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同学们,萧红说,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到底祖父的园子还带给她什么呢?接下来,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三部分。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15自然段:读着这个自然段,你有没有想过,大树是真的会发出声响吗?土墙是真的会回答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者赋予园中景物生命力,在她的眼中这一切是充满灵气的,不受任何约束)请你通过朗读将这份对自由的享受和追求表现出来。
请学生发挥想象挑选其中一个说一说:大树会发出什么声响?土墙又在回答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原来,这花园是“我”的乐园;原来,这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借景抒情的写法。(板书:借景抒情)
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第16自然段:找一找它是围绕哪两句话来写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是一个自由的园子!文中的“我”还看到了园中的哪些景物是自由的?又会想到些什么?请你把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完成相关习题。(“我”看到花开了,想到“就像睡醒了似的”;“我”看到鸟飞了,想到“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我”听到虫子叫了,想到“就像在说话似的”。)
教师过渡:睡醒了的花,天上逛的鸟,在说话的虫子,多么富有童趣的语言,多么自在、悠闲啊!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份自在与悠闲吗?
园子里还有很多景物,作者还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你发挥想象来写一写,并完成相关习题。(蝴蝶飞了,跳舞似的;春笋钻出来了,偷看美景似的;狗尾草摇晃了,在和别人打招呼似的……)(www.daowen.com)
教师过渡:是的,园中的景物带给了“我”自由,还有吗?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思考发现:读了这段话,你发现它的特别之处了吗?(这段话中连用多个“愿意”,写出了园中景物的自由)
感受自由:课文为什么要这么写?作者仅仅是在写景物的自由吗?(不是的,是因为作者在园子中是无拘无束,十分自由的,所以她眼睛所看到的景物也都是自由的,她把自己这份自由的感受放在了倭瓜、黄瓜等园中的景物上)这段话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朗读体现:萧红反反复复地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地读,特别是把“愿意”和“就”搭配在一起,更加能够表现出园中景物的自由。(老师读“愿意”的部分,学生读“就”的部分)
小练笔: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来写一种园子里的动物或植物自由自在的样子。
只有园中的景物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吗?生活在园子中的“我”呢?又会在园子里干什么呢?请你也来说一说,写一写。(完成相关习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