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土耳其帝国及其对欧洲国家的重要影响

土耳其帝国及其对欧洲国家的重要影响

时间:2023-07-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的确,威尼斯政府没有立即对土耳其采取军事行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土耳其的崛起。有证据表明,他们立即向君士坦丁堡下达了指令,要求使馆人员今后密切注意土耳其的动向。可是,土耳其民族却不同。保加利亚与名义上是拜占庭属国的马其顿变成了土耳其的附属国,同意向其缴纳年贡和履行军事义务。拜占庭帝国不断趋向土耳其属国化。皇族之间为新皇帝人选争执不休时,竟然是由土耳其的苏丹出面,一语定乾坤。

土耳其帝国及其对欧洲国家的重要影响

1300年前后,奥斯曼王国在小亚细亚的内陆地区,一点点地成长起来。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个东临蒙古帝国,西临拜占庭帝国,处于夹缝中的小王国,日后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

28年后,土耳其人征服了小亚细亚西端位于马尔马拉海附近的布尔萨(Bursa)。他们之所以向西扩张,是因为东面的蒙古帝国势力强大,而西面的拜占庭帝国则国势衰弱,当然是先从弱者下手。

曾经属于拜占庭的布尔萨,成为土耳其人第一个正式的首都。虽然占领了拜占庭帝国的亚洲领土,但那个时期的土耳其人,还无法对西欧海洋强国的威尼斯热那亚构成直接的威胁。对于制海权至上的海洋国家而言,土耳其人的版图再怎么扩大,只要它不具备占据海岸线的力量,就不算是真正的对手。

可是,26年之后的1354年,土耳其占领了加里波利(Gallipoli)。加里波利可不在亚洲的境内,虽然处于边陲,却是不折不扣的欧洲领土,而且还是连接爱琴海与马尔马拉海的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海港城市。警报声传到了威尼斯。那一年,威尼斯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向元首和元老院送去了以下报告:

“拜占庭帝国,面对新兴国家土耳其的威胁束手无策。除了土耳其之外,无论是威尼斯、塞尔维亚或匈牙利,只要是基督教国家,拜占庭似乎都愿意对其俯首称臣。”

1340年的势力分布图(摘自G.OSTROGORSKY“Storia dell'Impero Bizantino”)

这是威尼斯方面有关土耳其的最早史料。在知道君士坦丁堡会在百年后陷落的我们后人看来,这是一份预言历史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历史上无视先贤良言的现象屡屡发生。那么,接到这份报告的威尼斯政府,是否重蹈覆辙,对马特奥·韦尼耶(MatteoVenier)大使拉响的警报,也是充耳不闻呢?的确,威尼斯政府没有立即对土耳其采取军事行动,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土耳其的崛起。

事实上,威尼斯政府认真地研究了这份来自驻外使馆的报告。有证据表明,他们立即向君士坦丁堡下达了指令,要求使馆人员今后密切注意土耳其的动向。威尼斯政府没有马上行动,而是静观其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拜占庭帝国内部的问题。尽管帝国百废不举,但拜占庭人极其厌恶经常逼迫他们改宗信奉天主教的西欧人。如果让他们放弃东正教屈居于罗马教廷之下,他们宁愿不要西欧的支援。所谓的只要是基督教国家都愿意臣服,不过是帝国内一部分人的想法而已。即使在受到外敌直接威胁时,大多数拜占庭人依然不减对天主教的敌意。从1204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建立拉丁帝国开始,在其背后苦苦相帮其支撑了60年的威尼斯,对这个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第二点原因是经济。10年前,教皇解除了长久以来不许与穆斯林交易的禁令。威尼斯香料的主要市场因为“解禁”,从君士坦丁堡转移到埃及的亚历山大。不过,君士坦丁堡的重要性依然存在。来往此地的威尼斯商船,也没有受到什么干扰。尽管土耳其占领了加里波利,但只有极少的驻扎兵力,威尼斯想对付他们,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只不过对方的存在不至于影响商船的安全,威尼斯也无心动手。

威尼斯人天生缺乏无限制扩张领土的野心。在他们的观念里,扩张领土,是一种浪费精力、不切实际的行为。

可是,土耳其民族却不同。仅仅在5年之后的1359年,他们便开始有计划地攻占巴尔干地区。这一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市民们,眼睁睁地看着土耳其的军队从亚洲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的地带登陆欧洲,大摇大摆地走过他们的城下,却一筹莫展。3年后,阿德里安堡(Adrianople)沦陷。翌年,菲利波波利(Philippopolis)也落入土耳其人之手,整个色雷斯地区成了土耳其的领土。

1365年,土耳其王朝将首都从布尔萨迁往菲利波波利,向世人显示,他们的根据地不再放在亚洲,而是要立足于欧洲。

没过多久,与色雷斯邻接的保加利亚、马其顿,甚至拜占庭帝国纷纷动摇。保加利亚与名义上是拜占庭属国的马其顿变成了土耳其的附属国,同意向其缴纳年贡和履行军事义务。拜占庭帝国的皇帝,也被迫答应每年向苏丹皇宫进奉年贡,并且在苏丹远征时,由拜占庭皇帝本人或者是皇族的成员率兵随行。

