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飞跃发展的关键:跃进措施与条件拼凑

飞跃发展的关键:跃进措施与条件拼凑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千里的精神是跃进,真要跃,就还要有措施。已有的铁矿、钢厂如何飞跃,不知道;家家,人人,原来与冶炼毫无关系的,就要拼凑多种条件,原料,燃料,设备,技术,等等,闻令的当日就动起来。还有一项总的,就名为大跃进。农业之外,还有多种行业,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然都要跃进,语云,隔行如隔山,只好不知为不知,单说己身经历的。做编辑工作,跃而进,只能表现于编写快,出书多。

飞跃发展的关键:跃进措施与条件拼凑

由1957年前期到1958年后期,笼罩全国的风云是整风。这是运动,鉴往知来,谁(甚至包括发号施令的人在内)也不知道将如何发展;除极少数人以外,还不知道是否会整到自己头上。但总得活,也就只能谨慎加相机应付,往下过。因为还有“相机”,有些人头脑发热,一阵兴奋,忘了谨慎,以致祸从口出,加了冠。随着时间的流动,发展的情况逐渐明朗,加了冠的大部分散而之四方,不再说话了,未加冠的也经一事,长一智,知道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什么。总之,胜利的果实是,除颂帝力、唯命是从之外,不再有别的。推想这就会给人一种幻觉,是这样的大一统之力有大用,应该顺水推舟,利用。所求呢,是变慢条斯理为一日千里,以期从速实现社会主义的天堂。

一日千里的精神是跃进,真要跃,就还要有措施。这很多,只能举其大端。跃要人跃,想是因为考虑到这方面,所以由组织方面下手。于是传来消息,说是要成立人民公社,都不再小家小户柴米油盐,改为吃公共食堂。这是大变,因为,至晚由有文献记载的殷虚书契起,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一日三餐,日入而息,都是在家门之内。现在是要加入公社,不在家门之内起火,究竟如何运行?又是谁也不知道。只好“多闻阙疑”,嘴里说好好好,心里打鼓,随大流而见机行事。古谚云,城中好高髻,城外高一尺,这次像是农村也跑到前面。总的情况如何,没有能力询问,也不敢询问,怕疑为找缺漏,居心不良。只是由天津胞妹家传来一点点消息,是由1958年8月起,母亲改为吃公共食堂,很快就感到吃不饱,大外甥是母亲养大的,听到就心急如火,骑自行车,带着一兜馒头,到家里,自己一路饿着,把母亲接到天津,过不多久,三叔父和三婶母也出来,到女儿家寄食。其余外面无处投奔的呢?人都自顾不暇,也就只能不知为不知了。其实就是近在眼前的北京,我的所知也很少。像是没有雷厉风行地动,比如成立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至少是我住的那个街道,就述而不作,每日上班,还是回到家里吃饭。但都相信不久就会变,因为一贯是有令必行,而且先闻后见,西城区福绥境建了样板居民楼,八层,住室都没有厨房,楼的第一层如康有为《大同书》所想,无界,用作公共食堂。这将大变的情况不能不反映于民心,是很多富厚之家处理不易隐藏或转移的家当,只举一例,是德胜门内某空地,硬木家具堆得满坑满谷,听一个人说,几间房之家,花几十元钱,就可以使各屋都变为花梨、红木、紫檀。可是谁也没有后眼,比如现在,一件像样的要几万,后悔当时没买就晚了。当时不买,或有而不留,是因为,纵使读过《礼记·礼运》,向往大同,人之性,还是不能忘掉自己。所以这二公(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即使立意不坏,也总是过于脱离实际,必不能通行无阻的。

