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奥斯卡级:神话与噩梦 - 反航母核潜艇的兴亡

奥斯卡级:神话与噩梦 - 反航母核潜艇的兴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实,“库尔斯克”号也只是13艘奥斯卡级中普通的一艘,该级艇毫无疑问代表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巅峰水准,其强大的技术性能不可能因为一次海难而褪色。巡航导弹核潜艇则比较另类。而巡航导弹核潜艇就是专门为了对付美国超级航母编队而生的。轻型航母、大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遭到否定。

与建造能跟美国抗衡的超级航母舰队相比,用巡航导弹潜艇反航母效费比更高

如果要评选海军史上最差的五大潜艇,估计100个人会有100种答案。其实这本身就是个很无聊的话题。然而,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却在2014年冒着被“拍砖”的风险硬是评选出一个“最差五大潜艇”排行榜。

■ 位于摩尔曼斯克市的“库尔斯克”号纪念碑,碑体以“库尔斯克”号的指挥围壳残骸打造,基座上刻有“献给和平时期牺牲的艇员”,2000年8月,“库尔斯克”号正是从位于摩尔曼斯克的维佳耶沃海军基地——自己的母港起航,走上了不归路

这份榜单估计只是为了搏眼球的媒体噱头,不过榜单作者的身份却足够专业——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詹姆斯·霍姆斯。此人竟然把大名鼎鼎的“航母杀手”——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排在最差潜艇第四名。霍姆斯给出的理由是,“库尔斯克”号成为俄罗斯所遭遇的种种经济政治困境的隐喻。2000年,一枚鱼雷出现故障导致一系列爆炸,从而让北方舰队的骄傲沉入海底。

“库尔斯克”号悲剧几乎毁了俄国人20年来精心编织的“奥斯卡神话”。在此之前,同样是西方媒体的《简氏防务周刊》完全是另一种语调:“它不仅可以击沉航母和航母编队,还可以捎带着收拾敌方潜艇。”

其实,“库尔斯克”号也只是13艘奥斯卡级中普通的一艘,该级艇毫无疑问代表了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巅峰水准,其强大的技术性能不可能因为一次海难而褪色。

最佳反航母手段

顾名思义,所谓“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就是以巡航导弹为主要打击手段的核潜艇。虽然现代攻击型核潜艇(SSN)也可以从鱼雷管发射巡航导弹,但其主要攻击火力毕竟还是鱼雷。而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主要搭载洲际弹道导弹,承担战略核威慑与核打击任务。一个拥有核潜艇的大国一般都同时装备攻击型核潜艇与弹道导弹核潜艇。巡航导弹核潜艇则比较另类。如果排除“半路出家”的俄亥俄级,世界上曾研制并装备巡航导弹核潜艇的国家其实就只有俄罗斯一个。

■ 2013年6月6日,“俄亥俄”号(SSGN-726,改装前为SSBN-726)正在普吉湾海军造船厂的干船坞内接受改装

巡航导弹核潜艇在苏联及俄罗斯的繁荣其实很好理解。冷战时期,存在强烈反航母需求,并且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国家只有苏联。而巡航导弹核潜艇就是专门为了对付美国超级航母编队而生的。与导弹巡洋舰相比,核潜艇具有与生俱来的隐蔽与突防优势,可以潜入航母远程防空圈内发起攻击;与主要采用鱼雷的攻击核潜艇相比,巡航导弹核潜艇又拥有无可比拟的超视距射程优势;与携带反舰导弹的陆基轰炸机相比,核潜艇的部署弹性更大,可以在轰炸机作战半径不及的海域执行反航母任务。

有一种说法认为,“击沉一艘航空母舰的最好武器就是另一艘航母”,太平洋战争中的美日航母大战似乎证明了这一点。战后的苏联海军却没有走这条耗费巨大的常规反航母路线,导弹与核时代给出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与建造能跟美国相抗衡的超级航母舰队相比,用巡航导弹核潜艇反航母的效费比更高,成军速度也更快。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做个简单的计算,一支基本编成的航母战斗群通常需要2艘巡洋舰、4~6艘驱逐舰、1~2艘攻击核潜艇和2艘补给舰。20世纪80年代建造一艘尼米兹级航母的成本约为30亿美元,其上搭载的整个舰载机联队大概也值30亿美元。如果算上护航舰艇与相关弹药补给的话,费用还得翻番。整支超级航母编队的初期投入就至少需要120亿美元,这还不算后期庞大的运行、维护与升级费用。

