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反航母巡航导弹技术的重锤挑战

反航母巡航导弹技术的重锤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林科夫询问正在独自研制巡航导弹的弗拉基米尔·切洛梅伊能否仿制V-1。年轻的切洛梅伊当场应可,并且还大力推崇导弹在未来战场的潜力。在看到反舰导弹的发展潜力后,切洛梅伊决定参与进去,其研制的第一款反舰导弹SS-N-3“沙道克”顺利获得海军订单。这样慢吞吞的攻击显然不足以饱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体系。

苏联海军为第三代重型反舰导弹提出的射程指标是500千米,由于通过情报系统知悉美国正在研制“宙斯盾”,导弹本身的突防性能将被重点考虑。

在苏联历史上,一般认为赫鲁晓夫是继列宁斯大林之后的第三代领导人。这对另外一位苏联政治家来说可能有些不公平。实际上在1953年3月1日斯大林逝世后,继任部长会议主席的是格奥尔基·马林科夫。

■ 马林科夫(左二)与赫鲁晓夫(右一)

然而,这位“技术派”政客命中注定不是赫鲁晓夫的对手。在执政不到两年后就被降职为电站部部长,成为一位普通的正部级科技官僚。这对马林科夫来说并不陌生,早在卫国战争时期,马林科夫就曾主管过苏联航空工业,还因大幅提高飞机产量获得过列宁勋章和“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出于战时友情,英国慷慨地提供了1枚未爆炸的德国V-1巡航导弹供苏联研究。马林科夫询问正在独自研制巡航导弹的弗拉基米尔·切洛梅伊能否仿制V-1。年轻的切洛梅伊当场应可,并且还大力推崇导弹在未来战场的潜力。

■ V-1是德国研制的世界上最早投入实战的巡航导弹,1944年6月13日,首枚V-1飞向英国首都伦敦,此后的近一年时间里,共有约1万枚V-1投入实战,这开启了现代战争的导弹时代

两天之后,苏联即抽调出100人以上的团队,组成了一个由切洛梅伊领导的巡航导弹研究部门。同年9月,原来由著名战斗机设计师尼古拉·波里卡尔波夫领导的OKB-5l设计局也被移交给切洛梅伊。

有了完整的研制团队后,切洛梅伊很快于1945年在V-l导弹基础上成功仿制出Kh-10空地导弹,这成为后来苏联与俄罗斯庞大反舰导弹家族的起点。冷战爆发后,拉沃契金设计局与米亚希谢夫设计局开始研究更具野心的超声速洲际巡航导弹。然而,随着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日渐成熟,洲际巡航导弹失去了价值,不过这一时期在超声速导弹的气动外形和动力系统上的预研,为后来苏联远程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发展指明了方向。

切洛梅伊奠基反舰导弹帝国

1955年8月,切洛梅伊的设计团队被重新改组成为OKB-52设计局。马林科夫已经于当年2月下台,不过一向“很懂政治”的切洛梅伊很清楚应该如何与新的国家领导人打交道。他通过让赫鲁晓夫的儿子到自己设计局“挂名”总工程师表明了政治态度。

此时的苏联海军已装备其第一款反舰导弹SS-N-1“扫帚”(苏/俄代号P-1),该导弹由迪米特里·托马什维奇领导的KB-2设计局研制,部署在少量基尔丁级火炮驱逐舰上。SS-N-1使用无线电指令制导,目标信息由驱逐舰雷达提供。这意味着尽管导弹本身航程可达185千米,但受制于舰载雷达与无线电不能跨地平线导引的缺陷,实际射程只有30~35千米。后继的SS-N-1B改用主动雷达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并计划利用卡-15RC直升机提供跨地平线中继制导能力,这应该是苏联最早尝试建立超远程反舰作战体系的努力。然而,由于机载雷达重量太大,卡-15RC直升机始终未能定型量产,SS-N-1B计划最终失败。后来由彩虹设计局研制的SS-N-2“冥河”的射程只有42千米,显然也是为了照顾火控系统的制导范围。

