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最早于1985年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波特的价值链理论集中在企业内部,在该理论提出之后,Hines(1993)把波特的价值链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而Rayport & 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virtual value chain, VVC)的概念。他们认为世界应划分为由资源填充的物质世界以及由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后者组成了一个“市场空间”(marketspace),即相对于物质世界的“市场”(marketplace)而言,由此也有了“物质价值链”和“虚拟价值链”之分,而它们之间的经济原理也不相同,传统物质世界的经济规模效应不同用在虚拟价值链中。如今,价值链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链条”了,而是一张信息时代下的“网”,即“价值网”,在这个网中,各个独立的服务型企业通过提供服务来运行和维护这张“网”,并让“网”中的客户之间建立某种关系(迟晓英、宣国良,2000)。
关于产业链的定义,国内学者有的从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如刘刚(2005),李万立(2005),张铁男、罗晓梅(2005),汪先永等(2006),周新生(2006),芮明杰、刘明宇(2006)等;有的从战略联盟角度出发,如刘贵富、赵英才(2006)等;还有从产业关联或集聚的角度出发进行定义的,如卢明华等(2004)。例如,刘斌(2004)认为产业链的形成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刘刚(2005)认为产业链就是产业中不同企业间的供需关系。李万立(2005)、张铁男、罗晓梅(2005)就直接将产业链等价于价值链,李万立(2005)认为它是一个产品从投入到最终使用整个过程中不同产业部门的互动情况;张铁男、罗晓梅(2005)认为这条价值链是以“同类”产业为基础单位聚集而成的,所谓“同类”,即他们最终生产的产品相同或相似,当然整个价值链中还包括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包括供应方、制造方和零售方等。刘贵富、赵英才(2006)综合其他学者对产业链的不同定义,并结合现实案例,定义产业链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企业战略联盟,该联盟以产品为纽带,并具有价值增值性。
“技术”一词源自希腊文Technologia,原意指的是“应用科学”或“实现特定目标的科学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给出了对技术内涵及外延的不同理解,但从未有过一个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从古至今技术都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法国著名学者Ellul(1954)将技术定义为“在一切人类活动领域中通过理性得到的具有绝对有效性的各种方法的整体”。美国著名技术哲学家卡尔·米切姆(Carl Mitcham)在其著作《哲学与技术》中提出技术是客体、是过程、是知识、是意志。美国大百科全书给出的技术定义是:“设计、制造和应用机器的技巧,不包括工具或物资设备。”王发明、毛荐其(2009)认为“张宗臣、苏敬勤(2001)所提出的技术平台概念也是一种技术链的表述”,高汝熹等(2006)从技术本身和产品中蕴含的技术两个角度描述了技术的两种特性,即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联性,及“物化的技术”依靠产品而链接起来。
国内有不少学者认为产业链就是价值链,如张铁男、罗晓梅(2005),芮明杰、刘明宇(2006),郑胜利(2005),郭彤梅、刘兆征(2008)。纪云涛(2006)认为,不论是从纵向结构还是横向结构来看,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都是互相影响的,任何一个维度的变化都会对剩下一个“链条”产生影响。林淼、高汝熹、车春鹂(2001)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揭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刘尔思(2006)基于产业集聚理论,论述了产业链与价值链之间的关系,两者的形成过程一致,但表现形式却截然不同,虽然都是“反映产业的发展和协作竞争关系”,但产业链主要是以整个产业总的各要素,包括企业、企业所在区域、企业组织形式、生产要素、产成品等为存在形态,而价值链主要是以货币形式为存在形态。另外,产业链只涉及“产业内部的投入产出关系”,比如供应链或需求链,而价值链则能反映每一个生产工序的价值增值情况。张巍等(2010)通过对工业互联网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分析,研究了“三链”之间互动关系的机理,即工业互联网的技术链决定了其产业链,是典型的技术引领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产业链上的要素流动也会反作用于技术链。
当前,文化产业内上下游企业都在加快产业布局,在消费升级背景之下,客户的消费观念和需求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文创科技类的产品和服务如何才能适应时刻在变化的市场呢?对此,余明阳认为,现在的文化产品有三个特点非常明显:①“90后”“00后”成为消费的主流;②文化产品开始到了高度超细分阶段;③消费过程中一定是充满体验感,消费者的体验感要非常强。(www.daowen.com)
(1) 检索截至2018年6月5日。
(2) UNESCO, accessed 2018-06-07,http://www.unesco.org/new/en/santiago/culture/creative-industries/.
(3) 中国社会科学网,《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7)》及“荔园文创译丛”(第一辑)在深发布,http://www.cssn.cn/skyskl/skyskl_whdsy/201712/t20171201_3761650.shtml.
(4) 《城市更有味道IP更有厚度科技更有温度:文化产业释放新活力》,《人民日报》2018年01月05日,第12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8-01/05/nw.D110000renmrb_20180105_7-12.ht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