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婚姻的亲密关系与合一的期望

婚姻的亲密关系与合一的期望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结合”则意味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为夫妻,他们就成为一体,可以说,“结合”这个词形象地概括了上帝对婚姻关系的期待,那就是各个方面的亲密无间,合一、完整、永久——以两性结合为象征。在怀特看来,解决办法是显而易见的,并建议她支持这个同事。可是,这样的答复却让凯丽感到有些恼火,因为怀特急于给她提意见,却没有了解她工作环境的细节,这可触犯了她。

婚姻的亲密关系与合一的期望

婚姻的核心是交流

上帝希望通过婚姻这种形式让人与人之间形成同伴关系,实现人生的完整,不过,这需要建立在彼此交流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两个人要每天分享生活的意义。正如德怀特·斯莫所说:“婚姻的核心是交流……但是没有哪对夫妇刚刚结婚交流起来就十分顺畅。健康的交流机制不是结婚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而要通过共同生活建立起来并不断完善。”

事实上,生活这个大课堂的确让我们深深明白,这段话背后的永恒真理:只有丈夫和妻子学会以坦诚、谅解的态度交流,才能发展出完善的伙伴关系,而且个人的生活也会更加圆满。

你是不是也觉得很微妙呢?当你与你的另一半交换了结婚誓言,“分离”和“结合”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这里的“分离”是说在建立另一种关系之前,先从一种关系中跳出来,当然,这里的分离并不是让你和你的父母从此断绝关系,而是说你要摆脱对他们的依赖,承担起对配偶的责任。而“结合”则意味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为夫妻,他们就成为一体,可以说,“结合”这个词形象地概括了上帝对婚姻关系的期待,那就是各个方面的亲密无间,合一、完整、永久——以两性结合为象征。

如果这一席话让你觉得颇为费解的话,那么,下面这个精彩的比喻则形象地描述了差异是如何在结合过程中消除和保持的。左手拿一块深绿色的橡皮泥,右手拿一块浅绿色的橡皮泥,很显然,这两种颜色的差别是清晰可辨的。接下来,请你把这两块黏土揉搓到一起,乍看是不是觉得只是绿绿的一团,不过,当你凑到跟前,仔细分辨时,却会发现深绿色、浅绿色这两种绿条是如此的清晰可辨、层次分明。

我们的婚姻关系就好比这幅图景,当两个人结合在一起时,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整体,可是每个人都保留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只不过,“结合”后的每个人都多了另一重性格,而这重性格恰恰是婚姻所赋予的。

现在,请大家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说一说你和配偶在交流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配偶的交流方式有哪些让你失望或担忧的地方?

3.你希望配偶如何改变交流方式?

认真思考过后,你所需要的就是尽可能地用伴侣能够接受的方式,把你的想法传达给你的伴侣,这就是所谓的沟通与交流。

男女两性看沟通

交流是建立人际关系桥梁。交流让我们明自自己是谁、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自我的了解究竟有多少。交流的过程可能一清二楚、让人明明白白,也可能含含糊糊、让人摸不着头脑。

刚结婚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习惯。除非我们把意思解释清楚,否则对方就无法理解我们所说的话。夫妻双方交流的时候语言组织不当,或过于简练或过于冗长,都很容易产生误会,或者配偶干脆就没能正确领悟你的意思。有时甚至书面信息也会产生歧义。

结婚久了,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埋怨,两个人变得没有话说了,沟通也变得困难了,可是两个人的生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还有孩子也成了彼此之间割不断的线,所以,这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睡在同一张床上,却一天讲不上几句话的夫妻却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晚饭后,当孩子们跑到外面去玩儿的时候,怀特和凯丽通常都是相伴着围坐在餐桌边,悠闲地说着他们这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一天晚上,凯丽提到了一个她和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怀特看来,解决办法是显而易见的,并建议她支持这个同事。

可是,这样的答复却让凯丽感到有些恼火,因为怀特急于给她提意见,却没有了解她工作环境的细节,这可触犯了她。结果,凯丽突然叫回孩子,说是要帮他们复习功课。一时间,厨房桌前的亲密时刻被打破了。

又一个晚饭后,凯丽把脚放在怀特的椅子上,怀特告诉她,那天他是多么享受驾驶他好友的新跑车,他和凯丽回忆起他们在大学校园约会时他开的那辆老野马。

突然间,怀特又提到纳税的时间要到了,一听到“税”字,凯丽一下子变得烦躁起来,因为钱和税收让她觉得压力很大。只见她突然站起来走到厨房里,蒙着头处理洗碗机前的一大堆碗碟。怀特感觉到自己似乎说了什么触犯了她,但还是不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次晚餐交谈后的几天,凯丽提出了一个改变他们每年假期安排的例行方案。她想把与她的家人一起度过的感恩节,同与怀特家人一起度过的圣诞节对调一下。对于怀特来说,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他的家人非常虔诚,而且亲戚们不管远近都会一起来庆祝这一基督教的神圣节日。

于是,凯丽解释了一下她对此事的感受,但是怀特却已经下了这样的结论:她从来没有真正地倾听过他的想法,然后,他转身纷纷地离开了。

“你要去哪里?”凯丽问。(www.daowen.com)

