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创新与优化:都市工业旅游模式的创意转化

创新与优化:都市工业旅游模式的创意转化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都市型工业旅游”持续升温。在文旅融合和全域发展趋势下,随着科创中心建设和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行动的深入推进,都市型工业旅游的发展也亟待文化创意“赋能”,通过模式创新和标准优化来凸显大都市的特色表达。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的推进和“旅游+工业”的深度融合,都市工业旅游的业态和产品不断创新,构成了多元化的工业旅游版图。

创新与优化:都市工业旅游模式的创意转化

于秋阳 刘青(1)

工业旅游是工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产物,缘起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组织的生产流水线参观活动,并随着欧洲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而蓬勃展开。作为现代化的工业企业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延伸,工业旅游在促进传统工业转型,助力品牌竞争,提升综合收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旅游+”的特色形式和内容,工业旅游已成为推动旅游业全域发展,完善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体验的有效手段。

我国的工业旅游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可持续旅游”理念的推行,工业旅游被诠释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型旅游,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工业旅游发展纲要(2016—2025年)》和《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未来将创建1 00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和100个国家工业旅游基地,培育一批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等示范品牌单位,逐步将工业旅游打造为“旅游业升级转型重要战略支点和极具活力的增长点”。

近年来,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的“都市型工业旅游”持续升温。以上海为例,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以及现代工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地,在全国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上海涉及30个门类;在全国191个制造业中类行业中,上海涉及161个。2017年,上海工业增长值达到10%,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大批企业体现了中国现代工业制造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上海已拥有约290处工业遗产,60余家行业博物馆和100余处工业园区,工业文明底蕴丰厚,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在文旅融合和全域发展趋势下,随着科创中心建设和打响“上海制造”品牌行动的深入推进,都市型工业旅游的发展也亟待文化创意“赋能”,通过模式创新和标准优化来凸显大都市的特色表达。

国外学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主要植根于工业遗产旅游,普遍认为发展旅游业可以更好的保护工业遗产、展示工业历史文化,并且通过资本化的过程使工业遗产得以可持续发展。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与工业旅游的兴起历程较为契合。根据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检索情况,截至2018年6月底,以“工业旅游”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共4 093篇。从时间脉络上看,1995年至2000年仅55篇,年平均9篇;2001年至2005年期间共有468篇,年平均90篇;2006年至今则迅速增加,每年均达到200篇以上;仅2018年上半年,已有147篇(如图1所示)。学界的关注也凸显了工业旅游的蓬勃发展态势。

图1 工业旅游的国内研究文献检索情况

从官方给出的定义来看,国家旅游局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LB/T 067—2017)》中提出,“工业旅游是以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为主要吸引物,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的旅游”,这一界定主要基于工业旅游的要素构成。而从学界的既有成果来看,国内对工业旅游的定义最早是由阎友兵和裴泽生给出的,“是指人们通过有组织地参观工业、科技、手工业、服务业等各类企业,了解到某些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并能从厂家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产品”。这一视角侧重于顾客需求,强调工业旅游的基本功能。综合而言,目前各方尚未对工业旅游形成统一的定义,研究视角涉及工业旅游的供给、需求、目的、内容、功能等多个方面(见下表1);较为普遍的认知是将工业旅游的发展从产品、活动等内容扩展到了工业企业本身,并将工业旅游定位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一种有效方式。

表1 国内主要研究成果对工业旅游的概念界定

城市更新是城市机体生长和机能代谢的必要途径,也是城市文明得以持续和繁荣的重要驱动力,折射出城市结构、功能的演化。不同于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的工业旅游发展历程,都市工业旅游的成长主要依托于城市更新(Urban Regeneration)的全过程,主要表现出以下鲜明特征。

首先,都市工业旅游的布局依托都市空间的不断演化。20世纪末,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与要素集聚,在传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交通中心基础上开始出现都市(Urban)和(大)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的概念,这一时期的我国沿海发达省市也开始了工业郊区化进程,前往远郊的部分厂区依然从事生产,而原本位于市中心区域的大片工业制造业厂区逐渐失去了生产功能,以工业遗产的形式得以保留;因此,都市工业旅游载体出现了“中心城区厂区遗存化”和“远郊厂区活态化”的布局特点。

