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还确立了土地私有,统一了文字(就是小篆)、货币(一律采用圆形、中间开一个方孔,象征“天圆地方”的钱币)、法律和度量衡(1斤相当于16两等等),更修筑通向全国的交通大道,称为驰道(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取其“备天子驰车走马”之意),并从京师西北修建通往边地的直道(相当于今天高速公路),以及在西南方筑了五尺道连接今天的四川、云南、贵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因筑长城、修皇陵、建宫室,以及防御匈奴、南戍五岭、抚定百越等事而连年用兵,经常役使的民力至少总在200万左右,这占了当时全国总人口的10%!如此繁重的徭役,可想而知老百姓自然是苦不堪言,所以才会诞生像“孟姜女哭倒长城”这样的民间故事。
让我们重点介绍一下长城。
长城是有史以来人类最伟大的建筑物之一。只要一讲到长城,大家通常都会立刻联想到“万里长城”这个词,而且几乎都会把它与秦始皇联系在一起,仿佛长城就是秦始皇修建的,其实不然。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情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史书《左传》。齐国将领杞梁为国捐躯,杞梁的妻子去迎接杞梁的遗骸,却发现吊唁规格太低,后来齐国国君亲自去吊唁,杞梁的妻子这才满意。这件事到了在西汉被一部叫《烈女传》的书改编为“杞梁的妻子伤心而导致城墙崩毁”。到了明朝,有人将这个故事改编为剧本,从此《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家喻户晓
在战国时期不少诸侯国已经有了长城,不过目的不同,譬如魏国的长城纵贯黄河以西地区,是为了防止秦国的入侵;而地处边陲的燕、赵、秦三国的长城,则是为了防御匈奴、东胡等游牧民族的侵扰。(www.daowen.com)
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一方面把内地大部分的长城拆除,另一方面则保留了边境的长城,也就是说,后来的长城,是在战国时代燕、赵、秦三国原有长城的基础之上加以增修的。
长城修筑工程从公元前213年展开,经过整整9年,一道西起临洮、东至辽东,沿着阴山山脉,行经内蒙古草原,一直蜿蜒到大海的长城终于竣工。由于东西长达万里,所以俗称万里长城。
有了前述那些造成民怨的政策,再加上秦始皇钳制思想、焚书坑儒等暴政,无怪乎后来在秦始皇去世当年(秦始皇享年50岁),各地很快就爆发一连串大规模反秦起义事件,结果秦始皇本来信心满满能够传之万世的秦王朝,仅仅14年就灭亡了。
然而,虽然秦始皇死了,秦朝也亡了,但秦朝所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却被之后的历朝历代持续采用,长达2100年之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