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政法机关深耕舆情工作,逐渐了解并熟知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特征,舆情分析预判能力、引导处置能力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比如,北京市公安局针对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塞医院急救通道事件的通报就获得广泛赞誉,微信公众号“中央政法委长安剑”称赞通报“硬核”“零差评”,“@人民日报”、《新京报》将该通报誉为“教科书式”。除该事件之外,云南省扫黑办通报孙小果涉黑案调查进展、重庆警方公布保时捷女车主事件的调查结果,以及浙江女童失联后遇害案的通报,均有力地澄清了事实,消除了公众疑虑,获得媒体和网民的普遍认可。
如何成就一则“教科书式”官方通报?通报需包含哪些要素和内容才能称得上是“教科书式”?政法机关又该从哪些角度入手打造“教科书式”通报?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梳理上文提到的4起正面典型案例,从通报前期的准备工作、时间选择、发布渠道选择、通报内容、外部力量等五个层面着手,总结出“教科书式”通报的八大要诀,供有关部门参考。
1.提级处置 穷尽式调查获取关键线索
舆论引导的前提,是了解舆情事件全貌。要做到这一点,至少需要从两方面着力:一是上级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发生在基层的事件提级处置,以派员调查、督办、指导、监督等方式介入案件、尽职履责;二是办案人员要以案件本身为基础,详尽调查当事人及相关人员的一切行为,从中获取关键线索,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需准确定性,并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案件。比如,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中,舆情责任主体是派出所一级,重庆市公安局、市纪委监委驻市公安局纪检监察组等上级机关,渝北区纪委监委、区委政法委也以不同方式参与到案件当中,这种自上而下的协助、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传导出的是压力和责任,为精细化的案件通报奠定了基础;孙小果涉黑案被全国扫黑办列为重点案件,并实行挂牌督办,加快了案件办理速度,也是通报质量的另一种保障。
2.研透舆论 精准掌握关切点和质疑点
成功引导舆情的基础,是精准掌握舆论关注点和质疑点。一般而言,重大舆情事件发生后,网络信息都是纷繁复杂的,媒体采访各路人等、发表不同角度的评论文章,自媒体扩散传播并表达煽动性较强的观点,微博话题和热门新闻中有大量揣测、质疑、批评等性质的网民留言和跟帖。舆情主体需要从中打捞出言之有理、有具体指向的舆论观点,将之研透,并对这些舆论观点进行分类、总结,从中找准网民关切和质疑所在,为下一步舆情回应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在孙小果涉黑案中,舆论最为关注的就是孙小果背后是否有“保护伞”;在北京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塞医院急救通道事件中,网民对其背后是否有“特权”以及“牛牌”来源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都是舆情主体在回应之前,需要精准掌握的关键问题。
3.因“事”制宜 半月内通报结果效果较好
重大舆情事件回应,应秉持“第一时间通报事实和进展、调查完备后通报结果”的原则。但如果调查“空窗期”过长,导致长时间没有新进展公布,会使舆论产生舆情“烂尾”的质疑,舆情主体也会被指不作为、慢作为。因此,关键通报的发布时机就显得很重要。北京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塞医院急救通道事件于2019年8月14日被曝光,警方于2019年8月27日发布详细通报,历时14天;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于2019年7月30日被曝光,2019年8月12日重庆警方通报阶段性调查进展,同样历时14天;浙江女童失联后遇害案自2019年7月4日曝光到2019年7月15日的通报,前后共12天;孙小果案自2019年4月26日《新京报》报道后诱发舆情,到5月28日通报案件办理进展,时间跨度刚过一个月。观察发现,对于社会面关注度高的突发案事件,详细完备的调查通报发布宜安排在案发后半个月之内,这样既能保证在较为充足的时间充分开展调查,也可延续公众对案件的关注热情;对于历时久远、牵涉面广的重大舆情,一个月左右应该有阶段性的进展通报,否则可能引发民众对相关部门拖延不力的质疑。
4.联动通报 “官微+央媒”确保信息真实
