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过程需要对海量信息做梳理、判断,并洞察当中的关键规律,而是否抓得住相对准确的投资切入点,往往也是平衡艺术所在。
早在公募期间,梁辉即善用GARP策略进行投资,而GARP策略的目标就是寻找某种程度上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同时又有较强的持续稳定增长潜力。
看似不难,实则不易。“很少有增长潜力的公司被低估的情况,这就是难点所在。”梁辉坦言,“简单来说,有时企业盈利较好,很可能估值偏高;如何取舍,就需要在矛盾中权衡利弊。”在他看来,这个过程尤为需要冷静,不能凭感觉,应该沉下心来多维度地对个股仔细研究,借助投研系统,一项一项比对,判断出空间更大、竞争力更突出、增速更高的公司,以此带来的综合回报也更可观。早在市场尚未热炒科创概念时,梁辉就曾发现智能手机产业相关的科技创新爆发点,他先后重仓买入与手机屏幕和声学仪器的相关标的,这些标的也让相聚资本获得可观的收益。
“我们注重常态化归纳市场、行业、公司等各种大大小小、短期、长期、显性、潜在等规律,并据此做投资。”[2]他指出,这当中既有辩证思考,也有演绎法的运用。“假如某天白酒龙头暴涨,对另一龙头也会有拉动效应,然而这一现象并非是必然。我们的角色就是把历史上所有的类似情况案例、数据全部进行分析,演算、推导出另一龙头上涨的概率,只有概率超80%,才做投资决策。”他解释。(www.daowen.com)
值得称道的是,梁辉认为,过于追求稳健,短期可能会有“错过”机会的情况。“其实我们错过的东西不少,但最主要的是,我们选择的公司只要保证长期收益,我不需要拿市场所有的收益。”[3]他笑着对记者说。
正是如此“实在”的形容,在当下“诱惑泛滥”呈爆炸式增长的时代,他依旧坚定地认为,要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上。确实,这也是相聚资本为何一以贯之地将重点放在把握长期和大方向上。
“如果总是鼓吹短期上涨特别多的标的,其实对于中国长期的股市发展、经济发展未必有利。因为所有的投资者都希望短期暴富,但最后若是脱离经济基本面,没有足够的基础支撑,上涨后再大幅下跌,损失最重的还是证券知识、金融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个人投资者。”确实,他也是十年如一日的对投资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从奋战了十多年,并已取得瞩目成绩的公募领域转而投向私募,梁辉所想的,就是带领相聚团队走得更长更远,以此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而稳定的收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