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起来读一读这副对联。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师以九岁解缙与父亲对对联的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本课教学重点——语言的对称埋下了伏笔。
师:今天诸老师跟大家第一次见面,我送你们一个小礼物,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好不好?
生:(齐)好啊。
师:明朝的时候有一个神童,叫解缙。(大屏幕出示名字)有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
生:(齐)没有。
师:九岁的解缙,注意啊,九岁,有一天,跟父亲到长江边去洗澡,他把衣服脱下来挂在树上。父亲出了一联:千年古树为衣架,(大屏幕出示)九岁的解缙略作沉思,对出了下联:万里长江作浴盆。(大屏幕出示)你们觉得解缙对得妙不妙?
生:(齐)妙!
师:妙在哪里?
生:和父亲的上联对仗。
师:是啊,对联首先要讲究对仗。这副对联中“千年”对什么?
生:万里。
师:“古树”呢?
生:长江。
师:“为”对——(www.daowen.com)
生:作。
师:“衣架”对——
生:浴盆。
师:这是妙之一,但不是最妙的地方。
生:两个比喻用得好。“古树”比作“衣架”,“长江”比作“浴盆”。
师:这是妙之二,但还不是最妙的地方。
生:这副对联与当时的场景非常吻合。
师:掌声!你找到了最妙的地方。一起来读一读这副对联。
生:(齐)千年古树为衣架,万里长江作浴盆。
【评】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教师以九岁解缙与父亲对对联的故事作为课文的导入,既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为本课教学重点——语言的对称埋下了伏笔。可见教师设计的导入部分很有文化含量,也与课文的教学目标紧紧相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听吴忠豪教授评课(第1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