在回应内容准备妥当之后,摆在舆情主体面前的,就是通过何种渠道对外发布。渠道利用得当,提前建立联动发布机制,能够使通报的传播覆盖面实现最大化,确保通报“原汁原味”地抵达舆论场,减少因渠道选择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信息流失或内容失真。前文提到的4起经典案例中,北京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塞医院急救通道等3起事件通过官微通报,分别是“@平安北京”“@平安渝北”“@浙江公安”;孙小果一案调查结果由新华社发布。据新浪微博数据显示,“@平安北京”在发布通报后,单条微博覆盖人次3.2亿,形成12个转发层级,吸引“@北京交警”“@首都网警”等官微关注;新华社发布孙小果涉黑案通报后,短时间内媒体报道和客户端文章转发量突破3000篇。(www.daowen.com)
此外,官微间的联动对于通报的传播扩散有着较大促进作用,如“@平安渝北”发布保时捷女车主事件的调查情况之后,“@平安重庆”“@江宁公安在线”分别在3分钟后和1小时左右予以转发,该通报覆盖人次超过1.7亿,获赞近20万次,转发量近9400次;“@浙江公安”发布的女童失联后遇害案调查情况经“@公安部刑侦局”等转发,获得近9万次点赞。可见,权威来源以及官微联动,既保证信息真实性,也带动通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5.“投其所好” 通报须切中舆论疑点
通报切中疑点,是获得舆论认可的关键。比如,在北京劳斯莱斯女司机堵塞医院急救通道事件中,大多数舆论仅凭当事女司机驾驶悬挂“京A88”牌照的劳斯莱斯轿车,就揣测其背后有公权力撑腰,而官方通报阐明车牌核发以及多次流转的时间,以及该车牌是如何被涉事女司机持有的具体经过,打破了公众的“特权想象”。在孙小果涉黑案中,公众一直对其父母身份多有猜疑,云南省扫黑办的官方通报直面问题,不仅公布孙父生前的工作状况及死亡时间,还公布了其祖父母和外租父母的身份信息,舆论称赞“这次调查情况很清晰,孙小果的‘祖宗十八代’都快给列出来了,以前关注的问题都给出了回答”。由此可见,官方通报的核心就在于“想舆论所想”“投舆论所好”,针对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结合调查结果,作出充分合理的解释,公众疑虑自然迎刃而解。
6.条分缕析 呈现充足证据和细节
在一起相对复杂的舆情事件中,针对案件及当事人的讨论通常是多维度的。对此,舆情主体需要作出针对性回应,包括案件基本情况、各方当事人的行为及处置情况、网络相关传闻是否属实、案件调查进展、下一步调查方向等。一则“教科式的通报”,需要将上述内容条分缕析地呈现出来,既方便公众阅读,一目了然地看到关键,也能让舆论从中看出舆情主体对案件的重视。除此之外,通报还必须辅以足够的证据和关键的细节,如要说明当事人涉嫌违法,就需要点明其具体的违法事实、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等;要澄清围绕当事人身份背景的传闻,就需要公开其家庭、工作、社会活动情况以及财产等细节。含糊其辞、欲说还休的回应只能适得其反。以重庆保时捷女车主事件为例,重庆交警在前期视频通报中,调侃式提醒“话说女子做生意赚了钱,有钱也不能任性啊”,态度不清引起网民猜测;后期的调查通报,渝北警方将当事人李月及其丈夫童小华的基本情况、家庭财产情况、保时捷轿车交通违法处置核查情况、李月从业情况以及其他网络传闻都作出详细介绍,十分具有说服力。
7.整治谣言 以正视听赢取信任
重大舆情事件发生后,谣言和不实信息接踵而至,误导了公众、给舆论场制造了混乱,徒增舆情主体的引导成本。面对事件之外的衍生舆情,舆情主体不可轻视,更不能视而不见,需要及时辟谣,引导公众理性发表观点。除此之外,针对网络谣言的处置情况也需予以充分公开,如造谣人员的身份信息、谣言传播情况、造成的恶劣影响以及行政处罚措施等。观察发现,上述4起舆情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均出现了网络谣言,如重庆警方针对网传广泛的男司机遭人半夜敲门、威胁,北京警方针对劳斯莱斯小客车出现在二手车市场准备出售等信息予以及时辟谣,其中北京劳斯莱斯事件的造谣者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拘留。相关部门主动辟谣并严惩造谣者,不但赢得舆论信任,也树立了执法权威,起到良好的警示作用。
8.借助外力 增强通报的专业性和认可度
协调媒体发布针对性报道,或邀请专家对舆情事件中的专业问题作出解释,也是舆情引导的重要一环。这种借助外力的引导方式能够从侧面增强官方通报的专业性和社会认可度。具体来看,舆情主体在通报工作前,应该准备好引导预案,并与驻地中央媒体、本地主流媒体或有关领域专家沟通协调,围绕相关问题展开释法说理,以此配合官方通报。比如,孙小果涉黑案通报发布后,央视新闻、《人民法院报》、《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分别采访或刊发陈光中、陈卫东等知名法学专家的署名文章,从法理角度论证孙小果案立案再审的合法性及法治意义,彰显政法机关遵循法治精神,回应社会关切的积极作为。根据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统计,这一轮“组合拳”引导后,超过七成网民支持官方通报,并对孙小果案再审表示出极大支持,彻底扭转了此前疑云密布的舆情态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