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海平面
中国人常说“没有不透风的墙”。超级航空母舰的防御能力的确惊人,不过人类五千年战争史却不断证明,再坚固的防御也无法保证100%抵御敌方进攻,马奇诺防线很精准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那么一旦航母战斗群的硬防御被对方突破,是否就意味着这艘航母在劫难逃了呢?历史再一次给了我们答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共180余艘各型航母参战,其中有战损记录的超过半数,但最终在海战中被击沉的只有不到50艘。也就是说,约一半被击中的航母最后生存下来了。考虑到像“企业”号与“翔鹤”号这样的“不沉母舰”曾经多次被重创,航母被击中后的实际沉没率其实连30%都不到。
现代核动力超级航母拥有更出色的抗沉设计与损管能力。然而,进攻方所采用的攻击弹药威力也越来越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只有一艘航母被击沉,即美国的护航航母“卡德”号。因此现代超级航母的实际抗沉能力还有待实战检验。不过,从美国核动力航母曾经发生过的几次重大安全事故中,我们仍然可以间接考察这些航母的战场生命力。(www.daowen.com)
除航母本身的抗沉设计外,舰员的损管能力与航母损管技术是另一个决定航母生死的重要因素。历史经验表明,高水平的损管足以拯救一艘几乎沉没的航母。在本章中,我们将对其中几个典型案例展开研究。
必须指出,航母毕竟也只是一艘大型军舰,其抗沉能力终究是有上限的。在核时代,如果攻击方在反舰导弹或鱼雷上安装战术核弹头,即便是现在的“福特”号被击中也断无生还可能。因此,本章所研究的内容排除了航母战斗群遭遇战术核打击的极端情况。同时,除研究航母本身抗沉能力外,本章还将评估现代航母战斗群的软防御手段,当反舰导弹或鱼雷成功突破航母所有火力防线后,其在命中目标前还需要再接受最后一次考验。
■ 2007年8月4日,太平洋某海域,几架来自“小鹰”号(CV-63)航母战斗群VFA-27中队的F/A-18“大黄蜂”在干扰弹的掩护下进行低空突防演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