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工作非常复杂,通常涉及企业内外的很多因素。决策者要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也称为系统性原则,它要求把决策对象视为一个整体或系统,以整体或系统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协调整体或系统中各部分或分系统的相互关系,使整体或系统完整和平衡。因此,在决策时,应该将各个部分或小系统的特性放到整体或大系统中去权衡,以整体或系统总目标来协调各个部分或小系统目标。
(二)效益原则
选出的方案要有明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决策者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并且要把经济效益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以较小的劳动消耗和物资消耗取得最大的成果。
(三)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系列决策原则的综合体现。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兴起,为决策从经验到科学创造了条件,领导者的决策活动产生了质的飞跃。决策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决策思想科学化。第二,决策体制科学化。第三,决策程序科学化。第四,决策方法科学化。科学性原则的这几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只有树立科学的决策思想,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整个决策才可能是科学的;否则,就不能称为科学决策。
(四)民主化原则
民主化原则是指决策者要充分发扬民主作风,调动决策参与者,甚至包括决策执行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参与决策活动,并善于集中和依靠集体的智慧与力量进行决策。
(五)创新原则
对同类事件的决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境的变化不断创新。
(六)反馈原则(www.daowen.com)
反馈原则是指实施决策过程中的进展情况,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返回决策者,以便掌握情况,对新出现问题作出对策。
(七)满意原则
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对决策者来说,要想使决策达到最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缺一不可:获得与决策有关的全部信息;了解全部信息的价值所在,并据此拟订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准确预测每个方案在未来的执行结果。但现实中,上述这些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具体来说原因有:组织内外的很多因素都会对组织的运行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决策者很难收集到反映这些因素的一切信息;对于收集到的有限信息,决策者的利用能力也是有限的,从而决策者只能拟订数量有限的方案;任何方案都要在未来实施,而未来是不确定的。人们对未来的认识和影响十分有限,从而决策时所预测的未来状况可能与实际的未来状况不一致。现实中的上述状况决定了决策者难以作出最优决策,只能作出相对满意的决策。
(八)可行性原则
决策者要对能达到决策目标的若干个方案逐一进行利弊分析,并进行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论证,在广泛调查、反复对比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出最优方案作为对策。
(九)预测性原则
预测是决策的前提和依据。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对未来后果判断的正确程度,不知道行动后果如何,常常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决策必须遵循预测性原则。
管理案例
寻找满意的麦穗
在古希腊的时候,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他,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需前进,且只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来。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好遗憾地走完了全程。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要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过田埂的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过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然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肯定是满意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