可与之对抗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呢?像奥斯卡级这样的重型巡航导弹核潜艇也价值不菲,但与航母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在20世纪80年代,一艘全副武装的奥斯卡Ⅱ级所需费用不会超过10亿美元。如果用6艘该级潜艇组成一个大型反航母编队,一次可以向航母战斗群倾泻144枚重型反舰导弹。这些导弹即便不能让对手全军覆没,也足以瘫痪航母编队。而所需费用不到60亿美元——初期投入成本只有航母战斗群的一半,后期的运行、维护与升级费用也比航母战斗群少得多。

在冷战激烈对抗的年代,能打赢才是硬道理。苏联海军不会将航母的所谓威慑价值等附加功能放在优先考虑之列。在一切为了实战的指导原则下,只需数十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就可以在远洋平衡掉美国的航母优势,无论“航母派”们对红海军多么不屑,此举在逻辑上显然有其合理性。

1955年10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国防部长朱可夫及所有海军高级将领云集塞瓦斯托波尔,开会讨论苏联海军的未来发展方向。支持航母发展的前海军总司令库兹涅佐夫元帅刚刚被撤职,与会人士揣摩“圣意”,自然都倾向于以潜艇和携载反舰导弹的轰炸机作为未来海军主力。轻型航母、大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遭到否定。这个方向后被明确写入1959~1965年的《国防7年计划》中。在其指导下,苏联海军虽保留了4艘肯达级巡洋舰,但63型核动力巡洋舰和85型航母项目被终止。

新的海军发展方向确定后,自1956年起,苏联首先在柴电潜艇上进行了一系列改装巡航导弹的试验。期间以威士忌级(613型)潜艇为基础改装了6艘第一代常规巡航导弹潜艇。鉴于改装型潜艇的性能不尽如人意,1960年11月,苏联第一款专门设计的柴电巡航导弹潜艇朱丽叶级(651型)开工建造。该级艇共建成16艘,此后苏联就再也没有研制过常规动力巡航导弹潜艇。

■ 航母战斗群与巡航导弹核潜艇编队效费比

■ 一艘加装了两具SS-N-3发射器的威士忌级潜艇,据说还有只加装1具发射器的型号,威士忌级对中国来说一点也不陌生,从1955开始全面引进生产,并定型为03型,算上后期出口到巴基斯坦、埃及等国的型号,共生产20余艘,这些潜艇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才悉数退役

■ “回声”Ⅰ级(659型)的剖面,可见该艇采用了雪茄烟形线形,双壳体和小分舱结构

必须“露头”的回声级

1958年底,苏联的首款核潜艇十一月级(627型)服役。核动力的续航和潜航优势立刻让戈尔什科夫看清了未来水下反航母平台的发展方向。几乎在朱丽叶级建造的同时,苏联于1961年开工第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回声级(659型),该级艇包括回声Ⅰ级(659型)和回声Ⅱ级(675型)两大系列。其中659型只建造了5艘。675型几乎与659型同时建造,1962~1968年间在北德文斯克和共青城造船厂建成29艘,成为装备数量最多的一级巡航导弹潜艇。

回声级核潜艇由著名的红宝石设计局设计,前后两任总设计师分别是普斯滕采夫和克里莫夫。先开工的659型实际上不承担反航母任务,其搭载的SS-N-3“沙道克”巡航导弹是对陆打击型。并行发展的675型艇才是真正的反航母平台。该型艇装备可打击水面活动目标的SS-N-3反舰型巡航导弹,射程可达300千米以上。

回声级675型核潜艇的水上排水量为4450吨,水下排水量5650吨,采用双壳、双轴、双桨结构。全艇分为10个耐压舱室,在上层建筑的舷侧设有8座SS-N-3反舰导弹发射筒。艇艏还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尾另有2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动力系统方面,675型艇装备两座BM-A压水反应堆,连接两台齿轮传动式汽轮机组,可输出35000马力。其水上航速为14节,水下航速达到23节,极限下潜深度300米。

作战时,675型艇先上浮到潜望镜深度,潜艇接收到来自空中或太空的水上目标信息后,先对目标的击毁概率进行评估。如决定攻击,潜艇再进入战斗航向,开始做发射前准备工作。此时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在液压机构作用下,升起发射筒至15度仰角,然后打开筒盖发射。潜艇上浮后,进行第1次齐射的准备时间为3分钟,8枚导弹通过两次齐射打完,间隔时间为12分钟。如果在上浮状态突然遭遇敌情,675型艇还可以在不超过3个发射筒盖打开的状态下紧急下潜。