“去洗手间。”怀特说。

凯丽在桌边等他,但他上了楼便没有再下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模式。在凯丽和怀特当中,可能你会挑出上例中你觉得对的一方,试图去选择你的立场,但关键不是谁对谁错。重要的是,注意事件显现的模式。

某个晚上,凯丽突然决定要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帮孩子复习功课;而另一个晚上,她为了终止要继续下去的讨论,又突然不得不去洗碟子。同样,怀特以去洗手间为由而再没有回来为终结。

所有关于凯丽和怀特的活动,对他们自己来讲当然都是合理的,但是我们要注意到,重点在于时间。凯丽从餐桌上站起来时,是她感觉被触犯的时刻,怀特也是一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微妙的信息,那就是,“如果你这样,我就离开。”因此,即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开始回避某些敏感的话题,以避免失去伴侣在桌边的陪伴。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夫妻二人处理婚姻紧张气氛的三种主要形式:投射到孩子身上、指责我们的伴侣、与伴侣疏远,很显然,这是婚姻的无声杀手。

为了求得婚姻上的和谐,我们正经受着情感亲密关系的缺失。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点:偶尔的争论比回避对方而慢慢变得麻木要好得多。

让距离如此危险的,也许是我们完全的视而不见。当我们大发雷霆时,你几乎没对你的行动进行选择,你的按钮就被启动了,突然有些行动就变得“紧急”了,而你已经离开了那里。毕竟,当我们疏远我们伴侣时所采取的行动,看起来似乎比一场令人不快的争吵看起来更高尚、更必要。

然而,距离却是极其阴险的,因为它发展起来缓慢得让我们注意不到。因为每次我们回避伴侣,都是对他或她的疏远。十天或十个月的距离意味着在房子里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十年的距离很可能意味着我们对伴侣的麻木也已经超过了感情。

看看那些前来寻求婚姻咨询的夫妻,当他们描述各种问题时,总认为那些是引起他们婚姻不和的原因。然而,实际上,他们的许多问题都仅仅是隐藏在他们婚姻疏远模式下的症状。每当他们分析起理由来连续数小时都没有问题,但是当问到他们是如何与对方保持距离的时候,却经常会遭遇沉默和空白的凝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越是回避伴侣,就越会制造出许多不幸的婚姻。一旦你离开你的伴侣,你很有可能就会走近你的孩子,而过度的教养还会造成许多家庭问题。反之,如果我们不与伴侣那么疏远,伴侣也就不会逃离到孩子那,孩子也不会因为焦虑而受伤害。

让爱人找到“存在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离婚率也一路飙升,这说明,人们感情危机的不断加深。也许他们想要离婚的理由有千种万种,但是仔细分析大多数的症结都在于没有关注对方的心理感受。感情中最严重的危机,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和心理伤害,爱情里最大的敌人不是背叛,而是被忽略。

夫妻之间朝夕相处,一定要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这不仅是关爱、理解,更是调节双方关系的润滑剂。每个人在烦恼和喜悦后都有一份渴望,那就是对人倾诉。如果,在他倾诉的时候忽略他,就会让他的心理受到伤害。

这个圣诞节很寒冷,雪花用它优美的舞姿和快乐的人们一起舞蹈,斯迈尔为了和家人团聚,兴冲冲地从异地乘飞机往家赶。“我一定会给我的妻子和孩子们一个意外的惊喜。”他美滋滋地想。

也许是对这个节日的美好憧憬吧,飞机上的气氛非常的温暖,大家都怀着喜悦的心情等待着和家人的团聚。但是,天公不作美,这个时候却来了一阵猛烈的暴风雨,飞机脱离航线,上下左右剧烈地颠簸着,每个人都仿佛在一瞬间感到了危险的临近。

斯迈尔的心中也充满着恐惧,他看见脸色煞白的空姐,吩咐惊恐万状的乘客做好一切面对紧急时刻的准备。斯迈尔不停地做着祈祷,希望能够化解这次危机。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飞机在驾驶员的冷静驾驶下终于平安着陆,大家都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有着这样刺激遭遇的斯迈尔回到家后异常兴奋,不停地向妻子伊莲娜描述飞机上遇到的险情,并不停地说着当时自己的恐惧,和对家人的牵挂。

但是,斯迈尔的兴奋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伊莲娜正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分享着节日的愉悦,没有一个人在听他的倾诉。

斯迈尔的心似乎掉进了冰窖里,他死里逃生的巨大喜悦与被冷落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他走出了温暖的家,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结束了从险情中捡回的宝贵生命。当他的妻子找到他时,他的身体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温度。

夫妻之间需要沟通,这样才能及时地知道对方的喜怒哀乐。当爱人向你倾诉时,他渴望得到的是你给的理解与赞同,如果他发现自己兴致勃勃所讲的事却无人在听时,他一定很痛苦,这种痛苦,无疑是很大的打击,尤其是一个自尊心特别强的男人。想要享受婚姻的幸福和温暖,就一定要学会关怀并保护对方的心理和感受,用一颗温柔细腻的心,时刻关注爱人的感情变化。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其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