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扩大就业渠道,加强单位了解和接触

扩大就业渠道,加强单位了解和接触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一步了解单位的业务和发展前景,扩大相关人员和业务的接触,为后续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很多人都是通过毕业实习,进入就业单位的。除了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法律规定的情形以外,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

扩大就业渠道,加强单位了解和接触

就业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当孩子长大成人之后,学习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就需要开始自己谋生,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走向社会和融入社会。就业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体力型、技能型、智力型,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侧重,界限不一定非常清楚,体力型也可能含有一定的技能和智力要求。孩子从学校毕业,如果不准备继续读书,就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初中高中毕业孩子的就业,主要是按照父母的安排,从事一些相对简单的体力型劳动。大学毕业的孩子,多数喜欢智力型工作,就业问题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完全听父母的,两者的意见有时相差很远。但无论如何,孩子不能闲在家里,一定要在社会中磨炼。

(一)选择

就业是一件大事,父母非常关心孩子的就业选择。多数情况是父母希望给出一些建议,而孩子往往觉得要尊重自己的内心,与父母的想法不十分一致。因为父母的社会经验丰富一些,多从现实考虑;孩子接触社会少,多按自己的感性选择。

1.途径

从孩子自身的角度,就业选择大致可以有三条途径:

利用专业。孩子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基本上都一个明确的专业,这也是进入社会的最初资本,要尽可能利用专业。如果在就业选择上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那是比较理想的,也许能成为孩子的终身职业。但许多单位招聘时对专业要求比较宽泛,主要希望有工作实践经验,重在实际工作能力。例如有的学校招聘授课教师,需要应聘者试讲,看个人的能力发挥,不是学历越高越有优势,而是看讲课的条理、层次、通俗和技巧等。

扩展专业。大学学习的大多数课程都是相近或相似的,只有专业课有所区别。大学毕业的孩子,完全能够适应一般的岗位,特别是相近的岗位。可以考虑在专业方面的扩展,这样就扩大了就业的选择范围,更容易找到工作。实际上,专业的应用是在具体的操作岗位上,个人专业的发展主要是在实践和研究中,并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改变专业。中国是熟人社会,如果亲戚朋友有门路推荐,这样进入一个行业就比较容易,但往往可能改变专业。学校学的东西,一是知识,二是能力。需要明确的是,能力比知识重要。专业被压缩在很小的范围内,很多人最后干的都不是所学的专业。具体到某一个单位,只要是大学毕业,实际上许多跨专业工作都是可以做的,例如很多工科的学生就业后,做文字工作,甚至当领导秘书,职业发展也相当不错。

2.顺序

就业选择,最主要的是行业的选择,比如金融行业、电力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这是就业方向。其次是单位的选择,每一个行业都有许多单位,例如金融行业有银行保险、证券、监管等单位,电力行业有设计、施工、生产、管理、物资等单位。再次是岗位的选择,希望能学以致用或是与专业相近。最后才是个人的专业特长,如果能发挥个人的兴趣爱好,那就是很理想了。从主观的角度看,就业选择是从个人特长到行业的顺序考虑;从客观的角度看,就业选择是从行业到个人特长的顺序考虑。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需要结合起来考虑。

3.原则

从现实的角度看,除了一般的条件之外,就业选择还要考虑工作地点、工资收入、离家远近、发展潜力等,这些也是重要的因素。总体原则:一是资源原则,资源在哪里就考虑选择到哪里,资源包括国家资源和个人资源。二是经济原则,哪里经济发达,就考虑选择到哪里,经济发达地方的人口、资金流动性大,就业机会多。三是发展原则,哪里有利于个人发展,就考虑选择到哪里。发展条件是综合的,包括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单位在行业中所处的环节,家庭作为个人发展大后方的距离远近等。

需要指出的是,家庭成员之间要能够相互照应,特别是孩子年轻时得到父母的照顾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成家、带小孩等;以后父母年纪大了,还需要孩子照顾父母。另外,城市的生活成本集中体现在城市的住房上,但房价最终是要大家承受得起,不要太看重生活成本。经济发达的地方生活成本自然高,相应收入也会高一些,只要能生存就能发展。