在20世纪60年代,回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的打击模式还是有一定威胁的。但该级艇的缺陷也很明显,除了需要人工识别锁定目标的

■ 675打击航母过程示意图

“回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SS-N-3反舰导弹外,必须上浮发射并在水面状态控制导弹飞行的模式完全违背了潜艇的隐身攻击原则。此外,该级艇装备的苏联第一代核动力系统很不成熟,由于振动巨大,潜航时的动力噪声传播非常远,很容易被美军反潜机或舰载声呐发现。

苏联海军后来对部分675型核潜艇做了改进。第一阶段升级的9艘675MK型换装了性能强大的SS-N-12“玄武岩”超声速重型反舰导弹,使其反舰射程提到到550千米,且8枚导弹可以一次性打完。不过SS-N-12反舰导弹仍然需要潜艇上浮后才能发射,且噪声巨大的动力系统更是未做任何改进。

回声级的第二阶段改进是675MKB型,攻击能力被进一步强化。该型艇据说安装了SS-N-12的超远程升级版“火山岩”反舰导弹,这让其反航母射程延伸到了1000千米。虽然隐蔽性还是很差,但“火山岩”赋予了回声级在舰载战斗机防区外发起攻击的能力,等于间接提高了潜艇安全系数。此外,675MKB型还可以发射SA-14轻型防空导弹攻击反潜直升机

创造纪录的神父级

在回声级大批量进入海军服役时,苏联同步研制了一款颇具实验色彩的巡航导弹核潜艇。该级艇被北约称为神父级(661型)。虽然只建造了1艘,但其创造的44.7节水下航速纪录至今未被打破。神父级K-162号(后舷号改为K-222号)于1963年底开工,1969年12月31日服役,建造工期长达6年,

■ 航行中的K-162

神父级由孔雀石设计局研制,项目总设计师为伊萨宁,后由舒利仁科接任。该艇集中了苏联当时正在开发的大量高新潜艇技术,如第一代可从水下发射的反舰导弹、钛合金艇体、深海鱼雷,以及极高能量密度的新型反应堆。

神父级水上排水量为5197吨,水下7000吨,采用双壳、双轴、双桨结构,全艇分为9个耐压舱室。该级艇安装的两座压水堆功率各为177.4兆瓦,2座汽轮主机组总共可输出80000马力,相当于回声级动力的3倍多。由于排水量只比回声级大了1000多吨,如此强劲的动力自然让神父级拥有了超高航速。其水上航速为19节,水下航速近45节,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一种反潜鱼雷能够追得上这艘潜艇。而苏联首次采用钛合金制造的耐压艇体也让神父级可以下潜到400米深度。

■ 干船坞中的K-162,可见其双推进轴

该级艇搭载有10枚SS-N-7“星光”潜射反舰导弹,后来又换装成性能更好的SS-N-9“女妖”,射程也从50千米提高到120千米。导弹发射筒位于艇艏两舷侧。10枚导弹分两次齐射,间隔时间约3分钟。艇艏另配备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从200米潜深直接进行无泡发射,这在当时也是领先全球的技术。

唯一的一艘神父级核潜艇建成后被编入北方舰队。该级艇原计划建造10艘,后减至5艘,又减至3艘,到1964年最终决定只建1艘。这很可能跟钛合金的供应紧张有关,钛合金本身非常昂贵,加工难度又很大。当时苏联只有北德文斯克船厂掌握了相关工艺与设备。到神父级服役时,采用钢结构查理级核潜艇已经开始批量建造,它同样可以发射潜射反舰导弹,且造价便宜得多。

K-162号艇从1970年开始试验性运行,至1971年12月试验结束,但早在1971年9月该艇就执行了首次战斗巡航任务。当时K-162号在赤道附近跟踪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后者一度将航速提高到30节以上,企图摆脱K-162号,这种努力当然是徒劳的。在这次两个半月的航行期间,K-162号只浮出过水面一次。在此后的服役生涯中,K-162号还曾多次甩开美国攻击核潜艇的追踪。直到1988年该艇转入预备役,后来被封存于北德文斯克。

■ K-162剖视图

■ 航行中的查理Ⅰ,可见其艏水平舵

神父级采用了太多的超前技术,尤其是44.7节的最大航速常被人津津乐道。实际上这种航速并不实用,过高的航速带来了巨大的噪声,虽然不用再上浮发射反舰导弹,该级艇的隐身性能却没多大提高。同时,以40节以上高速航行的潜艇极难操纵,稍有失误就可能冲向海底或冰层。而且在高速下转舵还会产生较大的横倾,影响艇内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正因如此,苏联在同一时期研制出神父级和阿尔法级两款超高速核潜艇后,就再也没有建造过航速超过40节的潜艇。(www.daowen.com)

