、唯物主义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也不可能是彻底的辩证法,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不完整、不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建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在解决世界本原问题时就内在地包含着辩证法。它把物质世界的统一看作是相互联系和无限发展的多样性的统一;把意识看作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派生物;把意识对存在的反映看作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和客观之间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克服的、万古常新的辩证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它在解决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又始终贯穿着唯物主义。它把辩证法的规律看作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主观辩证法看作是客观辩证法在思维中的反映;把认识的客观性,看作是辩证法的首要要素。总之,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对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对两者关系的理解之中。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抛弃了历史唯心主义,第一次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找到了支配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客观的物质动因,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作为整个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当作自然的历史过程,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既体现在其整个体系中,也体现在每一个基本原理和基本范畴中。(www.daowen.com)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没有正确地解决哲学的对象以及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等问题。由于科学发展和实践水平的低下,旧的哲学不可能把世界发展的全貌描绘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有的哲学家为了说明世界,除了可能地概括总结当时的科学成果外,不得不借助于逻辑推理和主观臆测。他们把哲学当成“科学之科学”,企图站在科学之上创造一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哲学体系。这种哲学虽然有的也概括了一些科学成就,提出过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总的说来不具有真正科学的性质,不能够正确地揭示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因而经不起实践和科学发展的进一步检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获得了新生,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的对象问题,它把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不是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各个局部领域的特殊规律,这就在哲学史上首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各门具体科学所提供的大量材料基础上的,因而不含有任何主观臆想的成分,它科学地概括和总结各门具体科学的成果,从事物的特殊规律中概括出普遍规律,哲学不再是知识总汇的“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因此,它在人类史上第一次把哲学变成一门真正科学的哲学。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性包含相互联系的两层意思: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科学地论证了实践,论证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和在全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认识论的和整个哲学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都以“改变世界”的实践为目的,强调理论必须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群众的行动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作为自己全部理论的基础的。它不仅来自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随时随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在实践中得以修正、补充和发展。这就体现和保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理性、科学性。实践以及由它所决定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生命和灵魂。离开了实践性、科学性,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

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其全部理论都是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密切联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斗争的精神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也规定了这一理论的革命性,即实际地“改变世界”,实现“世界革命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突出地表现为它的无产阶级性。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哲学都属于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哲学的共同点。但在属于哪个阶级的问题上,它们又具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以外的各派哲学,多数属于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反映剥削阶级愿望,为剥削阶级的地位、利益作论证,这就不能不使它们具有狭隘的剥削阶级偏见。剥削阶级哲学力图把自己打扮成什么“全民的”、“超阶级的”、“无党性的”哲学,其实恰恰暴露了它的阶级性的一个重要方面——虚伪性和欺骗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以铲除一切剥削制度,消灭包括无产阶级自己在内的一切现存阶级,实现以全人类的解放为最终目的的共产主义事业,除此以外再无别的狭隘私利。因此,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没有任何必要隐瞒自己的阶级主张、掩饰自己的阶级立场。公开申明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服务,即公开自己的阶级性和党性,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总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实践性是基础,科学性是灵魂,革命性是本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科学理论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