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以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创建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抓手,深耕文化领域,充分利用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盘活国有文化资产,从财政、税收上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体系,深化文化产业政策的研究和创新。目前,自贸区已顺利推动外商机构从事娱乐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等文化领域进一步的开放政策。这一重大政策将成为吸引国内外文化产业集聚和交流的突破口。优化文化国有资产的管理,在整合重组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基础之上成立的上海报业集团,汇集《文汇报》《解放日报》和《新民晚报》等高品质国有文化资源,这些优质的文化资源为上海市报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加强资金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2013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共投入1.53亿元用于对于571个文化项目的扶持。此外,上海市率先实施“营改增”的税收体制改革,使得试点中的文化企业税负基本都有所减轻,总体效果良好。随着“营改增”税收政策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改善文化产业的相关税收环境,从政策上夯实文化企业的竞争力。
上海市积极主动依照城市发展规划和国家文化产业战略规划,以国家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领域等为抓手,不断完善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并扩大其辐射范围。目前,已有超过300家、年产值合计200亿元的企业入驻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产值在所有基地中排名第一,发展为国内数字内容企业聚集高地。2013年末,累计已有超过170家的企业入驻国家对外贸易挤兑,注册资本总额合计超过35亿,贸易额更是高达50亿。上海以世博园区、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等重点区域的建设为机遇,着力推进迪士尼乐园、东方梦工厂、后世博场馆等项目的发展。上述项目将成为上海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石,有效地把上海打造为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充分利用自贸区建设的机遇,积极开展艺术品保税展示、鉴定、拍卖和仓储业务,力求完善国内外艺术品交流交易的服务体系。上海急切推进70多项文化产业平台项目,以“市区联动”为推动力,一系列功能明确、定位清晰的服务平台已初步建成,贯穿上海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为提高上海文化产业水平,上海市采用“双转型”的战略: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推进从市区到郊区文化产业园的阶梯式发展。
当下跨界交融已成为全球文化产业的新发展趋势,上海市以科技为支撑,以金融为纽带,结合国际大都市的产业转型特色,加快文化与旅游、体育和教育的跨界交融,积极转变上海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上海市推出涵盖百个文化景点的十大文化主题之旅,传达出上海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底蕴。成功举办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世界游泳锦标赛、ATP网球大师赛、F1等国际性体育赛事,推动了文化与体育的交互式发展。加快文化产业园和高校的合作,如合作研究院,将高校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文化领域的佼佼企业也可以反哺教育。以科技为催化剂,加快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促进新兴文化产业,如数字付费电视和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此外,金融资本的有效注入也推动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建设,随着龙头企业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及内容的拓展,产业一体化和内容多元化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大势所趋。
上海市已初步形成国有资本为主、民营资本为辅的产业格局。核心文化企业已超过1.4万家,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数量也已突破1.2万家。其中,在国内外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的公司就有十家,数量上排名全国前列,表明上海文化企业能够得到市场认可。大力加快实力雄厚的国有文化企业发展,这些具有优势的文化企业通过不断升级,已成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的核心驱动力。上海市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创新能力较强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
上海市文化企业不断推陈出新,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凸显了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上海文化产品的创作总量攀升精品佳作涌现,承担“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名列全国榜首,歌曲《致世博》荣获嘉奖。此外,上海市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满足各个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鼓励文化艺术产品的推陈出新,培育大众文化消费新业态与新方式,为文化艺术领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稳步地发展文化消费市场,同时也有助于扩大上海文化产业的辐射半径。
上海文化产业通过开放倒逼改革的方式谋求发展,不断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在文化交流中持续吸收和消化国际文化基因,将外向型文化融入企业,从而提高上海文化产业的全球竞争水平。利用上海区位优势,发挥桥头堡作用,鼓励企业开展海外投资、参展等业务。国有文化企业表现抢眼,例如五岸传播公司通过涉猎国际节目的代理等业务,业务已经覆盖30个国家或地区。响应建设国际文化中心的号召,推动文化产业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创建国际合作交流舞台,聚集优质资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的携手共赢打下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上海还从海外吸收了大量资源共同建设文化产业,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在影视、动漫等行业也能看见越来越多外资企业的身影。
