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识时务”,就是要认清形势,辨明利弊,适时而动,顺势而行,与时俱进。管子说:“圣人只能顺应时势而不能违背时势。聪明的人虽然善于谋划但总不如顺应时代高明。”
“审时度势”,就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须要根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当时的形势,认真分析,把握问题的实质。然后,再具体问题,具体对待,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处理。
一、不利的话要设法婉言
一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说话能力上,处理问题时要讲究说话技巧。该说则说,不该说的不说,该婉言时不能强说,该曲意时不能直说,该含蓄时不能明说。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处理得恰到好处。
1972年5月27日凌晨一点,美苏签定了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协定,基辛格随后在一家旅馆向随行的记者团介绍情况,当他说到“苏联生产导弹的速度每年大约250枚”时,有一名记者插话问:“我们的情况呢?我们有多少潜艇导弹配置了分导式多弹头?有多少‘民兵’导弹配置了分导式多弹头?”
“我不确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艇,我的苦处是数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回答说。
“不是保密的,”一个记者赶忙说。
基辛格笑了,反问道:“不保密吗?那你说是多少呢?”
这里基辛格用了个以问代答,巧妙地拒绝了记者的提问,把一个很难缠的问题处理成了一个幽默。
文化大革命时期,国内政局动荡,周总理的处境也十分艰难,有一次周总理接受记者采访,一位记者却提出了一个十分不该提出的私人问题。
“总理阁下,你为你的国家努力奋斗几十年,难道你没有想过你应该代替毛泽东先生而担任首脑吗?”
“想过”,周总理马上回答,“可是,我觉得我不如毛润之先生。”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周总理如果回答说“没想过”,似乎不合情理,也不能使人信服,说 “想过”,如不作转折解释,则会给人留下话柄。因而,周总理既顺势回答“想过”,接着,又把话锋一转“可是,我觉得不如毛润之先生。”这样一来,话说得人情人理,又极适合总理的身份,任何人听了都无可厚非。
楚灭秦时,刘邦、项羽各领一支人马向关中进发,并按楚怀王之约,谁先入关,谁为关中王。结果刘邦先进了关,理应立为关中王。可是项羽自恃兵多,不仅自尊为王,而且打算将刘邦放到很远的南郑去。项羽的谋士范增知道后,极力反对这一主张,他对项羽说,南郑那地方,内有重山之围,外有峻岭之险,让刘邦到那里,等于放虎归山。项羽向范增道:“有没有办法杀死刘邦呢?”范增顿生一计:“等刘邦上朝时,大王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看如何?如果他说愿意去,就证明他想到那个地方养兵练将,日后好与大王争夺天下,于是你就下令将他绑出去杀了。如果他回答不愿意,就证明了不把大王放在眼里,于是也有理由将他杀了。”项羽听后,欣然同意,待刘邦上得殿来,便问道:“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意不愿意?”刘邦听后,知道不妙,略加沉思道:“大王,臣食君禄,命悬于君手。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命是听。”项羽听后,无可奈何,只好改口说:“南郑你就不要去了。”刘邦道:“臣遵旨。”
面对“命悬于君”的难题,足智多谋的刘邦,巧妙借助模糊语言摆脱了项羽、范增所设的圈套。他的话,既没有回避问题,又绕开了问题的焦点,使人无法抓住把柄。生活中有大量信息无法用精确的语言表达,必须借助于模糊语言。
有人生病住院,医生劝他:“安心休息,慢慢就会好的。”“慢慢”是一个治疗过程,需要多长时间,谁也说不清楚,即使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了,也难下一个治疗某种疾病只需几天、几小时的结论,况且病情随时在发生变化。在一些特殊场合,人们常常不便用精确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而模糊语言则会给你留下一些余地。曾有一位外国记者在上海请我国著名园林古建筑专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谈上海地铁的进展情况,由于诸多原因,有关地铁施工情况暂时不便于公开,因此陈教授答道:“正在进行之中。”
二、不利的事要设法推托(www.daowen.com)
处理问题一定要考虑利弊得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考虑怎样处理才有利或利大于弊,如果弊大于利或者怎么处理都不利,那就要设法推托,不要引火烧身。
明代画家玄素就曾以“推托”术在伴君如伴虎的险境中全身而退。
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命画师玄素画“天下江山图。”这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题目,画得不好,很可能身家性命都难保。面对这件棘手的事,玄素想,只能“推托”了,于是,他说: “我尚未走遍九州,不敢乱画。陛下君临天下,不如请先画个草图,我再润色一下。”
朱元璋也算是个丹青好手,于是挥舞画笔,真的画了个草图,交给玄素“润色”。这时,早已成竹在胸的玄素却说: “陛下山河已定,为臣岂敢乱动!”
此语一出,令朱元璋开怀大笑,自然饶过玄素一遭。玄素遂凭借自己的闪避巧防,躲过了一次难以应付的差事。
柯立芝做了几年总统竟有厌倦之意并陈述了自己的理由。
在他总统任期快要结束时,他发表了有关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
记者们觉得他话里有话,老是缠住他不放,请他解释为什么不想当总统了。
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一位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 “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
柯立芝不想再当总统的真正理由是不宜说出的,他又不能直接拒绝。因为那样有失总统身份。用“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的幽默语言,从形式上看是对记者的一种解释,从内容上,记者什么也没得到,而且使记者无法再缠住不放,实际上,是一种巧妙地推托。
在政治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对这类问题女口果只做“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对”或 “不对”等一类肯定否定式的回答,咋说都会对自己不利。因此,这种时候,就要设法回避。
罗斯福曾在海军任要职。一天,一位朋友向他问及在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秘密吗?”
“当然能。”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外理同朋友之间的问题,要尽可能地不伤朋友之间的感情,但也不能因顾及友情而泄漏国家机密。罗斯福用了个推己及人的方法。机智地回避了朋友的提问摆脱了双方的尴尬,把问题处理得惟妙惟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