其次,都市旅游的类型缘起于都市产业的跨界融合。都市旅游业发展普遍较为成熟,其工业制造业也具有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先进基础,工业企业特色鲜明、品牌知名度较高。随着现代化工业进程的推进和“旅游+工业”的深度融合,都市工业旅游的业态和产品不断创新,构成了多元化的工业旅游版图。

综合官方和学界对工业旅游的多层面解读,2018年2月最新发布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DB31/T 392—2018)》更为契合都市工业旅游的发展特征。该标准将工业旅游界定为“以工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工厂风貌、工人生活场景以及工业发展历史、发展成就、产业形态、产品展示、企业文化等与工业相关联的内容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凸显出都市工业旅游的要素构成和特色功能。

1.突破供给端的资源约束

与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业态和产品相比,工业旅游的总体规模和发展范围优势不足。尤其对于大都市而言,工业制造业生产载体的外迁导致工业旅游直接要素资源的匮乏,亟待从“干工业”转向“看工业”,谋求创新空间。文化创意的优势在于突破传统工业旅游对资源和要素的单纯依赖,通过对有形的、无形的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传承、转化与再造,构建“服务—增长—修复—再服务”的循环链条,将都市的工业景观、工厂遗址等资源转化为具有旅游价值的复兴资产。

2.突破中间过程的技术约束

相较于不断丰富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体验而言,当前的工业旅游发展形态仍是以参观游览和简单体验为主,参与性、新奇性不足,吸引力较弱。基于“3T”发展理念,文化创意在整合科技手段,强化创意人才治理支持和塑造创意化氛围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强调运用创新性的理念和多元化的手段将工匠精神注入到都市工业旅游的策划与开发过程中,通过便捷化、智能化的平台与渠道,凸显都市工业旅游突出的场景化、情景化旅游体验和先进性、科技化旅游感知特色,促进供给和需求有机配置。

3.突破需求端的产品约束

全域旅游时代的都市旅游消费强调从“模仿式、排浪式”转向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

新消费群体的“品质旅游消费”实际是降速增质的过程,文化创意所特有的挖掘文化内涵,构建特色IP的功能,强调将都市性、文化性、艺术性融入都市工业旅游的业态、产品及其衍生品的各个环节,不断通过产品内容创新、品牌形象重构来重塑都市工业旅游的核心吸引力。

基于上文对都市工业旅游的概念界定,结合都市型工业旅游资源特色和工业企业、园区的特点,以上海为例,文化创意转化下的都市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工业遗存活态化模式,从生产性资源转向生活化创意空间

工业遗存是工业旅游特有的文化记忆资源,依托文化创意的理念与手段,挖掘文化内涵,注入时尚元素,有助于打造工业旅游“文化地标”和“文化符号”,结合多元展示与互动体验,形成具有都市本土特色的旅游消费空间,工业文明传承与科普教育的载体,并构成兼具时尚潮流与工业记忆的消费环境与情感氛围。在这一模式下,主要的产品形式包括工业博物馆、工业载体转型文化创意园区两大类型。

“工业博物馆”,通常以近代工业遗址或现代生产企业为依托,运用现代的馆藏展示手法,将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遗址遗迹、历史文物、现有成果、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充分展示,结合先进手段与呈现方式,讲述都市工业文明故事。例如上海汽车博物馆,它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文史资料、实物模型,并综合运用声光电、幻影成像等技术及现代科技手段,展示上海邮政百年历史。上海工业遗存体验之旅“船厂1862-杨树浦水厂-怡和1915-民生粮仓”即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工业载体转型文化创意园区”,即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整合工业旅游资源,创新工业旅游业态产品,锻造工业旅游产业链,这也是以上海为代表的大都市工业旅游最具特色和发展优势的项目之一。例如上海国际时尚中心项目,依托原十七棉的厂房基地,秉承“科技与时尚”理念,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兼顾老上海工业文明的传承与现代时尚的双重特色,着力打造成为“与国际时尚业界互动对接的”地标性载体和营运承载基地,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于2017年成为上海唯一一家国家“十大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的获选单位。

