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性认识中,直观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物与事)的直接“摹写”,联想是人脑将与对象有关联性的物与事纳入当下的感性认识中,想象则是人脑超越面对的现实情景,将一切“可以想到”的事和物引入感性认识之中。想象是人的一种最活跃的感性认知方式。
艺术想象是最活跃的感性思维。艺术创作活动,不只是体现创作者的直观活动,而且也体现创作者的联想活动,以及自由的艺术想象活动。即使是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也是属于当下直观+联想+想象的复合结构。
王维《渭川田家》诗描绘出一幅中华中古乡村祥和美好的田园生活风光:“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幅风景图画,也许并非是诗人对当下现实景象的写生,而很可能是包含有许多“心化为景”的想象成分,是中国优秀士大夫回归田园与民和谐相处同乐心态的艺术外化。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最活跃的感性思维,它把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使其超越了眼前生活中“物”和“事”的现实可能性,成为一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的“艺术幻想”。中国咏月诗作,从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到毛泽东作品《蝶恋花》“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这些词作所描绘的月中仙人以及嫦娥、玉兔、广寒宫宇等形象均是出自诗人的主观构想,而不是立足于也无须立足于事物的客观现实性。自由的艺术想象,突破了直观和联想机制中客观实在对作者主观认知的约束,它将与实在对象有关联的,或无关联的,甚至现实不存在的物与事,都纳入人的脑幕中,实现了一种无拘无束的艺术思维,构造出一种既实亦幻的艺术美。(www.daowen.com)
想象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动物包括拥有某些简单抽象思维能力的黑猩猩都不会想象,它们吃饱后只会打盹,而人类则善于想象。想象是人类发达的认知方式,它把人类认知范围进一步扩大,人们说“想象给思维安装上翅膀”,它使人在脑幕中构造出一个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精神存在。
想象是文学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文学艺术产品区别于物质产品的重要标志。普通摄影作品,即使用光精度最高级的相机,也只能是现实的摹写,而艺术摄影,特别是画家创作的风景画、人物画,不仅是“反映真实”,而且体现出创作者自身的理念和创意,属于高级精神生产品。想象作为艺术精神生产的工具,它不仅为浪漫派文艺家所倚重,也为现实主义文艺家所使用。
想象作为自由的艺术创新。思维,包含着艺术表现方法上的夸张,人物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想象立足现实又突破现实,大大扩大了艺术创作的空间。中国三星堆的凸眼大耳青铜人面相,世界各地的原始图腾形象,以及远古流传下来的神话,都属于“想象艺术”。中国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白蛇传》,以其大胆构想出的怪异、新奇的人物形象,充满人间爱恨的故事情节,启发人弃恶向善的社会人文内涵,成为世界魔幻文艺的经典之作。
在当代世界,适应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休闲需求,立足于想象的“想象艺术”,包括童话、魔幻、科幻文艺近年来大大发展成为文学的重要品类。但是我们也还必须看到,西方国家在商品市场机制和私利动机下劣质的甚至有毒的、疏离现实的、违反理性的后现代“想象艺术”的自由泛滥,成为当代西方文化危机的突出表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