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品味经典:感受文字韵味与语言魅力

品味经典:感受文字韵味与语言魅力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就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经典就是百读不厌的作品。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切实地体会出经典作品的文字表达虽然平实、普通,但是很有韵味、有节奏感,从而容易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语言魅力。可惜的是限于教学时间,教师只有示范,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体验,这样一些学生可能“理解”了品味经典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不一定能“学会”运用方法。

品味经典:感受文字韵味与语言魅力

师:《城南旧事》是一部经典作品。经典就是值得反复阅读的作品,经典就是百读不厌的作品。同学们,我们再来读第一件事,看一看能不能从这件事里读出不一样的韵味来。谁再来为我们读读第一件事?

(生读第一件事)

师:同学们,好好咀嚼一下这段文字,你发现林海音的文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我们来读读加粗的文字。

生:(读)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我们来品读品读这段文字。有人说林海音写骆驼咀嚼的样子太啰唆,不简洁,可以改为“那样丑的脸,长的牙,安静的态度”。你们觉得这样改好吗?

生:不好。我觉得用了三个“那样”,强调了骆驼的脸很丑,牙非常长,态度很安静。

师:男同学读林海音的文字,女同学读老师改的文字,你们再听听林海音的文字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用了三个“那样”,文字很活泼,很可爱,像小孩子写的。

生:我从三个“那样”中读出了英子对骆驼的喜欢。

生:用了三个“那样”,读起来更好听,有节奏感。

师:好一个“节奏感”!我们一起读。

(生朗读)

师:这段文字,你觉得怎样?

生:写得特别细致,使人仿佛看到了骆驼咀嚼的样子,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师:林海音的文字朴朴实实、普普通通,却韵味十足,这是林海音文字的魅力。

【评】

经典作品如何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层面进行咀嚼,通过比较,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指导得很有深度。小学生阅读文章,一般多关注情节内容,很少会去深入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如何让学生认识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如果教师只提要求,学生还是很难学会,因此这里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是极有必要的。我们具体分析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先是明确要求,读第一件事,看一看能不能从这件事里读出不一样的韵味;再让学生读第一件事,注意加粗的文字;然后删去两个“那么”,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修改后句子表达的效果。这样学生就能比较切实地体会出经典作品的文字表达虽然平实、普通,但是很有韵味、有节奏感,从而容易感受到经典作品的语言魅力。(www.daowen.com)

师:这篇课文写了四件童年往事。这四件往事分别发生在哪个季节?同学们读读课文。

生:(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师:同学们发现林海音文章的结构了吗?她从冬天写起,然后写到春天、夏天,一笔带过秋天,最后又回到了冬天。文章结构是循环往复的。你们有没有写过一年四季的文章?你们写的时候是从哪个季节写起?

生:春天。

师:你们一般是从春天写到冬天,一条线。林海音为什么要从冬天写起呢?

生:我觉得是因为冬天骆驼队来了。

生:因为课题是《冬阳·童年·骆驼队》,所以要从冬天写起。

师:为什么最后还要回到冬天呢?为什么要这样循环往复呢?

生:四季循环,但是流逝的童年时光不会再回来了。

师:从林海音的文章结构中,你能读出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林海音对童年的怀念,对童年流逝的一种不舍,我读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师:“淡淡的忧伤”,真好!我们一起读。

生:(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评】

前面是体会文章遣词造句的魅力,这里又转换一个视角,深入到经典作品结构方法的体会。文章从冬天写起,“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一笔带过夏天和秋天,最后又回到冬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也体会到了文章结构安排的精巧。经典作品该怎么读,教师通过品味经典的“语言表达”和“结构安排”这两个方面的具体指导,示范了经典作品的阅读方法,我认为这是这堂课最有价值的一个教学环节。可惜的是限于教学时间,教师只有示范,没有安排学生的实践体验,这样一些学生可能“理解”了品味经典的方法,但大多数学生不一定能“学会”运用方法。如果教师指导学生读了第一件事情以后,再引导学生品读第二、第三、第四件事,让学生自己去深入体会经典作品语言文字的精妙,这样对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会更加有效。这是一种好的阅读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种方法和习惯的获得,除了需要教师悉心、反复的指导,还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