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哲学思想在原始社会就已萌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灾害缺乏抵抗能力。同时,由于知识极端贫乏,人们对这些灾害的根源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因而就把它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这就是原始的宗教世界观,其中就有着唯心主义哲学的胚胎。唯心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是在阶级社会中形成的,其产生的社会根源是剥削制度本身以及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唯物主义观点是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人们对周围事物认识发展的产物。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人作用于自然界,改造着自然界,逐步意识到周围事物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东西。这种自发形成的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后来经过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提炼和理论化,就发展为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有许多流派,这些流派各有自己的具体内容,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等,并非千人一面。但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又各有其基本的形态。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则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意识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离开人类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本质是一个,都把精神当作世界的本质,把物质看作第二性的东西,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真实关系,是违背科学的。
唯物主义在其发展中经历了三个历史形态,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阶级斗争和科学发展的状况所决定的,同时也和哲学思想本身的发展有关。(www.daowen.com)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或原子等。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从总体上看,是基本正确的世界观。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但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带有自发的、直观的性质,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论证。因此,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就为新的更高的理论形态所代替。
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并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17世纪英国的培根批判了统治欧洲上千年的“经院哲学”,指斥“它是不生育的修女和葬仪的经纪人”。他还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口号,强调只要认识了自然就能支配自然,就有力量。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坚持无神论,坚决揭露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欺骗性,被誉为战斗的唯物主义。因此,总的来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前进了一步,它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变革社会、推动历史前进的进步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着进步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生产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加上剥削阶级的偏见,它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企图用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二是形面上学性,把物质世界看成是孤立、静止的,否认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三是不彻底性,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其社会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的,把精神、思想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它继承了古代和近代唯物主义的优秀传统,又克服了它们的严重缺陷,它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建立在现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它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并在社会实践观点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从而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实现了人类认识史的革命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