在看到反舰导弹的发展潜力后,切洛梅伊决定参与进去,其研制的第一款反舰导弹SS-N-3“沙道克”顺利获得海军订单。该型导弹使用固体火箭助推器,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最大速度达1.3马赫,可攻击300千米外的目标。早期型“沙道克”只有简单的惯导系统,远程打击精度很差。

SS-N-3在苏俄反舰导弹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该导弹的多平台发射、超声速,以及300千米以上的射程均成为后来苏联重型反舰导弹的统一标准。而且,即便将SS-N-3的技术性能放在今天,仍然堪称除俄国货外最强大的反舰导弹。

为了解决远程导弹的跨地平线制导难题,切洛梅伊设计局提出了一个相当富有创意的方法。SS-N-3的改进型在发射后将依靠助推火箭爬升到7000米高空,再由涡喷发动机加速至1.5马赫,并启动弹上主动雷达。在凭借惯导系统接近目标空域后,由于高度优势,此时的反舰导弹可以看到海平面以外的目标。其雷达图像实时传回发射母舰,使发射人员可透过导弹的“眼睛”锁定地平线另一边的航母战斗群。发射人员从中挑选出重要目标后,指令导引头锁定目标,导弹便开始下降高度,维持超声速冲向目标。在弹道末端,高度降至10~20米后,导弹再俯冲攻击战舰的水线下部分。

上述攻击模式较好地回避了远程导弹的中继制导问题。不过舰艇不可能在没有探测到目标的情况下,随意发射宝贵的重型反舰导弹来执行侦查任务,且弹载雷达受体积所限,其发射功率也比较有限。因此,在导弹发射前,舰艇还是需要侦察机或者卫星提供航母战斗群的远程预警。

SS-N-3B(苏/俄代号P-35)于1959年试射,在1963至1968年间,总共有8艘水面战舰装备了这种导弹,包括4艘肯达级与4艘克列斯塔级巡洋舰。同期还有16艘朱丽叶级柴电巡航导弹潜艇和29艘回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装备该导弹的潜射型,即SS-N-3A(苏/俄代号P-6)。

■ SS-N-3A与朱丽叶级柴电巡航导弹潜艇,朱丽叶级(苏/俄代号651)是苏联第一型专门建造的巡航导弹潜艇,可携带4枚SS-N-3A

不过,“沙道克”反舰导弹的上述攻击模式貌似合理,却由于当时缺乏智能化的计算机目标识别和任务分配系统,导致实际攻击效能非常低下。其第1波导弹发射后,需要8~12分钟才能命中目标。由于导弹的雷达导引头需要控制员人工遥控,因此必须命中后才能发射下一波导弹,发射准备时间长达4~6分钟,因此发射完6~8枚导弹共需20~30分钟,这意味着巡洋舰和核潜艇必须长时间暴露在舰载机的作战半径内。此外,受限于当时的电子技术,每一枚弹上的主动雷达在向舰艇“转播”探测信号时,都需要独占一个频道,否则便会彼此干扰。这样慢吞吞的攻击显然不足以饱和航母战斗群的防空体系。

■ “回声”Ⅰ级(苏/俄代号659型)和“回声”Ⅱ级(苏/俄代号675型)是前苏联研制的第一代巡航导弹核潜艇,其中,“回声”Ⅰ级可携带6枚SS-N-3C(苏/俄代号P-5)陆攻巡航导弹,“回声”Ⅱ级可携带6枚SS-N-3A超声速反舰巡航导弹,该图为正在发射SS-N-3A的“回声”Ⅱ,可见该弹需要潜艇在水面状态发射,大量的尾焰极易暴露目标,实战运用难度可想而知

■ 游弋在公海上的“回声”Ⅱ级

■ SS-N-7“星光”(苏/俄代号P-70)

潜射反航母导弹

SS-N-3的潜射型装备了红海军大量潜艇,然而该型导弹仍不算真正的潜射导弹。潜艇必须浮出水面后才能发射,发射方式与水面舰艇没什么不同。这无疑增加了潜艇暴露的风险,因此,切洛梅伊的下一阶段目标就是研制可以直接在水下发射的反舰导弹——SS-N-7“星光”。

