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桥》是一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的文章。课文通过描写家乡小桥那千姿百态的造型,那充满情趣的桥名,以及童年时在桥边玩耍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水乡的无限依恋之情。
课文语言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美”。在预设教学目标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这份美,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语言的魅力,在了解美、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而学会欣赏美。
于是,以品读为主的学习方式是这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之一。课堂上,学生有时通过师生合作读来感受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语言的节奏韵律;有时在欣赏了姿态各异的小桥,聆听了生动的民间传说之后,带着坐船观桥听故事的感受朗读相关语句,进行体验式的朗读;有时在师生对话中自然地运用文中的语言,进行复述式的合作朗读。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力求学生在品读中理解语言,并积累运用。(www.daowen.com)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有时需要指导学生去了解关注文章篇章结构的安排与特点。《家乡的桥》一课围绕造型、名称、乐趣这三个方面展开描写,这三个自然段都是按照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来写的。在教学中,我没有通过讲解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这一写作特点,而是采用师生合作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中自然而然地悟出这一特点。
这堂课教学设计的另一大特点是提供学生大量的信息,如读读王维的诗句,看看江南水乡千姿百态的小船,听听历史久远的民间传说故事,欣赏青石凿就的桥名字体,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我想在当今教坛崇尚自主阅读、探究学习的氛围下,有时有意义地接受式学习同样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当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差较远的时候,更要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知识拓展来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阅读。我期待着上完这堂课,或许有的孩子会借来中国民间传说读本饶有兴致地阅读一番,或许有的孩子会找到王维的诗去欣赏他那如画般的意境,又或许有的孩子会对中国书法艺术感兴趣……这本身就是对课文的一种拓展,对课堂的一种延伸,从而达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