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外在环境与生物体性质的矛盾:互相排斥的表现

外在环境与生物体性质的矛盾:互相排斥的表现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自然演化的奇妙在于生命体一旦形成,就表现出它对外在条件进行自主适应的积极秉性。生命体的自主行为本质上在于实现生命体性质与环境作用的相互协调,谋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自主构造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机体。熊猫本来是肉食动物,属熊科,由于食物竞争激烈选取了以竹枝为食。

外在环境与生物体性质的矛盾:互相排斥的表现

无论是环境或是生命体都处在不断变动中。一方面,生命体所依存的自然环境变动不停。初始地球处在高温下,需要温度降下来和适生的自然环境的形成,这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生命体是一个活体,它固有的损他求存的本性,会产生损害自然环境的行为,这就决定了主客二体相统一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二者相矛盾和对立则是绝对的、经常的,并且会随着情况的变化转变为生物与自然二体相对抗。如地壳裂变、火山爆发、外星撞击、极寒天气等一旦发生,都会使欢腾的生命绿洲转化为死寂的沙漠。可见,生命体一直都面对着环境的巨大压力,特别是初始的生命体处在更严酷的自然桎梏之下。在微小生命体与强暴大自然共存的势态下,能否增强对环境的自主适应能力,就成为生命体能否维系其生存和延续其生命的关键

大自然演化的奇妙在于生命体一旦形成,就表现出它对外在条件进行自主适应的积极秉性。在形成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复合体的化学过程中,核酸体与蛋白质等因子已经显示出它的识别、选择作用对象等行为的“自主性”。原始生物如海水中的蓝菌,具有游离不适合水域而向最适合开展细胞新陈代谢的水域聚合的本性。生命体的自主行为本质上在于实现生命体性质与环境作用的相互协调,谋求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生物自主适应环境的行为,图式如下:

寻求使自身性质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居域的能力。海洋中浮游生物、鱼类具有向宜居水域游动和聚集的本性。植物具有趋光性、向阳性,趋向温度、水分充分的地域生长。牛羊向水草丰茂地域迁移,大雁南飞过冬,上述生物居所移变行为,体现出生命体对环境的自主适应行为。

促使自身性质与环境相适应的生活模式。为接受日照、猎取食物以及休息,大多数动物白昼活动,夜间栖息。植物白昼吸纳氧气,晚上排放二氧化碳;为开展光合作用,植物枝叶特别是花朵向阳开放。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身边植物,就会发现每一棵树,每一枝干都有为使自体与环境,特别是与光环境和水环境相协调的独特生长势态。(www.daowen.com)

自主构造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机体。从微观角度,地球极地的动物,如雪豹企鹅、北极狐发育出长长的体毛。骆驼有储水的胃囊。赤道地域居民因紫外线的照射肤色变深。阳光充足的南方生长出千花万卉,寒冷的北国则松柏挺立苍翠。

为吞食树上嫩叶,鹿发育出长颈。熊猫本来是肉食动物,属熊科,由于食物竞争激烈选取了以竹枝为食。竹枝营养少,为节约热能消耗,形成了熊猫懒慢的行为;为了保暖和少热耗,生长出厚长的皮毛。

宏观角度,生命体的演化表现在:(1)由原始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进到体性更为复杂的植物、动物到人类的“自然历史过程”[2]。(2)每一种生物则处在从始源物种到千万变种的演化之中。地球上的生命体发展演变史可以描绘为:由原始物种——一朵蓝菌到生命巨树的长成,这种生命体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正是立足于生物对自然环境的自主适应机制之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