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预算控制与审计控制的优化方法

非预算控制与审计控制的优化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预算控制主要有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等方法。(二)审计控制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内部审计不仅评估企业的财务记录是否健全、正确,而且为检查和改进现有控制系统的效能提供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有利于促进分权化管理的发展。

预算控制主要有比率分析、审计控制、损益控制等方法。

(一)比率分析

利用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可以列出许多比率,常用的有两种类型:财务比率和经营比率。

1.财务比率

财务比率及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财务状况。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比。它反映了企业偿还需要付现的流动债务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大,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偿债能力则弱,这样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和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资产应具有足够的流动性。资产若以现金形式表现,其流动性最强。但要防止为追求过高的流动性而导致财务资源的闲置,以避免使企业失去本应得到的收益。

(2)负债比率。负债比率是指企业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提供的资金与外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率关系。只要企业全部资金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的利息,且外部资金不在根本上威胁企业所有权的行使,企业就可以充分地向债权人借入资金以获取额外的利润。20世纪60—70年代初,日本许多企业的外借资金占全部营运资金的80%左右。确定合理的债务比率是企业成功地举债经营的关键

(3)盈利比率。盈利比率是指企业利润与销售额或全部资金等相关因素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从事某种经营活动的盈利程度及其变化情况。

常用的比率有:

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是指销售净利润与销售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企业从一定时期的产品销售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利润。将企业不同产品、不同经营单位在不同时期的销售利润率进行比较分析,能为经营控制提供更多的信息。

资金利润率。资金利润率是指企业在某个经营时期的净利润与该期占用的全部资金之比,它是衡量企业资金利用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企业是否从全部投入资金的利用中实现了足够的净利润。

同销售利润率一样,资金利润率也要同其他经营单位和其他年度的情况进行比较。一般来说,要为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规定一个最低的标准。同样一笔资金,投入到企业营运后的净利润收入,至少不应低于其他投资形式(如购买短期或长期债券)的收入。

2.经营比率

经营比率,也称活力比率,是与资源利用有关的几种比例关系。它们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和各种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1)库存周转率。库存周转率是销售总额与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了与销售收入相比库存数量是否合理,表明了投入库存的流动资金的使用情况。

(2)销售收入与销售费用的比率。这个比率表明单位销售费用能够实现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营销活动的效率。由于销售费用包括人员推销、广告宣传、销售管理费等组成部分,因此,还可进行更加具体的分析。

(3)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是销售总额与固定资产之比,它反映了单位固定资产能够提供的销售收入,表明了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程度。

(二)审计控制

审计是对反映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其结果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表进行审核、鉴定,以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为控制和决策提供依据。根据审查主体和内容的不同,可将审计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1)由外部审计机构的审计人员进行的外部审计。

(2)由内部专职人员对企业财务控制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内部审计。

(3)由外部或内部的审计人员对管理政策及其绩效进行评估的管理审计。

1.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是由外部机构选派的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财务状况进行独立的评估。为了检查财务报表及其反映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情况与企业真实情况是否相符,外部审计人员需要抽查企业的基本财务记录,以验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分析这些记录是否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和记账程序。

外部审计的优点是审计人员与管理当局不存在行政上的依附关系,只需对国家、社会法律负责,因而可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此外,处于被审计地位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这也可能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

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由企业内部的机构或由财务部门的专职人员来独立地进行的,内部审计兼有许多外部审计的目的。它不仅要像外部审计那样核实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要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合理;不仅要评估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要检查和分析企业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不仅要检查目前的经营状况,而且要提供改进这种状况的建议。(www.daowen.com)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内部审计提供了检查现有控制程序和方法能否有效地保证达成既定目标和执行既定政策的手段。例如,制造质量完善、性能全面的产品是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不仅要求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工人提供高质量的工作,而且对构成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提出了相应的质量要求。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在检查物资采购时,就不仅限于分析采购部门的账目是否齐全、准确,而且将力图测定材料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2)内部审计有助于推行分权化管理。作为一种从财务角度评价各部门工作是否符合既定规则和程序的方法,内部审计加强了对下属的控制,似乎更倾向于集权化管理。内部审计不仅评估企业的财务记录是否健全、正确,而且为检查和改进现有控制系统的效能提供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有利于促进分权化管理的发展。

(3)根据对现有控制系统有效性的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可以提供有关改进公司政策、工作程序和方法的对策建议,以促使公司政策符合实际,工作程序更加合理,作业方法被正确掌握,从而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虽然内部审计为经营控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不少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内部审计不仅要搜集事实,而且需要解释事实,并指出事实与计划的偏差所在。要能很好地完成这些工作,而又不引起被审计部门的不满,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技能训练。

(2)即使审计人员具有必要的技能,仍然会有许多员工认为审计是一种“密探”或“查整性”的工作,从而在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审计过程中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和思想沟通,就可能会对组织活动带来负激励效应。

3.管理审计

外部审计主要针对企业财务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内部审计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政策、工作程序与计划的遵循程度进行测定,并提出必要的改进企业控制系统的对策建议。管理审计是一种对企业所有管理工作及其绩效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和鉴定的方法。管理审计虽然也可由组织内部的有关部门进行,但为了保证某些敏感领域得到客观的评价,企业通常聘请外部专家来进行。

管理审计的方法是利用公开记录的信息,从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若干方面将企业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其他行业的著名企业进行比较,以判断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健康程度。

反映企业管理绩效及其影响管因素主要有:

(1)经济功能。检查企业产品或服务对公众的价值,分析企业对社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

(2)企业组织结构。分析企业组织结构是否能有效地达成企业经营目标。

(3)研究与开发。评价企业研究与开发部门的工作是否为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必要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准备,管理当局对这项工作的态度如何。

(4)收入合理性。根据盈利的数量和质量(指盈利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来判断企业盈利状况。

(5)生产效率。保证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必要数量的产品,这对于维持企业的竞争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对企业生产制造系统在数量和质量的保证程度以及资源利用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估。

(6)财务政策。评价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否健全合理,企业是否有效地运用财务政策和控制来达到短期和长期目标。

(7)对管理当局的评价。对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勤劳、正直、诚实等素质进行分析和评价。

(8)销售能力。销售能力影响企业产品能否在市场上顺利实现。这方面的评估包括企业商业信誉、代销网点等。

管理审计对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因此,它可以指导企业在未来改进管理系统的结构、工作程序和结果提供有用的参考。

(三)损益控制

损益控制是指根据企业或企业中的独立核算部门的损益表,对其管理活动及其成效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企业的损益表中列出本期间内企业各类活动的收支状况及其利润。利润是反映企业绩效的综合性指标,损益表记录了影响利润变动的一些信息。如果当期利润指标与预期利润水平发生偏差,则应分析使利润发生偏差的各个项目,以寻求原因,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

损益控制也有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它是一种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无法改善前期工作,但能为后期工作提供借鉴。

(2)由于损益表不能反映所有的事项,仅在损益表上不一定能准确地判断利润发生偏差的主要原因。

在利用损益控制时还需辅以其他方法,以分析利润发生偏差的真正原因,从而寻求正确的纠偏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