再一项措施是大炼钢铁。所谓大,是家家炼,人人炼,而且求快,一声令下,总动员,日夜干。已有的铁矿、钢厂如何飞跃,不知道;家家,人人,原来与冶炼毫无关系的,就要拼凑多种条件,原料,燃料,设备,技术,等等,闻令的当日就动起来。谁也不敢说困难,并要进一步,装作没有困难。实际是有困难,怎么办?只好为能演出而不择手段,不计后果。比如原料,据所闻,农村是砸锅,还可以加说个理由,是吃公共食堂,各家的锅已经无用,应该废物利用。据所见,或所经历,就更可怜,是搜罗星星点点废铁,直到踏长街寻铁钉子。燃料呢,找不到煤就烧木料,干木料不够就伐树。然后是费力弄到个坩锅,如我所见,比人头还小,许多人围着烧。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也许居然由坩锅中倒出一块,如手指大小,为钢为铁自然只有天知道,大炼的人群就狂热地庆祝胜利。这是千金,竟是万金买一笑(笑话之笑,嘲笑之笑)!可是没有人敢嘲笑,因为那就成为反最高指示,现行反革命。隔着肚皮,完全出于善意,会有算账的吧?那就会发现,实际是以须弥换芥子,过于不合算。算也罢,不算也罢,反正谁也不敢表示有一点怀疑的情绪。就这样,全民随着幻想如醉如痴,炼,炼,炼,直到不吃五谷杂粮更有大力的经济规律表了态,才用时移事异的形式(不是知过必改的形式),不言不语地停止了。

还有一项总的,就名为大跃进。所求是全国上下,各行各业,都放卫星,比如常态能生产一个,要跃进,变为生产十个,百个,甚至千个万个。表现最突出的是农业。各地如何跃,自然只有当地人能知道。只说所闻并还记得的一点点。单位组织去参观,计有两处,徐水和天津附近某村。我看看形势,不参加不至加不积极之冠,就没有参加,因为我既不信能跃,又不愿意看人群发疯。想是未去看的人不少,所以要由去看的人报告所见和所闻。这我去听了。徐水亩产多少,不记得了,只记得棉株长到树那样大,因为生产过多,生活就成为社会主义的天堂式,公共食堂,白吃,顿顿成席(农村习惯,红白事招待亲友,几盘几碗,鸡鸭鱼肉,曰摆席)。天津某村稻田,用合多亩为一亩之法密植,为通风,用电扇吹,计划亩产十万斤。十万还是小巫,据陈毅报告,广东白薯是亩产五十万斤。如何劳动才能有这样的善果呢?据《语文学习》的小于(名金陵?)到通县参加劳动回来说,种冬小麦之前深翻土地,要求深到一米,要昼夜不停地干,不许睡,下种之前施底肥,要家家把食油拿出来,否则次年收麦不分给粮食。结果呢,也是据报告,不再是动员报告,而是反浮夸报告,是徐水,两个月之后就成为都不再有饭吃,天津某村水稻颗粒未收。这证明浮夸有大害;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浮夸,当然,心照不宣,谁也不敢追问原因。(www.daowen.com)

农业之外,还有多种行业,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然都要跃进,语云,隔行如隔山,只好不知为不知,单说己身经历的。做编辑工作,跃而进,只能表现于编写快,出书多。不得不说大话,记得胆量没有农业那样大,没敢说笔下由日一两千高升为日一万甚至十万。出书呢,空想了一些,幸而借都有些常识的光,只是小声吹几句,并没认真地进行。这样,与农业相比,我们就像是在原地踏步。要表示不是在原地踏步,不容易拿出成品,只得用“干劲冲天”来弥补。干劲,在稿纸上也不容易表现,只好乞援于“时间”,办法是不休息。记得差不多是1960年一年,都是晚上和星期日(或上午半天)加班,直到年底,因为早就食不能饱,很多人浮肿,才来个新口号,曰劳逸结合,宣布恢复正常,不再加班。但我仍要谢天命,走入这个出版社,人虽然也要随大流发疯,却疯得不厉害,甚至如梅兰芳之演《宇宙锋》,装疯。何以知之?可以举二事为证。一是只求名不求实,比如实际并不忙,晚上加班如何打发?就只好下午少干点,留一些,让晚上像是有事可做。这情况,估计上下都明白,心照不宣,也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应付过去。二是无论喊得如何响,还是承认人人有睡眠的需要,晚上加班只到九时左右,而不要求通夜。有人会说,总不能连睡眠也不许吧?那我就反问一句,大跃进,如果要求中包括不睡眠一项,人人都在秉烛待旦,你敢独自上床去梦周公吗?

