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理念已经不同。任何一个节日,都包含着一个民族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些事情的基本理念,如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大都是追求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如意、岁岁平安等,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而这些就是典型的农业社会的理念。只要达到了这些基本理念,在农业社会中,已经是达到了幸福的顶点。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追求的不再是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处于低层次的理念,换之的大多是效率、价值、资本、快乐等。在此种情况下,传统节日式微在所难免。
其次,传统节日的伦理、礼俗多被取代或者异化。农业社会的人们,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聚集在一起,除了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者政策变动,这样的社会构成稳固和稳定性非常高。传统节日也基于这样的基础而日渐丰满、丰富起来。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以前血缘关系聚集的人们,开始被分割、分化,慢慢“原子化”,变成相对独立的个体。传统节日中反映出来的血缘等伦理被割破、撕碎。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们四处迁移和务工,他们毕竟一年到头回家的机会不多,于是他们就得学会与非血缘关系非宗族关系的人们一起过传统节日。如此,原来基于血缘关系而丰满的传统节日也必受到不小的打击,甚至由此开始日渐衰落。(www.daowen.com)
再次,相对定性与非物质的农业社会节日表现形式不符现代社会。达到了“民以食为天”的理念后,传统节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就是仪式。农业社会,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比较紧,所以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不大,比较稳固,由此形成的传统节日的仪式也比较呆板,定性的东西过多。传统节日中,非物质的东西过多,难以形象化、生动化,融于人们生活当中,而非物质的东西往往容易异化,改变本质甚至遗忘,不利于保存和保护。而现代商业社会中,各种想法、观念瞬息万变,传统节日中除去温饱等问题的理念外,很难再提炼出别的实质,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日趋式微也在所难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