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磨合如果顺其自然,过程必定比较漫长,也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结果如何难以预料。一般是等出了偏差,或者问题比较严重了,再来寻求解决的办法。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处理方式属于“结果管理”,而不是“原因管理”;属于“局部管理”,而不是“系统管理”,属于“末端管理”而不是“源头管理”。出现的情况有时是意想不到、始料不及,结果往往是恨不当初、悔之已晚、坐失良机。
“家是最小的国。”如同一个新国家的建立一样,新家建立后实际上急需一个相应的新秩序。这种秩序是建立在习俗、默契和规则之上的,习俗来自社会和父母家庭的习惯,默契来自双方的感知和自觉,而规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设定。并且,可以把习俗和默契逐步明确为规则,或者通过规则来调整家中的习俗和默契。对一些重大的规则,可以尝试按照“设定—履行—调整—评价—提升”的顺序调整,不断充实、完善;对于一些简单的规则,可以即时通过口头明示进行设定和调整。
建立家庭新秩序,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规则:
“说话”规则。有话要说出来,不要放在心里;有话要好好说,态度要和气;有话要说清楚,达到双方都能理解。常言道“话不说不明,灯不点不亮”,不能叫对方意会,不能打哑谜,否则一句话的事都会变得很复杂。说话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吵架,不是谁的嗓门大就有理,否则事情就会变得更糟。说话要有重点、要通俗、要准确,不能说半句,或者含糊其辞,否则影响意思表达的效果,甚至引起新的误解。
“协调”规则。协调就是平等前提下的协商,尊重前提下的调整,理解前提下的配合。一方提出建议,并不一定得到对方的认同,这就需要进行协商。双方协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可以分主次,作为事务主要主体的一方可以有所侧重;同时,可以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对意思表达的调整、方案的调整和行为的调整;并且在充分理解后,双方要密切配合、相互协助,共同推进具体事务的落实。
“做事”规则。商定的规则要严格遵守,决定的事情要努力做好,做出的约定要认真执行。俗话说“不说不练是空把式,光说不练是假把式,光练不说是傻把式,又说又练是真把式”。行动才是最重要的,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有行动才能带来实际的改变,才能为新家建立新的秩序。(www.daowen.com)
“评价”规则。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家庭中需要的是客观的评价,善意的评价,建设性的评价。要客观评价新规则及其作用和带来的效果,既不要夸大其词,也不要主观片面,只有客观评价才能看清真正的实效,才能推进秩序的建立。要出于善良的意愿,从完善、帮助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是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规则结构、修补操作机制和健全秩序体系。
“有利”规则。规则要有利于促进个人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家庭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家庭与双方父母关系的发展。任何一件事都可以无限细分,任何一句话都可以有多种理解,如果停留在细节、局部上,就可能在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上纠缠不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建立新秩序需要有大方向,有了大方向才能有开阔的视野,才能有清晰的思路,才能理顺具体的细节,才能统一双方的思想。
规则是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基本规则是建立新秩序、形成和谐氛围的必要条件。但是,仅仅有基本规则,还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规则的形成是否及时、完整、适用,执行是否准确、到位、有效,需要与实际情况相对照。另一方面,社会是多元的,人的角色和观点也是多样的。要处理好纷繁复杂的家庭具体事务,协调好夫妻之间以及家庭与子女、父母等的关系,摆正家庭在家族、社会、国家中的位置,就需要增加主动性和自觉性,对规则能有整体、系统、前瞻性的考虑和准备。为此,需要寻求全新的视角和立足点。
为了减少磨合期的不愉快,加快形成家庭新秩序,确立新型家庭关系,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建立一条切实可行的通道,就需要把婚礼上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断在生活实践中细化。要明确不同阶段的不同侧重点,落实具体的关键小事,处理好内部、外部关系,并对未来有长远的打算和安排,从而确保家庭的有序健康持续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理念——家是一种约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