SS-N-7潜射反舰导弹采用了类似“冥河”的三角翼气动布局,4台固体助推火箭可将导弹从水下30米处推出水面,再用固体续航火箭发动机推进。随后导弹利用雷达高度计维持40~60米高度的亚声速飞行,直到命中目标。

该导弹的制导方式为惯导/指令修正加主动雷达末制导,这也成为后来苏俄远程反舰导弹普遍采用的制导方式。通常情况下,潜艇在利用艇上的MGK-300远程声呐探测到目标后迅速发射导弹,潜艇随即下潜撤离,如果中段飞行仅靠惯导独立完成,则SS-N-7的射程只有约50千米;如果第三方中继制导平台能给予导弹指令修正信号,其射程可提高到80千米。

SS-N-7于1968年正式服役,随后大量装备在神父级和查理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上。该导弹最大的问题是射程太短,由于潜艇发射后必须下潜,因此无法通过SS-N-3的方式实现独立超视距打击,而艇载MGK-300声呐的探测距离只有几十千米,潜艇必须突破航母战斗群的多层反潜网才能发射导弹。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苏联新研发的MGK-300改进型和MGK-400远程声呐上艇服役,两款声呐的探测距离均可达到200千米以上,这为新一代超视距潜射反舰导弹的研发提供了条件。这里可能需要先做一个简单的知识介绍:进行跨地平线攻击,必须先有跨地平线探测能力。雷达的无线电信号在空气中直线传播,无法直接到达地平线后方的目标。但在水下世界,声波虽也是直线前进,但由于海水温差造成折射,会使传输路线向下弯曲后再返回水面,这种现象被称为“声呐收敛”。因此声波理论上可沿着海面下的变温层与海面之间形成的通道,顺着地球弧度一直传播下去。只要主动声呐的发射功率足够大,或者被动声呐接收的灵敏度足够高,便不会受地球曲率限制,从而具备跨地平线探测能力。而美军航母强劲的动力系统显然提供了足够的声源。

在新型远程声呐保障下,苏联第三代潜射反舰导弹SS-N-9“女妖”的射程被提高到120千米,发射深度也增加至50米。此外,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切洛梅伊还首次为反舰导弹加装了主动雷达/红外双导引头。

SS-N-9从1977年开始陆续部署到6艘“查理”Ⅱ级潜艇上。20世纪80年代,苏联又发展出更先进的MGK-500Skat远程数字声呐,从而进一步延伸了潜射反舰导弹的射程。

■ SS-N-9“女妖”(苏/俄代号P-120)

■ 反舰导弹编队攻击模式示意图

反舰导弹编队攻击

550千米编队攻击

苏联海军为第三代远程重型反舰导弹提出的射程指标是550千米,且上一代导弹齐射能力不足的缺陷必须解决;同时,由于通过情报系统知悉美国正在研制“宙斯盾”,导弹本身的突防性能也是这一代反舰导弹需要重点考虑的。

相关工作仍然由切洛梅伊设计局负责。其中最早服役的型号是SS-N-12“玄武岩”(苏俄代号P-500),其也定下了这一代远程反舰导弹的基本标准。为了提高齐射能力,SS-N-12放弃了SS-N-3先发射一枚高空侦查弹来实现超视距打击的方法。超视距攻击所需的中继制导完全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然而,我们还是能从SS-N-12身上找到一点“侦查领弹概念”的痕迹。这就是在冷战年代最令人震惊的武器技术之一——反舰导弹编队攻击。

SS-N-12最多可由8枚组成1个齐射编队,指派其中l枚作为领弹。领弹维持5000至7000米高度飞行,并开启雷达导引头搜寻目标,其他僚弹则关闭雷达,维持低空30米的无线电静默飞行,接收领弹传送的数据。SS-N-12是苏联第一款使用弹上数字计算机的反舰导弹,因此领弹可以智能分配僚弹锁定不同的目标。如果飞行中途领弹出现故障或被击落,编队会自动指派l枚僚弹爬升接任领弹工作,当整个编队接近目标时,导弹上的末制导雷达再开机锁定各自被分配好的目标。