2.工业企业品牌化模式,兼具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功能

随着发展形态和内容的不断演化与丰富,一方面,工业旅游作为旅游产品活动的功能不断延伸,依托都市传统的食品、服装、日化等老字号、著名品牌,结合工厂+衍生品直销等形式,形成美好新生活的健康时尚新元素,打造民生类工业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其生活性服务业功能。例如上海正在逐渐开发的“来伊份”“元祖启蒙乐园”“太太乐食品”等。另一方面,工业旅游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不再是单一的营销宣传方式,而是逐渐发展成为将工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通过对工业遗产、工业流程、工业环境进行旅游化改造的一种创新发展路径,从而不断提升企业附加值,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促进企业与所在城市的同步转型更新。例如,上海家化有限公司、上海手表厂、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上海永久自行车、上海英雄金笔厂、中国第一铅笔有限公司等上海老字号、老品牌,都是值得开发、传承的上海市民追忆的经典工业旅游产品品牌。

3.工业制造科普化模式,生产体验展示制造强国实力

重工制造、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凸显了上海工业制造业的科创优势与辉煌成就。即以工业企业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作为旅游的吸引物,让游客体验和感知产品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以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体一般由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工业企业组成,企业的生产流程、生产工艺应具备较高观赏性、互动性,并有步骤地开发研学旅游、科技体验等旗舰式的科技旅游创新产品。以上海为例,这一模式的主要载体形式即依托上海旅游装备制造业基础、先进制造业重点基地和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优势,拓展工业制造业的展示新功能与旅游新体验,打造制造类工业旅游产品;依托上海城市更新和现代化进程中的工业建设成就,深化对工业旅游的新认识,诠释工业旅游的新内涵,展示都市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新典范,打造重大工业文明成就类产品。目前已经较为成熟的包括宝钢集团、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在此基础上,上海2018年9月最新发布的三条线路也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智慧城市互动之旅:华鑫展示中心—谷歌开发者社区—华鑫智慧园区体验中心—无线电博物馆—摩拜展示厅”“极速汽车动感之旅:上汽大众—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国际赛车场”“重工制造辉煌之旅:上海电气三一重机—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

从工业旅游的标准化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的上海市地方标准《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DB31/T 392—2018)》与2007年的标准相比,一是新增了关于工业旅游吸引物的体现形式、满足不同游客需求的工业旅游产品、体验活动形式等内容,突出特色性、主题性、体验性;二是新增了关于信息服务要求、购物、餐饮设施、厕所等级标准的内容;同时还增加了工业旅游效益评价的内容,并且整合了浏览服务的要求。这些改进增强了上海市工业旅游标准化的完备性、丰富性,结合上文所归纳的都市工业旅游内涵特征与创新模式,探索标准的优化将更有利于促进文创引擎作用的充分发挥和整体高品质发展。(www.daowen.com)

门槛性标准是指成为工业旅游景点的必要条件,持续推进工业旅游标准化的宣贯工作,做好以评促优是都市工业旅游发展的重要措施。对接国家旅游局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LB/T 067—2017)》,门槛性标准作为都市工业旅游的基本约束条件,第一必须含有与工业相关联的旅游要素,在产品设计时,要明确旅游吸引物,并有不同的展示方式来展示该旅游吸引物,例如设立宣传展板、播放影像资料、建造实物陈列墙、开发虚拟现实等方式。第二在游览服务方面,首先要有咨询与预订服务,包括门市接待、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其次要有迎接与告知服务,在前台接待区安排接待人员,并且要提供景点介绍或参观点分布示意图,以及相关信息资料和宣传资料,例如多媒体宣传册、音像制品等。第三在信息服务方面,工业旅游景点信息应能通过多种渠道被游客了解,包括交通信息、宣传与推广信息、游览全景图以及景点周边的旅游信息等。第四在旅游设施方面,景点内要有明确的参观通道、休憩区以及必要的助残设施,景区外围要设置停车场并且有方便通畅的车辆进出通道,同时配备购物设施与餐饮设施。第五工业旅游的载体与活动全过程要严格确保游客的安全要求,如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业园区或者厂房前台接待区设置接待时间、游客参观及活动的注意事项;根据景点环境状况,为游客提供必要防护和安全导引。