4.困难

就业选择存在许多困难。从条件方面看,国有企业人满为患、学历要求高;公务员除了有学历要求外,还需要参加统一选拔考试;民营企业情况差别大,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少一些;中介等服务机构常常需要有一定的从业资格;相对来说,通用的技能型专业,如会计、文秘、人资管理等比较容易找到工作。从过程方面看,缺少信息或者信息过多,不利于具体的选择;网上招聘,投了简历之后,如石沉大海,常常没有回音;人才招聘会上,经常是喜欢的单位不招人,招人的单位又不喜欢,选择和被选择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状态。从个人方面看,刚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其认识往往跟不上现实。很多孩子都是理想化,或者说是好高骛远。有的甚至想离家远一些,总想逃离父母的监督。年轻人的社会经验少,对求职难度估计不足,考虑问题往往不够全面。

(二)尝试(www.daowen.com)

对于准备就业的孩子,总想进行各种尝试,都想自己去闯一闯。这就需要更加贴近实际、接触社会,尽可能获得一些直观感受。

1.实习

实习是很好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大一、大二的一些社会实践课,可以帮助孩子更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的不同行业、不同分工,以及企业的组织、生产、运行和管理等,接触一些基本的工作流程,感受实际的社会生活。到了大四,可以结合自己的就业考虑,选择相应的实习单位。进一步了解单位的业务和发展前景,扩大相关人员和业务的接触,为后续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很多人都是通过毕业实习,进入就业单位的。

2.试用

进入一个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般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招收员工的思想品德、劳动态度、实际工作能力、身体情况等进行考察的期限,最多不超过6个月。试用期包含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内,新员工在试用期间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除了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等法律规定的情形以外,用人单位不得无故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情况下,试用期满单位和个人都会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当然,个人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适应

从学校学习到社会就业,孩子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刚到一个单位,面对的人和事都是陌生的,需要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熟悉工作和环境有一个过程,每天可能重复一些简单的劳动,或者做的是最初级的事;上班的时间要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不可迟到、早退;工作时可能长时间站着或坐着,一天下来感到腰酸背痛;原来的同学都已经离开,需要在单位找到新的玩伴,拓展人际关系。所有这些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重要的是嘴甜一点,多主动跟同事打招呼;手脚勤快一点,多做事、多跑腿,这样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就融洽了。

(三)变换

孩子参加工作,有了一份工资,开始自食其力。但是年轻人可能还有梦想,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考虑,包括工作岗位、所在行业、生活地域等。或许当初的就业,是阴差阳错,不是个人的真实愿望,变换工作也就成必然了。也有一些孩子,开始时自己尝试就业,感到不顺或不理想,后来还是按照父母的安排,或者进入亲戚介绍的单位。

1.技能积累

参加工作、进入社会,开始了人生的新历程。经历就是财富,到一个单位求职,被问得最多的就是工作经历和业绩。用人单位非常看重实际工作能力,看能够做什么,高学历并不一定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到一个单位,需要爱岗敬业,把岗位上的事做好,这就是自己的资本。要针对行业的特点,结合岗位工作了解单位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对于一些有执业资格要求的岗位,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复习,努力准备参加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就像给自己插上翅膀一样,职业选择范围无疑就扩大了许多。

2.等待时机

社会在快速发展,各种业态不断产生和改变,新业态如网店、外卖、快递、宠物店等到处可见,传统服务业持续焕发新的生机,各种中介服务不断涌现,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进入一个行业,开始可以先做伙计,等有了资本和技能的积累,有能力的人也可以做老板。经验表明,机会总会不断出现,特别是当今的社会,即使是在一个行业内也有很多的机会,包括不同级别单位的招聘。关键是要学会等待,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机会来的时候,能够当机立断,有能力把握机会。

3.一技之长

进入社会,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技之长。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做员工需要懂行,做老板更需要懂行。学会一技之长并不难,只要肯付出都能学会,关键是不要朝三暮四,不要好高骛远。最不可取的就是什么都理想化,又不愿做具体的事务。很多与民生相关的工作,都是很普通的,但永远不会过时。外卖是餐饮的延伸,网店是商店的延伸,只是结合了新技术,销售模式有所改变,门槛变低了。一技之长是每个人生存的本领,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