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哲学与其基本问题的探讨与优化

哲学与其基本问题的探讨与优化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不是仅仅关于世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局部的问题,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信仰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实证主义把哲学归结为研究“实证的事实”和“实证的知识”的学问,拒绝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

哲学与其基本问题的探讨与优化

哲学从萌发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原始社会,还只有哲学思想的萌芽,只是到了奴隶社会,才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哲学理论。哲学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哲学理论经历了不少变化,哲学的对象、性质也发生了变革。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的回答是不同的。从来没有统一的哲学,也没有对哲学的统一理解。就词意而言,“哲学”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解释为“聪明”的意思。人们往往把哲学称为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了解词意并不等于揭示了哲学的科学含义。马克思主义从哲学的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进行概括,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理论体系

哲学是同人们的世界观联系在一起的,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形态,它为人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类要生存和发展,每时每刻都要同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就产生了对于各种事物的具体看法。随着接触事物的增多,眼界的扩大和认识的变化,人们进而逐渐形成对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一系列最一般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不是仅仅关于世界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局部的问题,而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的问题。例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世界上一切事物是不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人们的意识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人们的意识能否正确认识世界?如何认识世界?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能不能改造以及怎样去改造?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世界观的范围。

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信仰问题。人们怎样看世界,在其思想深处总要受到信仰的支配。信仰不仅是以知识为基础、经过价值评价而作出的一种理智的选择,而且已经内化为一种稳定的情感意志状态,表现为对一定思想、观念、理论等不可动摇的心理定势,信仰制约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支配人在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方向。在哲学世界观中还包括有理想的成分。理想是现实中尚不存在、但在思想中呈现的并被想象为可能实现的东西。理想是指向未来的,是人的知、情、意、行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有了科学的信仰和远大的理想,能在哲学世界观的指引下追求进步与崇高,逐步趋向真善美的完美结合。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密切相关的。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也支配人应该怎样看现实生活、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与态度,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人生观要通过每个人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生死观、幸福观、恋爱观、苦乐观等表现出来。各种不同的人生观总是受一定的世界观支配和制约的,而人生观又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

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当人们的世界观处于自发的、零乱的状态,它还不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逻辑论证而形成的,从总体上把握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哲学与科学都研究规律,都以概念、范畴、规律的逻辑体系来反映现实,这是它们的共同性。哲学与科学之间又有差别性,哲学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关系,研究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而各门具体科学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来研究世界,把握某一特殊规律。所以,两者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这表明,它们是有区别的,不能互相代替。同时,它们又是密切联系的,不能截然割裂。一方面,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各门具体科学,它以各门具体科学提供的材料为基础;另一方面,哲学给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一般方法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www.daowen.com)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世界本原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派生的,属于唯物主义派别,凡是承认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认为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的,属于唯心主义派别。一切哲学都不能超出这两大派别之外,任何真正独立的第三派别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也可称为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肯定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这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不仅是所有的唯物主义者,而且也包括许多唯心主义者在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少数哲学家,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把思维和存在绝对对立起来,抹煞二者的同一性,因而是错误的。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其中,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这是由哲学作为世界观这一特点决定的。第一,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自有人类社会以来,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无非是两大类:一是物质现象,一是精神现象。对这两类现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一切哲学家都必须首先作出回答。第二,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才能揭示形形色色哲学学说、哲学思潮的实质,辨别它所从属的基本派别。第三,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回答,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与基础。实证主义把哲学归结为研究“实证的事实”和“实证的知识”的学问,拒绝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第四,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又反过来成为社会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是在实践中普遍存在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的根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考察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个问题,与此相联系的,还有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包括世界是否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世界上万事万物是否发展、如何发展、为何发展等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形而上学则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成彼此孤立和静止的,否认事物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性。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总是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并依附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辩证法或形而上学不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就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