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苏暴力袭警案:警方引导破除猜忌,有效应对

江苏暴力袭警案:警方引导破除猜忌,有效应对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各方舆论关注,微博话题“#淮安发生重大暴力袭警案#”迅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网民纷纷表示悲痛,希望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7月6日20时许,淮安警方再度通报称,2名在逃嫌疑人已于18时许被抓获。7月8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称,淮安市检察机关已于6日下午提前介入侦查工作,引导侦查取证,将依法从快从严惩处。

江苏暴力袭警案:警方引导破除猜忌,有效应对

舆情综述】

2020年7月6日17时,江苏淮安警方“@平安淮安”发布公告称,当日10时许,警方在一小区核查网逃人员时,遭马洪兵、马伟兵两名网逃人员持刀行凶,致1名民警、1名辅警重伤抢救无效牺牲,2名嫌疑人仍然在逃,警方向社会征集线索。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发各方舆论关注,微博话题“#淮安发生重大暴力袭警案#”迅速登上热搜榜,阅读量突破1亿人次。网民纷纷表示悲痛,希望尽快破案将凶手绳之以法。7月6日20时许,淮安警方再度通报称,2名在逃嫌疑人已于18时许被抓获。除了呼吁严惩嫌疑人的声音外,部分网民提出疑问,如“出警准备是否不足”“仅2名警务人员排查,警力是否不够”“为什么不允许开枪”等。

随后,澎湃新闻、《潇湘晨报》等媒体通过裁判文书网挖掘嫌疑人过往经历,嫌犯马洪兵曾因放火罪、盗窃罪强奸罪、强制猥亵妇女罪等罪名6次入狱服刑等详细信息被曝光,微博话题“#淮安1名袭警罪犯曾多次获刑#”阅读量超过千万人次,网民被马洪兵的累累恶行所震惊,追问“民警核查为何不加强武器配备”。7月8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发布通报称,淮安市检察机关已于6日下午提前介入侦查工作,引导侦查取证,将依法从快从严惩处。

7月10日,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工作人员、微博大V“@江宁婆婆”首先发布文章和部分执法记录仪视频还原案发始末,对舆论较为关注的出警人数、出警目的、装备配备以及案发过程等问题作出解释说明。文章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除了歹徒穷凶极恶之外,还有袭击突然、快速,案发环境闭塞等因素。“@德州运河公安分局”“@浪里赤条小粗林”等警务官微和自媒体“大V”积极转发扩散,文章阅读量很快超过200万次。7月11日,澎湃新闻等媒体跟进采访相关人员,进一步披露马洪兵2人被追逃的原因、警方逮捕细节,以及反侦察能力极强,甚至备有临时藏匿点等内容。有网民建议,对于此种情况警务人员应适当考虑配枪,降低风险,相关政策也应赋予其更大的执法空间。目前舆情已平稳过渡。截至7月16日12时,相关报道2614篇,微信文章3183篇,微博3.7万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超5亿次。

【舆情点评】(www.daowen.com)

此次袭警事件造成2名警务人员重伤身亡,不论是案件性质和社会影响都极为恶劣,事件一经曝光,迅速激起舆论沸腾。震惊的舆论急切希望了解更多细节过程,媒体“各显神通”通过公开信息挖掘嫌疑人过往,给公众形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由于前期通报较为简短,事件轮廓尚不清晰,在嫌疑人穷凶极恶的形象映衬下,网民自然得出了出警民警准备不足、装备不力的因果关联,进而对涉事公安机关产生不满情绪。

舆情发酵后,当地政法机关按照“三同步”工作原则积极应对,统筹实体和舆情工作,取得较好的舆论反响。从实体工作来看,警方在案发8小时后将嫌疑人抓捕归案,消除社会安全的风险隐患,从实体上斩断社会不稳定因素;检察机关积极作为,依法提前介入,确保案件在法律框架内得到从快从严办理。从舆情工作来看,政法机关及时、动态发布案情通报,向社会公布案件进展情况,满足舆论知情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舆论引导工作将新媒体的即时性、网络媒体的覆盖率紧密结合,“@江宁婆婆”作为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警务类微博“大V”,以专业的第一视角还原案发经过,正面对冲舆论质疑和不良猜忌;较具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澎湃新闻通过详细采访报道,还原更多细节,使得真相的覆盖面更广泛。当案件始末得以完整呈现后,舆论场上的质疑声快速消退,舆论引导工作成效显现。

(观察时间:2020.07.06—2020.07.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