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课文的第4自然段,诸老师来为你们朗读,请看课文。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读的与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把“曾”读漏了。
师:(大屏幕红字显示“曾”)我漏了一个字,你听得太仔细了。把这个字漏掉有什么关系?这个字漏掉,文章照样通顺。
生:是我国曾经藏有,不是现在,而是曾经。
师:这个“曾”里面有什么?
生:“曾”里面有曾经的意思,因为洞里的经卷、文书、帛画都已经被掠走了,那是之前才会有的。
师:难道你们仅仅就发现一个曾经吗?原来这里的文物特别多,现在文物都到哪儿去了呢?
生:我从这个“曾”里面体会到我们国家被掠走了很多文物,我们感到非常伤感,非常悲痛。(www.daowen.com)
师:伤感、悲痛,这个“曾”里面是有感情的!
生:这么多的文物都被掠走了,我们有一种愤慨,有一种悲伤。
师: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历史。这个“曾”能去掉吗?
生:不能!
师:拿起课本,读第4自然段。
(生齐读)
【评】
教师抓住句子中的“曾”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这是第一层;然后适时引申,让学生了解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这是第二层;最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愤慨、悲伤,感受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这是第三层。教师对文本语言挖掘得很深,但仔细研读原文就会发现,只抓住“曾”做文章似乎有些牵强,愤慨、悲伤的情感在整段话中都有体现,“掠走”“仅存”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如果放手让学生去读、去品,相信学生会感受出更加丰富的内在情感,这对提高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更有帮助。当然品词品句不是这堂课的重点,如果没有教学时间,压缩甚至删去这个环节也无不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