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追寻确定性之路:实践与理念的融合

追寻确定性之路:实践与理念的融合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曾实回忆,在最夸张的时候,一家券商刚性负债的资管资金可能远远超过自身资本金十倍之多。但在曾实看来,重新出发,不仅是对于自身价值投资方法的逐渐明确,更是对于研究水平的一次夯实与提升。从零到一,曾实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进行公司研究。曾实在实践得出真知,明白只有基于企业基本面做投资,这样的方法才可复制,可持续,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自此,曾实自身的投资理念,也被熔铸在远望角投资旗下产品之中。

追寻确定性之路:实践与理念的融合

曾实的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按理念的演进来划分,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技术分析阶段、类投行阶段、基本面投资阶段。

1994年毕业后,曾实即投身于刚刚发轫的A股市场。没有互联网,颗粒感粗糙,那是一个以技术分析主导的时代。曾实对技术分析有过深入研究,见证过早期A股有人从20万炒到上亿元,也曾开设过技术分析相关课程,他能够理解技术分析方法背后的逻辑。但有一天,曾实突然明白,技术分析所捕捉的重点在于每个参与者的心态,而这种心态随着时间推移,衰减非常之快。

“就像你不会记得一个月前某天的心情如何。”曾实指出,技术分析方法实际上站到了时间的对立面,而并非时间的朋友。[1]

1999年,曾实来到深圳,履历覆盖保险资管以及证券公司,经历了投资生涯的第二阶段,即类投行阶段。

那是券商独领风骚的年代。券商通过高杠杆的资管资金,集中持仓,并尝试用类似投行的方式注入资产,改变企业基本面,从而获取收益。

粗放猛进的时期,风险被抛之脑后。曾实回忆,在最夸张的时候,一家券商刚性负债的资管资金可能远远超过自身资本金十倍之多。脱离基本面的市值管理,最终一地鸡毛。[2]曾实预见到,利用规则之外的手段,利用信息不对称投资,尽管短期可能见效,但从长期来看,由于股价远远脱离了基本面,就如拉着自己头发想脱离地球的人,最终会崩溃。

2005年,曾实重新回到了证券研究岗位,入职平安证券研究所,进行电子及计算机行业研究。(www.daowen.com)

重返研究岗位,对一个已经做了多年投资的人而言,可谓返璞归真。但在曾实看来,重新出发,不仅是对于自身价值投资方法的逐渐明确,更是对于研究水平的一次夯实与提升。而这也宣告自己基本面投资时代的开启。

他的第一份研究报告,是为一家从未有人覆盖过的公司做的。从零到一,曾实花了整整3个月时间进行公司研究。

经历卖方的洗礼,曾实得到了历练,而后在工银瑞信管理专户及企业年金的经历,则使得他的理念得到实践与积累,为未来长久的投资生涯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曾实在实践得出真知,明白只有基于企业基本面做投资,这样的方法才可复制,可持续,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2014年年末,曾实选择“奔私”,与两位同伴携手创立远望角投资。自此,曾实自身的投资理念,也被熔铸在远望角投资旗下产品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