话说回来,贵为荣耀的东罗马帝国皇帝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沦为土耳其实质上的附属国。于是,皇帝亲自前往匈牙利,请匈牙利国王提供军事支援。可是匈牙利国王以自己是天主教徒,必须忠于罗马教廷为由,拒绝出兵。无奈之下,皇帝转道前往罗马。

两年前刚结束“阿维尼翁之囚”(Prisoner of Avignon)的状态,班师回朝罗马的教皇,此时根本没有能力召集西欧十字军东征,但他的态度却十分傲慢,坚持要拜占庭帝国先皈依天主教,再谈派兵。绝望的皇帝只好在罗马接受了洗礼。

然而,回到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立刻发现放弃东正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因为从朝廷、东正教会到民众都一致表示,如果向罗马教皇的三重冠冕低头,他们宁愿去敬拜土耳其人的头巾。(www.daowen.com)

翌年,即1370年,亲威尼斯派的拜占庭皇帝向威尼斯发出了援军的请求,却遭到了皇太子及其派系的反对,他们力推热那亚。由于拜占庭朝廷内部的矛盾,接到请求的威尼斯一方,还来不及商议对策,援军一事便没了下文。

其实,就算拜占庭朝廷内达成共识,一致决定向威尼斯求援,那个时期的威尼斯也没有这个余力。

土耳其的苏丹

虽然土耳其大军不断在陆地上推进,可是对海洋国家的威尼斯而言,控制东地中海的制海权才是关键,因此热那亚才是他们眼下最大的敌人。正如第六章“对手热那亚”所述,经过1380年那场戏剧性的逆转,地中海两个海洋国家的长年争端终于画上了句号。威尼斯打赢了战争,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需要时间休养生息,根本无力再与土耳其打仗。

而那个时期的土耳其军队势如破竹,屡战屡胜,仿佛不知“失败”二字。

1385年,保加利亚的索菲亚(Sofia)沦陷。

1402年的势力分布图(摘自G.OSTROGORSKY“Storia dell'Impero Bizantino”)

1387年,马其顿的帖撒罗尼迦(Thessalonica,今塞萨洛尼基)沦陷。

拜占庭帝国不断趋向土耳其属国化。皇族之间为新皇帝人选争执不休时,竟然是由土耳其的苏丹出面,一语定乾坤。访问君士坦丁堡的苏丹,被皇帝奉为上宾,受到热烈的欢迎。然而,要求拆除君士坦丁城墙,而且实际破坏了部分城墙的,正是这位苏丹——巴耶济德一世(Bajezid I)。

威尼斯也深感形势不妙。政府甚至对即将赴任的驻君士坦丁堡大使做出具体指示,如果抵达目的地后,见到的君主不是拜占庭皇帝帕里奥洛加斯而是土耳其苏丹时,该如何应对,等等。

在所有人的眼里,拜占庭帝国的命运宛如风中残烛。1402年拜占庭帝国的势力范围,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周边地区之外,只剩下伯罗奔尼撒半岛。在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an)统治的公元6世纪,拜占庭拥有北非、中东以及小亚细亚、希腊、巴尔干、意大利全境和南西班牙的辽阔疆域。就算不与那段全盛时期相比,单是从1300年到1400年的100年间,就有大片的领土不断流失。虽然这是新兴民族对决古老帝国的自然结果,多少还是令人唏嘘。

可是,那些相信历史呈阶段性发展的人,常常会为历史上发生的那些真实现象而困惑不解。1402年,势不可当的土耳其军队团团包围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似乎就在眼前。然而,一件令绝望的人们欣喜若狂的事情发生了。

由苏丹巴耶济德亲自率领的土耳其大军,在小亚细亚的安卡拉(Ankara)迎战帖木儿率领的蒙古军队,结果输得一败涂地。苏丹被俘,其手下军队在蒙古军的穷追猛打之下,如云消雾散般消失殆尽。土耳其军向来以残暴著称,蒙古军则更胜一筹。据说蒙古军扫荡过的地方,狗不叫,鸟不鸣,娃不啼,一片死寂。

因苏丹被俘,第一次尝到失败滋味的土耳其随即产生了内部分裂。三年后,帖木儿死去,蒙古帝国迅速瓦解,而土耳其的内斗仍然没有结束。

那些屈服于土耳其淫威之下的各国,没放过这个好机会,纷纷竖起造反之旗。虽然无反攻之力,但再也没有国家履行缴纳年贡和军事任务的约定。

这种“休战”状态,整整持续了20年,直到土耳其的内斗平息为止,风中残烛的拜占庭帝国因此获得了一线生机。人人都相信,土耳其的威胁已不复存在。由于对手热那亚的退败,牢牢掌握着东地中海制海权的威尼斯开启了所有商船队的航线,专心致力于商业贸易。里亚尔托桥一带交易活跃、人来人往,不愧为东起巴格达西至伦敦世界经济圈的中心。除此之外,威尼斯在那个时期开始实施向意大利本土扩张的计划,这是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