特色性标准是工业旅游特有的、区别于常规旅游存在的要求与标准。第一,作为工业旅游,应以工业的生产过程为展示重点,但是目前工业旅游的亲身体验、生产互动环节并不多,目前仍以观光休闲为主,产品层次较低。因此,在设立工业旅游标准时,应引导开发更多的参与体验项目,使每个游客有机会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体验工业旅游文化,实现产品层次的飞跃,活动可以是实际操作、角色扮演、有奖问答等。第二,为更好地发挥工业旅游对工业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性服务功能,增强品牌影响力、提升经济附加值,都市工业旅游标准设立时,应倡导工业旅游景点和工业企业建设独立网站,或在现有企业网站中设立独立板块,或接入旅游服务网站,网站应定期维护,及时更新内容。并且开通微信或微博账号,能够和游客实时互动;定期进行工业旅游传播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产品设计、游览服务、信息服务、旅游设施、基础环境等,从而提高游客满意度、品牌知名度和客户转化率。第三,注意信息安全,注意保护知识产权商业机密,有选择性地提供游览区域和信息。

发展性引导标准,即设定部分目标性标准,引导达标和评优企业树立更高的发展愿景和对标参照。第一,结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引导都市工业旅游全域化发展,促进都市工业旅游加强要素整合,凝练主题特色,促进产城融合,实现景区化、开放式发展。第二,结合优质旅游发展理念,引导都市工业旅游的品质化发展。通过设定工业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及旅游公共服务的高等级标准,促进工业旅游供给品质的再提升,这也是都市旅游从“高速旅游增长阶段”转向“优质旅游发展阶段”,从传统工业旅游转向体现都市旅游“产品优、服务优、效益优、结构优、管理优”供给优化的路径。第三,结合都市旅游的发展目标,在都市工业旅游的标准制定中应注重与国际工业旅游城市的发展要求接轨,制定具有国际视野的旅游标准,并同时引导工业旅游景区明确市场定位,注重营销宣传,建立国际知名的工业旅游品牌。

[1]Castellani V, Sala S.Sustainable performance index for tourism policy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 2010, 31(7):871—880.

[2]Lee T H.Influence analysis of community resident support for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J].Tourism Management, 2013, 34(13):37—46.

[3]Hunter C, Shaw J.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 key indicator of sustainable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6):46—57.

[4]Patterson T M, Niccolucci V, Bastianoni S.Beyond“more is better”:Ecological footprint accounting for tourism and consumption in Val di Merse, Italy[J].Ecological Economics.

[5]Ryan M.Industrial tourism[J].Leisure management, 1989, 28(1):56—58.

[6]Halwood C, HannamK.Vikingheritagetourism:authenticityand commodific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1, 28(3):565—580.

[7]Mcnoyle G.Green tourism and Scottish distilleries[J].Tourism Management, 1996, 17(4):255—263.

[8]Western J S, Weldon P D, Haung T T.Poverty, Urban Regeneration and Public Housing in Singapore[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73, 5(5):589—599.

[9]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J].世界地理研究.2002,11(3):57—65.

[10]阎友兵,裴泽生.工业旅游开发漫议[J].社会科学家,1997,12(5):57—60.

[11]姚宏.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22(2):53—54.

[12]戴道平.工业旅游:增强企业活力的一种有益尝试[J].改革与战略,2002,18(10):26—28.

[13]彭新沙.试论中国工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推进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22(1):129—131.

[14]王宝恒.我国工业旅游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08—114.

[15]何重达.浅析美国和中国的城市郊区化机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7,20(9):32—34.

[16]国家旅游局.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规范与评价(LB/T067—2017)[S].2017.

[17]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业旅游景点服务质量要求(DB31/T 392—2018)[S].2018.

[18]黄芳.我国工业旅游发展探析[J].人文地理,2004(1):86—91.

[19]吴杨.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20]董锁成,郭鹏.国内外工业旅游研究进展[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2):137—144.

[21]丁枢.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历程特点及开发模式[J].财贸经济,2005(5):92—94.

[22]付业勤,郑向敏.国内工业旅游发展研究[J].旅游研究,2012(3):72—78.

[23]黄雪珂.基于游客体验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2(7):19.

[24]马颖.上海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及政策支持思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22(3):163—164.

(1)于秋阳,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刘青,上海工业旅游促进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工业旅游。原载《上海经济》2018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