如此说,这样大而复杂的运动,我就没有受到一些影响吗?语云,天塌砸众人,显然不会是这样。计大大小小,也颇可以说几种。其一是唯心的,即确信是发疯、不愿意看发疯,而必须从众,歌颂之不足,还要装疯。言不为心声,行为己所厌憎,用佛家语说是烦恼。幸而已经有十年之久的锻炼,心里存真的,嘴里说假的,以求能活,而且平安,成为习惯,用不着费大力就可以忍过去。其二,还可以再说个唯心的,是发疯引来大饥荒,有些亲属条件更差,未能熬过来,过早地往生西方净土,我是常人,无理由地相信生比死好,看到或听到,就不能免于悲伤。其三,转为说唯物的,是大炼钢铁时期,合理分工,年轻的围着坩锅转,我们年及知命或超过知命的,废物利用,依照分配,午饭后到大街小巷去寻找废铁。大块的早已绝迹,只能搜罗细小的,如锈铁钉之类。这有二难。一是难找,如果竟至找不到,每空手回去,就有未用力找的嫌疑;二是午饭后不能休息就带来大苦,因为多年来习惯,脑力工作,午饭后不躺一会儿,下午必昏昏沉沉,不能拿笔。可是决不敢以此为理由,午饭后头亲枕,不去找废铁。转大街小巷,身忙心闲,有时就不免慨叹,在只有压力而不讲理的环境中生活竟是如此之难!但慨叹只能偷着,为了能活,也只能注视地面,寻锈铁钉。其四,仍是唯物的,是除了应该钻入被窝之时以外,无所谓下班,也就不再有自由活动的时间。其结果是除疲惫不堪以外,还感到烦腻,因为时间拉长,并没有什么重要事可做。还可以加个其五,是参加体力劳动,我并未轻视,只是因为拿笔惯了,体力差,不习惯,比喻为让梅兰芳演窦尔墩,也就要吃些苦。记得地点分南北,南是京津铁路安定站西的农场,北是八达岭之下三堡车站略南路东山坡上的林场,都是大跃进的产物。先说小举的农场,记得去过几次,都是乘大面包车,当日往返。干的是农活,种和收之类。跃进的风刮过去就不再去,想是也下马了吧?着重说北的大举,记得先是听动员报告,说是由国务院各部委承担,把由南口到八达岭几十里的关沟建设成为花果山教育部承担其中一段,要先建房,后植树。后来规定,职工一年劳动一个月,分两次去。照规定,我去了两次,第一次是1959年1月,冬季最冷的时候;第二次是同年9月,一年间山中气候最好的时候。生活条件艰苦,活很累,可是有个优点,吃饭不限量。所记呢,只说苦乐各一。苦是冬季大风,温度降到零下20摄氏度,出去,很有不能支持之感。乐是秋天那一次,利用星期日休息,与北大教育系同学王光汉等三四个人,下行游居庸关云台,寻李凤姐墓。墓虽未找到,也大可以发一次思佳人之幽情,实践一次苦中作乐法。说几句后话,是不知道什么高层人物考虑到什么情况而领悟,没有公开宣布,决定放弃这个花果山计划,连平地起的房子也扔了。人力、物力(包括财力)又赔了不少吧?旧传统,走错路,失败,必不说,其实还有更甚者,是必不承认。最后还有个其六,饥饿,因为分量重,宜于附庸蔚为大国,决定另标个题目说。

关于大跃进,记事之外,出于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之诚,还想提两个久藏于心中的问题,请也不忘国家、民族前途的人想想。其一是,全国上上下下,战战兢兢,随着一个人的幻想打转转,明知不可行而不敢表示,且不说合理不合理,专计后果,合算吗?其二,何以竟至容许或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不追寻原因,讳疾忌医,对吗?两个问题,多年存在,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更突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