便宜好用的查理级

取代神父级地位的是更廉价、更实用的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该级艇也分两个型号:查理Ⅰ级(670型)和查理Ⅱ级(670M型),它们都由天青石设计局研制,总设计师为沃罗比叶夫。

670型艇水上排水量3574吨,水下排水量4560吨,采用单双壳混合结构,单轴串列双桨推进。全艇分为7个耐压舱室,安装1座压水反应堆和1台齿轮传动式汽轮主机组,输出功率18800马力,水上航速12节,水下航速26节,极限下潜深度300米。该型艇除了常规的螺旋桨推进外,还在苏联潜艇中首次使用了两台喷水辅助推进器,单靠喷水推进器的航速不大于5节。

670型艇的主要武器是8枚SS-N-7潜射反舰导弹,导弹发射筒在靠近艇艏的两舷,发射时潜艇航速不得超过5.5节,海浪也必须在5级以下。艇艏另配备4具533毫米鱼雷管。查理级是苏联第一款大量采用静音技术的巡航导弹核潜艇。该艇排水量不大,航速一般,且采用单轴串列双桨推进,有效降低了水流噪声和动力噪声。其指挥台围壳及耐压艇体外表面都敷有橡胶消声瓦。此外,该级艇安装的喷水推进系统提供了一种相对安全的作战方式,当潜艇需要发射导弹时,可以关闭螺旋桨,只依靠喷水推进器以不到5节的低速航行,此时潜艇的噪声指数会急剧下降,待发射完导弹并确认安全后再启动螺旋桨撤离。

■ 航行中的查理Ⅱ

1965~1973年,下诺夫哥罗德的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共建造了11艘670型潜艇,它们都用专门的船坞沿着内河航道运送至苏联西北方的北德文斯克。再由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做最后的舾装。竣工后,11艘670型潜艇先被临时编入北方舰队,然后再航行至太平洋舰队服役。其中的10艘艇是穿过北极冰层进入太平洋的。只有K-201号艇绕过非洲,经过马六甲海峡航行到远东。这艘艇在1984年3月还曾对“小鹰”号航母战斗群进行过跟踪。

在1973年结束第11艘670型潜艇的建造工作后,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根据之前部队的反馈,以及新潜艇技术的发展,于1974年开工建造了首艘670M型潜艇。截止到1980年共完工6艘,全部在北方舰队服役。

670M型可以被看作是670型的放大版。两者基本设计相同,但670M艇的水上排水量增加到4300吨,水下排水量为5350吨,并且多一个耐压舱室。由于排水量增大却没有换装动力系统,670M艇的水下航速进一步降低到24节。该级艇换装了射程更大的SS-N-9反舰导弹。艇艏4具533毫米鱼雷管不仅可以发射重型鱼雷,还可以发射SS-N-14“石英”反潜导弹。670M型艇首次装备了“多瑙河”-670M数字式火控系统,可以同时对8枚导弹进行控制,发射前的准备时间也比670型艇缩短了三分之一。

670M艇的现代化改进工作一直持续到冷战结束。其中K-452号艇换装了SS-N-26“宝石”反舰导弹,从而将反航母射程提高到300千米。“宝石”导弹体积较小,在8个发射箱中可以装入24枚导弹,此举显著提高了K-452号艇的火力密度。此外,还有俄方消息称部分670M艇在冷战末期换装了射程1000千米的“火山岩”反舰导弹。

总体来看,查理级的批量服役标志着苏联巡航导弹核潜艇技术的成熟。该级艇的隐身性能不错,反舰导弹攻击模式也更加实用完善。美中不足的是排水量太小,每艘查理级只能安装8个导弹发射筒,火力密度与持续攻击能力严重不足。值得一提的是,苏联曾在冷战时将一艘查理级核潜艇租借给印度,该艇也成为印度海军装备的第一艘核潜艇。

■ 印度租借的查理Ⅰ正与“维拉特”号航母编队航行,该艇原属苏联太平洋舰队,编号K-43,是查理Ⅰ级的首艇,1988年租借给印度后更命名为“查克拉”号(S71),租期截止至1991年

巅峰之作奥斯卡级

查理级核潜艇遗留下来的问题在新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上终于被解决。可以说,直到奥斯卡级出现,苏联的水下反航母作战系统才臻于完美。