SS-N-12于1975年服役,其缺点是不具备水下发射能力。为了能够让核潜艇部队拥有类似的超远程打击手段,苏联很快又在SS-N-12基础上研制出性能更好,且可在水下30米直接发射的SS-N-19“花岗岩”反舰导弹。(www.daowen.com)

由于使用了新型3处理器弹上计算机,SS-N-19的攻击编队比SS-N-12更复杂。其编队数量最多可达24枚,每6枚1组,各自有1枚领弹。除指挥自己的僚弹外,各组领弹彼此之间也可互相协调攻击战术。SS-N-19领弹的目标探测手段也更加巧妙,弹上雷达不需要像SS-N-12那样持续开机,其在快速扫瞄目标区后就可关闭雷达,从而降低被发现概率。在弹道末端,导弹还可以释放电磁诱骗信号,并做出高机动规避动作。在一次标准的反航母作战中,苏联或俄罗斯海军可调集至少3艘奥斯卡级潜艇和1艘基洛夫级巡洋舰,每艘奥斯卡级齐射24枚SS-N-19,基洛夫级齐射20枚,组成92枚导弹的庞大“编队”攻击一个航母战斗群,这才是真正恐怖的远程超声速饱和攻击!

1984年,切洛梅伊在他的度假别墅不幸被自己的奔驰轿车撞断腿,住院期间突发动脉阻塞辞世。接替他位置的是盖博德·埃弗雷莫夫。后者接任后推出的最重要产品当属SS-N-26“宝石”(苏/俄代号P-800)。这款反舰导弹借鉴了“沙道克”的高空俯视锁定理念,因此不需要复杂的中继制导。实际作战时,发射后的SS-N-26会先爬升到14000米高空,依靠惯导系统接近目标空域后,利用其功率强大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进行扫瞄。由于微电子技术的进步,SS-N-26不需要像SS-N-3那样再传输目标数据给母舰,而是可以根据弹上雷达扫描情报直接发起攻击。

“宝石”的突防速度高达2.8马赫,且弹体涂有吸波材料,战斗部还覆盖装甲。虽然在巡航段采用高空弹道,却仍能保证很高的突防概率。到距离目标60千米处时,导弹利用雷达导引头锁定目标并下降到掠海高度,然后切换回被动雷达模式完成最后攻击。

“宝石”的射程在设计时被定在了300千米,比“玄武岩”和“花岗岩”短了近一半。这主要是考虑到导弹中段飞行仅靠惯导系统工作,射程越长,惯导的累积误差越大。在没有中继制导修正的情况下,过远的射程可能会导致目标驶离弹上雷达的搜索区。此外,该导弹的编队攻击战术也有所简化。齐射后的导弹以3枚为一组,其中一枚为领弹,3枚弹采用统一的高-低弹道攻击目标。

SS-N-26直到苏联解体后才于1996年完成试射。射程缩短的另一个好处是弹体尺寸大幅减小,可以搭载于蝎子级导弹艇和基洛级常规潜艇上。该导弹后来被推向国际市场,并成为印俄合作研制“布拉莫斯”导弹的技术样本。

俄罗斯SS-N-26“宝石”反舰导弹

■ 印度于2013年3月20日,在孟加拉湾滨海城市维沙卡帕特南附近的水下,成功试射了一枚潜射型布拉莫斯,该导弹由固定在水下的垂直发射装置发射,而非潜艇。照片中导弹刚刚出水,弹头两侧冒出火焰,这是矢量发动机正在调整导弹的姿态

■ 上图为SS-N-26“宝石”,下图为布拉莫斯,两者的气动外形几乎完全一样

除“玄武岩”“花岗岩”和“宝石”外,还有一种说法称SS-N-12后来衍生出一种绰号“火山岩”的超远程反舰导弹。该弹采用大量轻质钛合金制造,射程高达1000千米。这意味着搭载该导弹的苏联或俄罗斯舰艇将首次具备在航母舰载机巡逻半径外发起攻击的能力。“火山岩”据称从1987年开始装备了多艘回声级和查理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以及光荣级3号舰。上述传闻如果属实,则SS-N-19作为全球威力最大反舰导弹的地位将被取代。同时,由于所有回声级和查理级潜艇均在冷战后退役,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很可能才是目前俄海军反舰能力最强的舰艇。