《201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全国文化产业“新十强”依次为:广东(83.85)、北京(80.59)、江苏(60.02)、上海(57.90)、浙江(55.89)、山东(46.24)、福建(35.58)、湖南(35.23)、四川(32.53)、安徽(28.86)(1)。上海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四。上海文化产业在2005—2015年保持良好势头,文化总产出由2005年的2 081.0 1亿元上升至2013年的8 386.21亿元。同期,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从509.23亿元增加至1 284.10亿元,2015年的增加值为1 632.68亿元,较上年增长16.83%,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6.50%,较2005年上升了0.94个百分点(见表10-2)。
表10-2 2005—2015年上海文化产业增加值基本情况(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相关年份。
从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2)的统计结果可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其增加值显著高于同期地方生产总值的增幅,对上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有助于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据统计,2012年该产业共吸纳就业人数129.16万人;创造产出超过2 000亿元,同比增长10.8%,较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3.3个百分点;文化创意产业占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11年的10.87%上升至11.29%,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20%。2013年,该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充分彰显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表现突出,累计已有2万个登记产品,网络视听收入成翻倍增长;动漫产业表现抢眼,在文化部公布的“2013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中,上海市共有11个项目榜上有名,位居全国第一;全年电影票房收入超过15亿,较上年增长20个百分点,观影人次则高达3 730.8万人次。演艺市场热闹非凡,去年共有16 500场演义活动,贡献收入达16亿元;文化原创、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设计产业等方面的融合呈现出加速趋势。上海市在2017年12月14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2014年以来,上海市电影年备案量、年出品量分别增长312%和208%,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产业已占到全国同领域市场份额的90%、30%和25%。上海市文化白皮书和2016年年鉴公布的数据中表示,2016年上海市文化市场经营机构增加值为48亿元。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市注册文化市场经营单位8 204家,较2014年增长5.4%;全年演出、娱乐、网络游戏等文化市场规模约439.5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0%;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产值为10 433亿元,在全市经济生产总值中占12%,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加值为3 395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大量国内数字内容企业都聚集在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每年创造产值超过200亿元;在由文化部组织的全国数字内容公共服务平台的评比中,国家动漫产业示范区获得第一名;中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已经吸引了40多家数字新媒体企业的加入;新汇文化等一批知名机构汇聚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推出了丰盛的原创音乐佳作。超过2 000家设计公司汇聚环同济建筑设计基地,其中不乏如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龙头企业。
2013年上海市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引导文化创业企业抓住自贸区在文化、教育等试点政策,寻找产业机遇,加深受惠程度,充分吸收政策红利,快速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已有企业获得初步成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已成功汇聚了超过170家的知名文化公司;中国第一个保税艺术品仓库成功设立;在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的协助下,佳士得举行了第一场拍卖会。
为引导上海市文化企业参与国际交流,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中心的佛罗伦萨基地已经开始试运行,一批上海设计企业和意大利企业展开了交流,取得初步成效;上海近50家品牌企业通过参加海外时装周、伦敦设计节展现东方创意;相当一批文化企业参加了美国洛杉矶艺术展、德国科隆游戏展、法兰克福书展、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等一系列海外重点活动。此外,上海作为东道主举办了一批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活动: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推出了超过30个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地共10万人次的参与;上海国际电影节吸引了全世界112个国家的超过1 600部电影参展,成为亚洲最受关注的电影节;2013年,上海时装周共推出了77场发布会,吸引了180个品牌参展,观展人数高达5万人次。上述活动的成功推出极大地提升了上海文化产业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充分利用了产业的拉动作用。
区县文创领导小组响应上海市文化产业建设的号召,加快本区域文化相关产业建设。各区县依照本区域发展水平及特点,颁布多项鼓励文化相关产业建设的规划、财政优惠措施等规划政策,举行富有地方特色的活动,深化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具有区域特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上海“设计之都”的建设,以建筑、时尚、多媒体艺术、工业为四个重点设计领域,构建完整的社会和公共服务、行业创新和政策扶植体系;利用金融资金,一批风险资本已加强了在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和产业上下游链条的整合。此外,上海市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大力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扶助。
但也应清楚地看到,与我们所期望达到的要求相比,上海市文化产业建设依然存在巨大的不足,上海市依然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高知名度、高附加值的品牌依然十分欠缺,人才队伍建设无法满足需求,文化园区特色不够鲜明,相关政策红利有待进一步释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