■ 奥斯卡l级(上)与奥斯卡II级,后者的艇长较前者增加11米,排水量增加约1400吨

奥斯卡级的设计工作由曾研制回声级的红宝石设计局负责,连最初的总设计师都是回声级的总师普斯滕采夫。普斯滕采夫1977年去世后由巴兰诺夫接手。新型艇的设计代号为949,首艇1978年开工,1980年4月服役。早期的949型艇被称为奥斯卡Ⅰ级,只建造了2艘,以后就都按照奥斯卡Ⅱ级——也就是949A型艇的规格继续建造。

目前服役的949A型艇水上排水量达14700吨,水下排水量更高达23860吨,比美国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排水量还大。该级艇采用双壳、双轴、双桨结构,全艇分为9个耐压舱室。动力系统包括两座OK-650B压水反应堆与两台齿轮传动式汽轮主机组,输出功率达98000马力。为了控制螺旋桨噪声,汽轮机动力通过减速器带动2根桨轴,相当于人为降低了螺旋桨转速和潜艇航速。这表明苏联海军已充分认识到潜艇的静音性能比航速更重要。奥斯卡级的水下最大航速只有28节,不过其极限下潜深度却比采用钛合金制造的神父级还大,达到约500米。

俄海军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驶出船坞

■ “库尔斯克”号纪录片

■ 奥斯卡Ⅱ剖视图

949A型艇搭载24枚SS-N-19“花岗岩”超声速重型反舰导弹,最大射程550千米,导弹发射筒以40度倾角布置在两舷的甲板下方,艇上的MGK540-Skat3远程声呐系统可以在没有第三方探测平台的情况下,独立为SS-N-19导弹的超视距攻击指示目标。由于艇体宽大,949A型艇从容地在艇艏配备了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这些发射管不仅可以发射各型反潜鱼雷和导弹,还可以发射一种被称为“暴风”的超高速鱼雷,该鱼雷发射后被包裹在气泡中航行,速度可达200节,射程超过10千米。一旦遭遇敌方鱼雷攻击,奥斯卡级可以齐射多枚“暴风”形成防御弹幕,从而构建起一个水下CIWS体系。

949A型是目前世界上最安静的核潜艇之一,据美方估计其噪声指数与洛杉矶改进型攻击核潜艇相当。而其排水量却比洛杉矶级大了两倍,该型艇降噪处理之成功可见一斑,为此,红宝石设计局曾在特制的模型和台架上做了大量研究试验。除了采用常规的艇体消声瓦与机械减振浮阀外,949A型艇将降噪重点放在了动力系统结构上。该型艇的反应堆冷却剂可以在输出功率不到30%的情况下自然循环,而不用接通一回路的离心冷却泵。一般核潜艇的反应堆冷却剂则是通过冷却泵进行循环的。冷却泵噪声非常大,是核潜艇最主要的噪声源。在低速航行时,由于949A型艇的冷却泵不介入工作,让全艇的噪声辐射几乎可以完全融入海洋背景。此外,该型艇还采用了大侧斜七叶低速螺旋桨,从而很好地控制了高速航行噪声。

奥斯卡级在设计时就特别强化了抗沉性。由于艇体巨大并采用双壳体结构,该级艇的储备浮力超过30%,至少需要3枚美制MK46反潜鱼雷才能将它击沉。“库尔斯克”号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威力巨大的650与533毫米重型鱼雷在艇艏连续爆炸,但从打捞出水的照片来看,“库尔斯克”号的主体结构并没有严重损毁变形。

■ 锚泊中的奥斯卡Ⅱ,舷侧的导弹发射筒盖全开,“花岗岩”依稀可见,壮观的场面怎能不令对手胆寒

即将灭绝的水下怪兽

苏联海军在30年时间里共建造了59艘专用巡航导弹核潜艇,这

■ 在干船坞里的“库尔斯克”号残骸,可见艇艏已经完全炸毁,整个鱼雷舱段与主体脱离,但自指挥围壳后的舱段都保存较好,主体结构没有严重损毁

■ “库尔斯克”号导弹发射筒中的“花岗岩”,弹体受损并不严重,只有导引头部分严重变形

不得不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所有这些水下巨兽均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潜艇设计理念与技术。同时,我们也能在每一型潜艇上看到苏联海军水下反航母战术的发展脉络,它们与美国航母战斗群一再上演的追踪与反追踪好戏,也不断刺激着对手完善自身防空与水下防御体系。冷战中矛与盾的两面就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共同走向巅峰。

