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将文化或具有文化因素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现代技术和创意进行商业化的现代产业集合,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领域,文化创意产业业已成为21世纪极具魅力的新型产业。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文化产业的市场供给能力巨大,市场需求旺盛。近年来,为了服务于产业结构升级,上海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它既不同于制造业,也不同于其他服务业,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关于产业问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许多方法。其中基于生态学的研究是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路径。
本章拟从生态位角度进行分析,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生态位宽度、重叠度,“态”和“势”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其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发展实践。
关于生态位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Grinnell(1917)将生态位定义为“恰好被一个种或亚种所占据的最后单位”,他强调的是生态位的空间概念,有人称之为空间生态位。
Elton(1927)将生态位定义为“有机体在其群落中的机能作用和地位”,他强调的是物种在群落中的功能状态。Odum(1989)描述了功能生态位的定义,认为生态位是“一个生物在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地位,而这种位置或地位决定于生物的结构反应、生理反应和特有行为”。Hutchinson(1957)首次用数学语言为生态位赋予比较严格的定义,认为“任何一个物种的生态位都将表明该物种的生态位特性”。在此基础上,他还发展出基础生态位和现实生态位。自此,生态位的研究从定性转到定量便成了可能。MacArthur & Pianka(1966)提出了资源状况的概念,并定义生态位为“一个物种或种群的资源利用函数”,为定量测度生态位数量指标提供了可能。(www.daowen.com)
根据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状态,可以将其分为四种类型:①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②亚优势种,个体数量和作用都次于优势种,但仍然在决定群落性质和控制环境方面起一定作用的物种;③伴生种,与优势种相伴但不起主要作用的物种;④偶见种,出现频率很低,量稀少的物种。
由于作为同类或相关企业集合的产业与生物群落具有相似性,许多学者将生态位理论运用到产业生态系统中。Graedel(1995)系统研究了产业生态学的概念、产品生命周期,以及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建模和预测等。Hannan & Freeman(1984)提出了种群生态位的概念,认为产业生态位是产业在战略环境中占据的多维资源空间。Baum & Singh(1994)认为产业生态位是产业在资源需求和生产能力方面的特性。产业生态位是指特定产业在整体产业经济循环中,与其他相关产业在互动过程中所形成或具备的相对地位、产业功能与产业价值,是可被其利用的自然因素(气候、资源、能源、地形等)和社会因索(劳动条件、生活条件、技术条件、社会关系等)的总和,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产业适应环境的结果,其进化符合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业经济研究领域逐步引入产业生态学方法。Frosch et al.(1989)较早提出了产业生态的内涵;随后Lowenthal et al.(1998)进一步直接将生态学中的一系列工具应用于产业系统分析。在对中国的产业研究中,Zhao et al.(2012)基于产业生态和企业的生态位理论研究了风轮机制造业,提出了一个风轮机制造业的产业生态模型以及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许萧迪(2007)对高技术产业生态位进行了测度,从市场生态位、技术生态位、资源生态位三个维度对高技术产业进行评价;杜慧娟(2013)构建了北京市制造业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进行了产业生态位评价,进而构建了北京市制造业的新型产业体系;姚慧丽、任兰存(2012)基于生态位对江苏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制订出城市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差异化定位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生态位理论始于生态学,但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产业间竞争日益激烈,产业生态位现象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章针对文化产业系统的复杂性,基于生态位视角,对产业的生态位宽度、重叠度、“态”和“势”分别进行测度,尝试用生态位理论剖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