彩虹与其他设计局的反舰导弹

苏联的中近程反舰导弹和空射反舰导弹主要由彩虹设计局研制。该设计局本来只是米格设计局的一个分支机构,1966年独立后专门研制战术与战略导弹。在米格时代,彩虹局曾推出苏联最早的空射反舰导弹AS-1“狗窝”,以及大名鼎鼎的SS-N-2“冥河”。考虑到SS-N-12等重型反舰导弹体积巨大,只能配备在大型水面舰艇与核潜艇上。为了提高中小型舰艇的反舰能力,彩虹设计局决定研制一款超声速中程反舰导弹来取代亚声速的“冥河”。

SS-N-22“日炙”反舰导弹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该导弹安装一台冲压发动机,与重型远程反舰导弹不同,“日炙”在7米的掠海高度即可达到2.3马赫速度。这意味着其从地平线冒出后不到1分钟就可击中目标,点防空系统很难及时反应。如果同时发射多枚导弹,则几乎可以保证穿透航母战斗群防空网。由此也被一些媒体誉为“宙斯盾”克星。

SS-N-22于1981年正式服役,主要装备现代级驱逐舰和大量的近岸导弹快艇,并曾出口中国。其最初型号射程只有120千米,近年来俄罗斯对该型导弹多次升级,最新型号的“日炙”射程已达到160千米。空射型号的射程更达到250千米。

■ SS-N-22“日炙”

■ “俱乐部”攻击模式

俱乐部导弹打击水面舰艇

与那些500千米级的远程反舰导弹不同,SS-N-22虽然也可以跨越地平线攻击,却不需要第三方平台提供中继制导,而是依靠舰上的超视距雷达直接实施火控。SS-N-22在齐射时没有复杂的编队战术,不过仍可在发射前制订精确的攻击方案。编队指挥舰上的任务电脑会预先输入飞行计划到多艘舰艇发射的导弹中,使连续发射的导弹可同时抵达目标。在接近目标时,该导弹还将做出高达10G过载的规避动作。

苏联与俄罗斯可用于反航母的空射反舰导弹基本都出自彩虹设计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AS-4“厨房”、AS-6“王鱼”和AS-16“反冲”。这三种导弹的性能在前文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除切洛梅伊设计局和彩虹设计局外,苏联的其他导弹设计局也曾推出过多款轻型反舰导弹,这些导弹基本不具备独立突破航母战斗群防空网的能力,且战斗部威力较小。它们大多可由飞机、水面舰艇和潜艇的鱼雷管通用发射。在不同火力平台上,对于同一款导弹,北约赋予了不同型号。如星箭设计局的“天王星”反舰导弹,其舰射与潜射型为SS-N-25,空射型则为AS-17。该导弹的综合性能与美国“鱼叉”类似。

近年来,革新家设计局的SS-N-27“俱乐部”导弹家族在国际市场上颇受瞩目,其反舰型号,即3M54E型,很有特点,采用了类似多级火箭的助推方式:第一节助推器将导弹送至150米高度后脱落,导弹伸出进气道由涡喷发动机推动,巡航段在掠海高度以亚声速飞行;当距目标30~40千米时,导弹再度爬升并用主动雷达搜索目标;最后20千米时,导弹抛弃第2节庞大的油箱与发动机,启动火箭发动机俯冲加速至2.9马赫撞向目标。该导弹的最大射程为220千米。其全程亚声速的改进型,即3M54E1型,射程延伸至300千米。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潜射型竟然可以从150米深度直接发射。

■ 图中导弹弹体上标有X-35字样,这其实就是“天王星”,X-35是俄文代号(英文表示为Kh-35),SS-N-25是其北约代号,该弹的4片切梢三角形折叠式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切梢三角形折叠式小弹翼位于弹体后部,气动外形与“鱼叉”完全相同,因此又被戏称为“鱼叉斯基”,其最大射程130千米,最大速度0.9马赫