今天的俄罗斯海军早已不复当年红海军的强大,59艘巡航导弹核潜艇只剩下7艘奥斯卡级949A型在役。即便如此,在美俄关系持续恶化的大背景下,仅剩的几艘奥斯卡级也足以让美国海军如鲠在喉。俄罗斯有军事专家就认为,奥斯卡级应该被称为“水下巡洋舰”,是超越时代的产品,在未来25年内仍可满足海军作战需求。

为了在最低水平上维持对美国航母霸权的威慑能力。俄海军也在想一些办法恢复巡航导弹核潜艇部队的实力。有消息称,第12艘949A型艇“别尔哥罗德”号已经恢复建造。该艇于1992年开工,1994年停工。2000年“库尔斯克”号沉没后,“别尔哥罗德”号一度恢复建造,然而俄海军在2009年再次冻结了此项目。直到2012年2月俄海军宣布重启“别尔哥罗德”号工程。此后莫斯科还传出了更为惊人的消息,俄国防部透露未来可能再续建13艘全新的奥斯卡级。新潜艇将换装“宝石”或者“火山岩”反舰导弹。如果是前者,每个原SS-N-19发射筒的位置可以换装一个类似于查理级K-452号的SS-N-26发射筒,单筒内装三枚“宝石”反舰导弹。届时一艘奥斯卡级将可向航母战斗群倾泻72枚远程重型反舰导弹,如果采用双艇编组则可以发射144枚导弹。这样的饱和打击将对航母战斗群构成严重威胁。“宝石”的射程比SS-N-19小得多,不过这已足够。“维京”反潜机退役后,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外层反潜线距离航母只有300千米左右,搭载“宝石”的奥斯卡级完全可以从容地在反潜直升机防区边缘齐射导弹。

■ 在干船坞中维护的奥斯卡Ⅱ,艇体上已经锈迹斑斑,消声瓦大面积脱落,颇有明日黄花的意味

然而,续建奥斯卡级的消息后来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客观分析,在俄罗斯目前的海军发展战略与经济形势下,该方案实际完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没有后续艇开工,即便现有的奥斯卡级再服役30年,巡航导弹核潜艇恐怕也必须面对黄昏的苦涩。美国改装的俄亥俄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主要用于对陆打击,而俄罗斯海军目前也没有研制奥斯卡级接班人的计划。在剩下的7~8艘艇退役后,俄海军的水下反航母重任只能交由北德文斯克级攻击核潜艇负责。

军情链接

美国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 改装后的俄亥俄级

美国早在1955年就打算用“天狮星”-1巡航导弹装备常规潜艇,并做了相关海上试验。但1958年该项目被叫停,后来美国就一直没有研制专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进入21世纪后,美国海军为了将潜射弹道导弹数量限制在美俄军控条约范围内,决定将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中服役较早的4艘“俄亥俄”号、“密歇根”号、“佛罗里达”号和“佐治亚”号改装为巡航导弹核潜艇。改装后的4艘艇可以在原来安装“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舱段内塞入最多154枚“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原24个导弹发射筒中的22个被改装成“战斧”发射筒,另外两个发射筒则改为特种作战任务舱。改装四艘俄亥俄级的总花费约为7亿美元。首艘改装完成的“俄亥俄”号在2006年2月7日重新服役,最后一艘接受改装的“乔治亚”号于2008年3月28日重回现役。

苏联改装的巡航导弹核潜艇

将弹道导弹核潜艇改装成巡航导弹核潜艇并非美国人首创。苏联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曾将6艘扬基级(667型)弹道导弹核潜艇改成了巡航导弹核潜艇。改装的原因同样是为了不打破美苏军控协议的限制。6艘接受改装的潜艇中,前3艘667M型换装了3M25反舰导弹,另外3艘667AT型换装了SS-N-21“石榴石”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对于3M25反舰导弹外界有各种猜测,一种消息称该导弹实际上就是射程1000千米的“火山岩”,但有俄罗斯媒体指出该导弹只是AS-6“王鱼”的潜射型。而“石榴石”则是一种与“战斧”类似的远程亚声速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达3000千米。

■ SS-N-21“石榴石”(潜射型的苏/俄编号RK-55),该弹采用惯导/地形匹配制导,飞行速度0.7马赫,巡航高度200米,可装20万吨TNT当量的核战斗部,其与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颇为相似,因此常被戏称为“战斧斯基”

■ 换装“石榴石”的667A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