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脑幕成象的递次演进与优化思考

脑幕成象的递次演进与优化思考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时呈现在猎人脑幕的“马象”,实际上是一个不包含上述实在内涵的混沌不清的图像,我们称之为马的“始象”。诸类象在脑幕中的呈现意味着人对外物实象的更清晰的认知。脑幕中外物的差别性的更加具体,轮廓更加明晰,意味着人的认知更加接近“实象”。个象是更具象化,更清晰可辨,有血有肉的脑象,它意味着人的认知的深化,进一步与外物实象相契合。

脑幕成象的递次演进与优化思考

1.始象的形成

我们把外物在人的脑幕形成的直观形象称为始象,并且把始象作为分析认知机制的起点。假设一个初次进入森林进行狩猎的猎人与他相遇的是一匹白马。实在的马是有特殊的形体,如马的肢体、鬃毛、马尾,特殊的颜色、声音、喜爱的吃食,以及善奔跑等性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实象。由于此时猎人尚未见过其他不同的马,因而大脑还未对马象进行比较和思维加工。此时呈现在猎人脑幕的“马象”,实际上是一个不包含上述实在内涵的混沌不清的图像,我们称之为马的“始象”。

始象主要形成于大脑对外物的直观和镜像反应机制。假设猎人在此后的狩猎中与熊相遇,然后与鹿相遇,再后与羊相遇,他脑幕中形成了马A熊B鹿C羊D四幅脑象。由于狩猎活动刚刚开始,对四种猎物只是初次接触,猎人大脑对脑幕中的直观形象的对比、识别刚刚起步,还未开展充分的大脑认知运作,因而猎人脑幕中四种物象彼此混沌不清,难以区分:表现为:A中有B,B中有A,A中有C,C中有A,B中有C,C中有B。在猎人脑幕中,马中有熊,熊中有马,马熊难分,可见始象是混同象,即无差别象,意味着,猎人的认知还是只知有物,而不知其为何物。像婴儿最初分不清父亲和叔叔一样。

2.差别象的产生

开展抽象思维是人的认知的特征。在获得混同象后,人脑会对诸混同象进行比较和分类。比较和分类属于抽象思维活动,它是人脑对直观形象进行整理、加工和重构,将混同象转化为周界明晰的有差别象。

外物或客观实在具有多样性状,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人对外物认知的深化表现为大脑对诸复杂的直观形象开展分析、对比。例如首先就脑幕物象的头部进行比较,发现马颈长、有马鬃毛、平整的牙齿,而熊颈短、齿尖锐;此外,猎人发现马喜疾跑,而熊步履缓慢;在进一步比较中,猎人还发现马性格温驯,而熊性凶猛。经过多方面比较和综合,在猎人脑幕中的马就呈现为具有各种具体性状的马,熊就是具有各种具体性状的熊。这种具有多样具体性状的物象,也就是差别象,也称为类别象。

3.对多种物象的相互比较(www.daowen.com)

猎人面对的一个是动物群,包括马、熊、鹿、羊以及其他动物。猎人大脑还要开展广泛的比较,要将脑海中储存的一大堆直观形象,实行递次配对,进行对比。如马/熊,马/鹿,马/羊,熊/鹿,熊/羊,鹿/马,鹿/羊……在大脑进行的不断比较中,人对物的认知更加深入,最终形成四张形象清晰、性状特色鲜明的脑图;人们将其命名为马、熊、鹿、羊四种动物类别象。诸类象在脑幕中的呈现意味着人对外物实象的更清晰的认知。

4.再比较与更具体的类别象的形成

外物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属于某一同类的诸物,也不是完全的“同一物”,而是有各自的特点。这种情况决定了认知的深化,需要对脑幕中已经区分出的同类象,进行再比较和再区分,形成体现更加具体的差别的亚类象。例如猎人对马群进行观察、在脑幕形成性别、体型、年龄不相同的马类象。生物学家则要基于马的肢体结构与性状的差别而区分出马的亚种、次亚种、属……可见,认知的深化,就是人脑抽象思维的递次推进,导致内涵更丰富和多层次的次类别象在脑幕的形成。脑幕中外物的差别性的更加具体,轮廓更加明晰,意味着人的认知更加接近“实象”。

外在事物的多样性还表现在各个物类具有个别特色。例如,就马来说,同样的蒙古大马,还有肤色的差别。为了在认知上把握反映物的个体的差别,要求通过抽象思维进行再次区分,从类象中抽取出“个象”。人的认知不仅把握了物的类象、次类本象,并最终把握了物的“个象”。个象是更具象化,更清晰可辨,有血有肉的脑象,它意味着人的认知的深化,进一步与外物实象相契合。

人认知过程图示如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