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读读这些句子,看看从中读懂了哪些信息。用手势告诉老师,读懂一条,就用“1”表示,读懂两条,就用“2”表示,看谁读懂的信息最多。
(生默读思考。师请手势为“5”的学生先交流)
生:我读懂了五条信息。第一条信息是小男孩只有五岁。
师:他关注了小男孩的年龄,小男孩只有五岁,那他妹妹可能几岁?
生:三四岁。
生:一两岁。
师:是啊,小男孩的妹妹这么小,刹那间死神就夺走了妹妹的生命,一朵刚刚绽放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夭折了。你继续说。
生:他很想买洋娃娃。
师:你是从哪些词句读懂的?
生:不住地抚摸、仍然、抱着洋娃娃不放。
师:你理解得真准。接着说下去。
生:第三条信息是小男孩的钱不够,第四条信息是小男孩的妹妹很喜欢洋娃娃,第五条信息是小男孩想请妈妈给妹妹带圣诞礼物。
师:嗯,你关注到圣诞节这条信息,这一条很重要。你善于从语言文字中归纳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作者从这个陌生的小男孩身上感受到他悲惨的遭遇,这一切给作者一种不祥之感,由此作者产生了要帮助小男孩的想法。
师:还有同学要补充吗?
生:我觉得还有一条也很重要。那个售货员知道小男孩的钱不够,她有些不耐烦,忙着应酬别的顾客去了,但小男孩还是坚持要买洋娃娃,他一定要让妈妈把它带给妹妹。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众笑)
师:你很了不起,给老师也提了个醒,售货员这段文字间接地反映出了小男孩想买洋娃娃的迫切心情,下次老师也要把这句话打在屏幕上。同学们体会得很深刻。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这段文字,把你们刚才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评】
教师引导学生从零碎的词语里去感悟小男孩的处境,并指导学生把散乱的信息归类表达,既培养了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整理信息、有条理地表达信息的能力。
生:(读)我问他妹妹在哪里,他的眼神更加悲伤了:“她已经跟上帝在一起了。我爸爸说,妈妈也要去了。”
师:请注意悲伤的感觉。
(生再读这一句)
师:体会一下,在欢乐的圣诞节前,妹妹死了,妈妈也快要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
(生再读这一句)
师:他的眼神更加悲伤,声音也更加悲伤。要读出这样的感觉。(www.daowen.com)
(生再读这一句,一次比一次读得悲伤)
(师板书:悲伤)
师:是啊,妈妈什么时候走,爸爸能挽留得住吗?小男孩挽留得住吗?这种灾祸是谁都没办法改变的。
生:(读)“啊!我有买洋娃娃的钱了,我能让妈妈把她带给妹妹了。我还可以买一枝白玫瑰,我妈妈非常喜欢白玫瑰。”
师:小男孩的钱不够买洋娃娃,他是多么难过呀。现在,终于有了买洋娃娃的钱了,他兴奋极了。再读——
(生再读这一句)
师:当他想到还能给妈妈买到一枝白玫瑰,他更加激动了——
(生再读这一句,一次比一次读得好)
师:一个“啊”字包含了小男孩无比的兴奋、激动和欣喜,全班齐读这一句。(板书:激动)
【评】
作者动情缀文,学生读文动情,读者能否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获得自我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动情点,适时地把作者的感情波澜传导给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走近小男孩,随着他一起悲伤,一起激动,并且用有感情的朗读传递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作者由此萌生出了要帮助他的想法。读读下面这一段:
我悄悄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些钱,对小男孩说:“你把钱拿出来再数数,也许你刚才没数对呢!”我把自己的钱悄悄混到他的钱里,然后我们一起数起来。
师:(点红两处“悄悄”)对这两句,你有什么疑问吗?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善于提问是积极思考的表现。
生: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钱给小男孩,而是悄悄拿出来,悄悄混到他的钱里?
师:你抓住两个“悄悄”提问,这是一种提问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提问。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因为小男孩是不可能接受这些钱的,他想用自己的钱给妹妹买洋娃娃。
生:因为作者知道,即使小男孩接受了钱,改日他一定会找到作者,并把钱如数还给他。
生:作者不想让小男孩有一种被施舍的感觉。
师:是啊,帮助别人,而且还要尊重别人,不让别人有被施舍的感觉,这才是助人的最高境界。
【评】
这与我们平时看到的高调援助多么不同——两个“悄悄”,让学生明白“帮助别人,而且还要尊重别人,不让别人有被施舍的感觉,这才是助人的最高境界”。这段师生对话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句子中的两个“悄悄”很不起眼,但教师却关注了,并且抓住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这既是品词品句的训练,又是人文教育,真是“润物细无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