■ “俱乐部”导弹家族分为两个系列,“俱乐部”-S是潜射型,用于装备具有标准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的潜艇,“俱乐部”-N是舰载型,用于装备具有通用导弹垂直发射装置的水面舰艇。图为“俱乐部”-S的全家福,从左至右依次是91RE2(反潜),91RE1(反潜),3M54E(反舰),3M54E1(反舰)

■ 1982年5月4日,英阿马岛战事正酣,英皇家海军42型“谢菲尔德”号(D80)正在马岛以南海域巡逻,11时04分,两枚由阿根廷海军“超军旗”战机发射的“飞鱼”由40千米外呼啸而来,对空警戒雷达处于关机状态的“谢菲尔德”号浑然不知,其中一枚正中“谢菲尔德”号舰舯,顿时,舰体被炸开一个豁口,升起滚滚浓烟,22名水兵当场阵亡

■ 发射中的“飞鱼”

■ 2013年10月,雷声公司向美海军交付了第3000枚“战斧”BlockⅣ

军情链接

西方国家的反舰导弹

“飞鱼”大名鼎鼎的“飞鱼”是由法国航太公司研制的轻型亚声速近程反舰导弹,该导弹因在1982年马岛战争中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名声大噪,成为在全世界最畅销的反舰导弹,总生产数量超过2000枚。最早的“飞鱼”MM38舰射型于1975年服役,后来又发展出空射型和潜射型。以目前普遍装备的MM40舰射型为例,导弹重855千克,最大速度0.93马赫,射程65千米,最小掠海高度只有2.5米,采用惯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鱼叉”AGM-84“鱼叉”是由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轻型亚声速中程反舰导弹,1979年装备部队,是美国及其盟国海空军现役最主要的反舰武器,可从飞机,水面军舰以及潜艇上发射。以目前普遍装备的“鱼叉”BlockⅡ舰射型为例,导弹重1110千克,最大速度0.85马赫,射程152千米,采用惯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

“战斧”很多人可能以为美国没有远程反舰导弹,实际上“战斧”巡航导弹中的BGM-109B/E、AGM-109K/I均为反舰型号,可通过潜艇、水面舰艇或飞机发射。以BGM-109B/E为例,其于1983年形成战斗力,导弹重1200千克,最大速度0.72马赫,射程460千米,采用惯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与苏联的远程重型反舰导弹相比,“战斧”显然缺乏有效的突防能力。

苏联重型反舰导弹之父

■ 春风得意的切洛梅伊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切洛梅伊1914年6月30日生于尚属于沙俄的波兰谢德尔采,乌克兰族,1984年12月8日在莫斯科去世。他是两次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获得者。切洛梅伊18岁考入基辅理工学院,20岁出头就拿到了博士学位。卫国战争开始时,切洛梅伊任职于莫斯科巴拉诺夫中央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他在1942年制造出苏联第一台脉动喷气发动机。1962年切洛梅伊成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切洛梅伊是苏联反舰巡航导弹和航天工程领域的全才大师,他所领导的设计局曾研制出一系列用于摧毁美国航母的超声速远程反舰导弹。航天方面,切洛梅伊最得意的力作就是“质子”火箭。除此之外,他还曾参与苏联登月计划、“礼炮”系列空间站等多项大型航天项目。在苏联登月计划中,切洛梅伊与科罗廖夫展开竞争,立足于强大的“质子”火箭,切洛梅伊提出了颇富创意的绕月-登月方案。然而,科罗廖夫毕竟在航天领域声名显赫,苏联政府后来对登月计划直接干预,切洛梅伊与科罗廖夫各自的项目被合并,切洛梅伊主要负责绕月,科罗廖夫则将把人送上月球。后来有很多人认为,如果苏联政府采用切洛梅伊的方案,也许有可能成功。不过“质子”火箭的推力尚不足以完成载人登月。假设科罗廖夫当初采用了格鲁什科的RD-270火箭发动机,而不是冒险采用30台并联的库兹涅佐夫NK-15发动机来制造N-1火箭,且没有因为医疗事故猝死的话,苏联是否有机会在1970年前登月?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 运输途中的“质子”,其为数众多的尾喷口颇为壮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